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乙型
  • 9篇乙型脑炎
  • 9篇脑炎
  • 8篇流行性
  • 8篇流行性乙型脑...
  • 3篇种群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抗体
  • 2篇乙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蚊媒
  • 2篇蚊媒监测
  • 2篇儿童
  • 1篇登革热
  • 1篇伊蚊
  • 1篇乙脑抗体
  • 1篇乙脑疫苗
  • 1篇乙型脑炎病毒
  • 1篇疫苗

机构

  • 13篇开江县疾病预...
  • 2篇达州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刘成福
  • 13篇吴文波
  • 13篇刘自远
  • 9篇刘登权
  • 8篇崔莲莹
  • 5篇崔连莹
  • 2篇赵佳
  • 1篇李容
  • 1篇廖东

传媒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江县部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后遗症调查
2007年
[目的]了解乙脑患儿后遗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和2007年分别对开江县1995年和2006年发生的乙脑患儿病例进行后遗症调查。[结果]合计调查乙脑患儿63例,留有后遗症的13例,发生率为20.63%。后遗症发生率,1995年、2006年分别为21.88%、19.35%,男性、女性分别为20.93%、20.00%,2~7岁和其他年龄分别为23.64%、0/8(P〉0.05);轻型、普通型为2、50%,重型、极重型为52.17%(P〈0.01);人院时发病4d以上者为33.33%,发病0~3d者为9.09%(P〈0.05)。13例乙脑后遗症者中,9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有精神方面后遗症,1例有植物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开江县乙脑后遗症发生率较高。
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后遗症
2010年开江县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掌握开江县登革热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6-10月对开江县不同生境采用容器法对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指数调查,采用人诱法捕捉成蚊,计算成蚊密度。结果调查积水容器共2639处,白纹伊蚊幼虫阳性165处,蚊幼阳性容器指数平均为6.25%,6-10月蚊幼阳性容器指数在1.65%~12.07%,各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0,P<0.01)。不同生境中,蚊幼阳性容器指数以特殊场所最高(38.83%),其次是山林地(18.18%)和养殖耕种区(16.53%),其他在2.40%~6.69%,不同生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89,P<0.01)。不同积水容器中蚊幼阳性容器指数以废旧轮胎最高(38.83%),其他积水容器在2.03%~12.77%,不同容器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16.05,P<0.01)。白纹伊蚊成蚊总密度为4.47只/人工小时,6-10月为2.67~6.50只/人工小时,各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31,P>0.05)。不同生境中,以山林地最高(9.60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养殖耕种区(7.40只/人工小时)和特殊场所(5.80只/人工小时),均显著高于其他环境(1.00~2.00只/人工小时)(t=2.78~3.64,P<0.05)。结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在开江县广泛存在,应做好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
廖东刘自远刘成福崔连莹吴文波赵佳
关键词:登革热白纹伊蚊种群密度
开江县3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江县1985~2005年临床诊治的乙脑患者306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分析,取2002~2005年乙脑病人血清,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306例乙脑患者,分布于开江县20个乡镇168个村和居委会,农村发病是城镇的37.25倍,病死率为3.27%(10/306),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占63.73%(195/306),2~6岁儿童病例占78.43%(240/306),男女发病之比为1.41:1,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7.19%(175/306)。临床上体温≥39℃占88.56%(271/306),患者以中、重型为多,占71.90%(220/306),随着年龄增大重型和极重型有增多的趋势。接种过乙脑疫苗占10.46%(32/306),家庭中有防蚊措施的占52.81%(47/89)。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63.33%(19/30)。结论乙脑的防制策略,以农村2~6岁散居儿童为重点,采取防蚊灭蚊及全程足量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刘登权吴文波
关键词:乙型脑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四川省开江县黑线姬鼠种群动态及繁殖生态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开江县野外黑线姬鼠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给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2~2007年,采用夜夹法,对野外捕获的种群进行分类、解剖,观察雌性受孕情况。结果16年布夹21107个,捕获黑线姬鼠1115只,占野外捕获总数的56.37%,其密度为5.28%,春季密度1.16%显著低于秋季的6.59%(P<0.01)。雄雌性比为0.99,春季性比1.68显著高于秋季的0.85(P<0.01)。雌性受孕率为25.76%,春季受孕率63.64%显著高于秋季的24.30%(P<0.01)。平均胎仔数为5.27只,春季平均胎仔数与秋季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外黑线姬鼠不同年度和不同季节数量变动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其密度与性比、受孕率及平均胎仔数呈负相关关系。
李容刘自远刘成福崔连莹吴文波刘登权
关键词:黑线姬鼠受孕率胎仔数
1978-2007年四川省开江县鼠类组成与数量变化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开江县家、野鼠的种群组成及数量变化情况,给鼠害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对野外和室内鼠密度和种群进行调查。结果野外鼠密度高峰在1989-1990年和1992-1993年,达18.85%~26.57%,一般稳定在4.21%~14.88%之间;室内鼠密度高峰为1986年,达9.47%,其余年份在1.96%~7.26%之间,均较野外密度低。野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51.59%)、四川短尾鼩(27.36%)和褐家鼠(18.68%),室内优势种为褐家鼠(64.32%)、小家鼠(26.58%)、四川短尾鼩(7.99%),但各年度优势种存在交替更换现象。结论野外鼠密度和种群变动受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室内密度和种群变动与常年开展灭鼠工作有关。
