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文新

作品数:65 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19篇文化科学
  • 18篇哲学宗教
  • 17篇社会学
  • 8篇政治法律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休闲
  • 10篇主义
  • 7篇社会
  • 7篇社会主义
  • 7篇科学发展观
  • 6篇休闲文化
  • 6篇人性
  • 6篇文化
  • 6篇发展观
  • 5篇哲学
  • 4篇以人为本
  • 4篇人为本
  • 4篇闲暇
  • 4篇伦理
  • 4篇共同富裕
  • 3篇大学生
  • 3篇休闲伦理
  • 3篇政治
  • 3篇政治理论
  • 3篇政治理论课

机构

  • 52篇山东大学
  • 8篇山东大学(威...
  • 6篇山东大学威海...
  • 2篇国防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宁波市委

作者

  • 65篇吴文新
  • 3篇孙武安
  • 2篇张捷
  • 2篇朱康有
  • 2篇张乐
  • 1篇谢秀华
  • 1篇韩国圣
  • 1篇张雅静
  • 1篇张乐
  • 1篇肖卿
  • 1篇李辉

传媒

  • 4篇自然辩证法研...
  • 4篇北京电子科技...
  • 4篇湖北理工学院...
  • 4篇黄海学术论坛
  • 3篇哈尔滨学院学...
  • 3篇理论学刊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晋阳学刊
  • 2篇毛泽东邓小平...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广西社会主义...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商业研究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实事求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主与科学范式的人本转向研究
2004年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 ,考察了民主与科学的起源、经典民主与科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危机 ,并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初步论证了新的民主与科学的人本范式 ,或可为我们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吴文新
关键词:人本转向
试论科技人性化的意识整合途径
2006年
应以全面理解了的理性、人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意识系统来调控当代科技,使之朝着真正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说其途经有三点:一是用辩证逻辑理性、价值理性、有机整体的新型综合理性和直觉理性来弥补形式逻辑理性、工具理性、分析理性和实证理性的局限性,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的理性系统,用这种较为完备的理性来推进科技;二是使人的生命意识活动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三是价值意识系统必须渗融并统率科技。
吴文新
关键词:生命意识
两个挂靠,四个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路探索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坚持创新。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把教师讲授与组织学生登台演讲、把课堂教学与定期组织社会考察及举办相关竞赛活动、把学生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红色社团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把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入学考试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挂靠起来,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孙武安吴文新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试析国民休闲在中华复兴中的战略地位被引量:1
2015年
从民生角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蕴含着国民休闲的繁荣发展,其未来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必然会带来国民休闲的大发展。国民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现象,其本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国计民生的属性和价值,能够在国计民生的不同层面对中华复兴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地位。
吴文新
关键词:国民休闲中华复兴国计民生
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逻辑与建构理路——基于“古今中西之争”视角
2024年
中华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层面的主体特性。中华文化主体性自在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并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而动态发展,大体经历了自在生发、动摇与调适、重新建构与巩固等三个阶段。“古今中西之争”作为中华文化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境遇,成为探讨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视角。历史地看,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需要着重处理好古与今、中与西、根脉与魂脉的辩证关系。立足当下,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塑造主体交往新范式,在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中筑牢主体性根基,以“第二个结合”熔铸有机统一的文化生命体。
曹嘉辰吴文新
闲暇、自由和休闲——从马克思“工作日”理论看休闲的内容和必然性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从马克思“工作日理论”关于劳动者生活时间的观点,展开对休闲的必然性和实践内容的探讨,认为休闲无论在存在状态还是在时间意义上,都具有人的内在生命的必然性,而且具有有益于人的生命正常存在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价值趋向。
吴文新
关键词:闲暇休闲内在生命
共有工作——共同富裕——共享休闲:人的发展的切实路径被引量:5
2012年
共有工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劳作岗位即普遍就业的重要性;共同富裕是人性之丰富性与平等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的发展的最为切实的社会保障;共享休闲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平等或共同发展的另一条现实路径,既是前两个"共同"的历史趋势,也是其必然结果。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历史上看,这三个"共同"都是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或必由之路,其中共同富裕是核心和关键。
吴文新
关键词:共同富裕
休闲:异化人性的复归之道——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理论的休闲学读解被引量:3
2016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劳动产品与劳动过程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过程的异化;人与自己的本质相异化;人与他人相异化。从对其每一方面的理论逻辑的辩证和历史的理解中,可以引申出符合马克思思想逻辑的结论:休闲化劳动是异化劳动复归人的生命活动的必由之路;发展休闲是异化的人复归自身的现实选择。因此,休闲是当下可选的克服异化、复归人性的现实道路。
吴文新
关键词:异化休闲人性复归
试论生态伦理学的人性基础被引量:1
2006年
生态伦理学面临着一些形而上和形而下不同层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对生态伦理学之人性基础的理解,这就是人性系统中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及其间内在和谐的完整存在,以及人性系统与外界环境特别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生态伦理学最根本的基础。
吴文新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人性基础
价值和道德的基础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价值和道德深深根植于人性的系统存在及其与外界自然、社会和意识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物性既与价值和德性有深刻区别,又是其基础;界限鲜明的价值与工具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人性化的核心就是确立这样一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维护和完善人性的整体存在、内部和谐及其与各种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每个人类个体人格境界的提升。
吴文新
关键词:人性物性人格提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