刘自远刘成福崔连莹吴文波刘登权
关键词:种群数量变动
2002-2006年四川省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监测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 探讨四川省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2002—2006年开江县乙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取早期血进行IgM检测,每年5月取≤10岁儿童血和6—7月各旬分别取猪血进行IgG检测。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2002—2006年乙脑平均发病率为3.25/10万,平坝浅丘显著高于山区深丘地区(P〈0.01)。7、8月发病占65.93%,男性多于女性,1~6岁儿童占83.52%。2002—2006年儿童抗体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猪乙脑阳性率各年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002—2005年阳性高峰在7月中、下旬,2006年在6月中旬。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72.13%。结论 2006年猪阳性率高峰和人间发病高峰均较常年提前,原因可能与当地气温升高、蚊媒数量增加和免疫水平有关。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2007年开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开江县乙脑疫情动态及发病趋势,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乙脑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取早期血进行IgM检测,5月取9岁以下儿童血和6~7月各旬分别取猪血进行Ig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结果全年发病8例,发病率为1.41/1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点状分布。8月发病占87.50%,男多于女,2~7岁占87.50%。有乙脑疫苗接种史者为25%,后遗症发生率为25%,临床上轻型和普通型占62.50%。2~9岁健康儿童抗体阳性率为20%。猪乙脑抗体阳性率高峰在7月上旬。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75%。结论加强农村地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7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和覆盖率,做好防蚊灭蚊,是开江县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
崔连莹刘自远刘成福吴文波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开江县乙脑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开江县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6年发生的31名乙脑病例分布地区作为调查点,每个点抽取1~7岁儿童7名进行乙脑疫苗接种情况及其未接种原因调查。结果共抽查26个点1~7岁儿童169名,有预防接种证的107名,有证率为63.31%,有乙脑疫苗接种的79名,接种率为46.75%。90名儿童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原因:不知道要接种占10.00%,怕接种反应占5.56%,对接种缺乏科学信任占6.67%,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占10.00%,儿童患病未去接种占3.33%,疫苗收费太贵占37.78%,计划外生育占15.56%,随父母外地流动占11.11%。结论开江县发生的乙脑病例,可能与当地乙脑疫苗接种率低(46.75%),难以达到保护易感儿童的作用有关,疫苗收费太贵、计划外生育儿童、流动儿童等是导致未接种的主要原因。
刘自远刘登权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
关键词:乙脑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
2010年开江县乙型脑炎蚊媒监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开江县乙型脑炎蚊媒种群动态变化和分布特征,为乙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06/09在开江县乙脑流行区选择稻田、畜圈、人房各3个点,每半月1次,每次各捕蚊15 min,将捕获的蚊进行鉴定分类。结果共捕获3 052只,平均密度为508.1只/人工.h,其中稻田为433.0只/人工.h,畜圈为750.0只/人工.h,人房为343.0只/人工.h。稻田捕获866只,三带喙库蚊761只(87.88%),次是致倦库蚊87只(10.05%);畜圈捕获1500只,致倦库蚊917只(61.13%),次是三带喙库蚊526只(35.07%);人房捕获686只,致倦库蚊558只(81.34%),次是三带喙库蚊122只(17.78%)。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出现高峰在7月下旬(1 016.0只/人工.h),畜圈出现高峰在9月上旬(1 220.0只/人工.h),人房出现高峰在9月下旬(284.0只/人工.h)。结论 开江县稻田以三带喙库蚊为主,畜圈和人房以致倦库蚊为主,乙脑发病高峰季节与稻田三带喙库蚊密度高峰分布一致。
刘自远刘成福崔连莹吴文波赵佳
关键词:乙型脑炎蚊媒监测三带喙库蚊
开江县2002-2006年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监测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开江县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感染强度和感染时间分布,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6年6—7月上、中、下旬在开江县新宁镇肉联厂采集本地8月龄的屠宰猪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乙脑抗体IgG检测,阳性计为感染猪。结果5年共采集猪血清592份,乙脑抗体阳性194份,阳性率为32.77%。2002-2006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41%、24.17%、26.89%、4.62%及75.5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2,P〈0.01),感染高峰时间2002-2005年在7月中、下旬,2006年在6月中旬,比前4年早30-40d。结论根据2002-2006年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和感染高峰时间,可以预测人间乙脑流行强度和发病高峰时间。由此,可早期做好乙脑防制措施,控制其发病和流行。
刘自远刘成福崔莲莹吴文波刘登权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