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吴冬

吴冬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赤峰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症状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瘤
  • 1篇肾疾病
  • 1篇肾透析
  • 1篇手术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双下肢动脉
  • 1篇透析后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赤峰市医院

作者

  • 4篇吴冬
  • 1篇马飞
  • 1篇谢召勇
  • 1篇丁国成
  • 1篇潘晓燕
  • 1篇陈颖

传媒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肿物及肿物基底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尤其是内下角者,辅助柯陆氏入路彻底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2~8年,50例患者中治愈42例(84%),局部复发5例(10%)、恶变3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对侵及上颌窦者辅已柯陆氏径路下内镜治疗。
潘晓燕吴冬
关键词:乳头状瘤鼻内镜术鼻肿瘤外科手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疑似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均接受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MSCTA检查和DSA检查对双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SCTA检查对双下肢动脉中重度狭窄与闭塞的诊断效能。结果100例患者中,DSA检查闭塞14例,重度狭窄18例,中度狭窄20例,轻度狭窄25例,正常23例,占比分别为14.00%、18.00%、20.00%、25.00%、23.00%;MSCTA检查闭塞14例,重度狭窄19例,中度狭窄21例,轻度狭窄24例,正常22例,占比分别为14.00%、19.00%、21.00%、24.00%、22.00%。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检查双下肢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灵敏性为89.47%(34/38),特异性为90.32%(56/62),准确性为90.00%(90/100),阳性预测值为85.00%(34/40),阴性预测值为93.33%(56/60)。MSCTA检查双下肢动脉闭塞的灵敏性为92.86%(13/14),特异性为98.84%(85/86),准确性为98.00%(98/100),阳性预测值为92.86%(13/14),阴性预测值为98.84%(85/86)。MSCTA检查双下肢动脉闭塞的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中重度狭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双下肢动脉闭塞与中重度狭窄的灵敏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诊断中MSCTA的临床价值高。
吴冬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对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CT诊断判别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60例结肠黏液腺癌和结肠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结肠黏液腺癌组和结肠淋巴瘤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黏液腺癌组强化率(△R1、△R2、△R3)、附近脂肪间隙模糊率较高,结肠淋巴瘤组实性环节平扫密度、平扫与增强均匀性、淋巴结肿大、肠套叠比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结肠黏液腺癌的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80.00%,准确度为93.33%。CT诊断结肠淋巴瘤的敏感度为73.08%,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70.00%。结论针对病灶均匀性、实性环节平扫密度、强化率、侵袭性、肝转移及肠套叠等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对结肠黏液腺癌与结肠淋巴瘤进行区别诊断。
吴冬
关键词:CT
无呼吸道症状慢性肾脏病透析后肺部异常CT表现探讨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无呼吸道症状慢性肾脏病透析后患者与体检患者的异常胸部CT表现,探讨二者异常胸部CT表现间的差异,以提高对无呼吸道症状慢性肾脏病透析后患者肺异常CT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60例无呼吸道症状慢性肾脏病透析后患者与60例体检患者的肺部CT影像,采用t检验对比透析组及体检组年龄的差异,以P<0.05为检验水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透析组、体检组性别间差异,以P<0.05为检验水准.分别记录两组病例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间质纤维化、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脏增大、钙化、磨玻璃密度影、纤维索条、小结节、肺炎、骨性胸廓密度增高的数量及比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病例出现上述病变的数量,以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透析组、体检组年龄方差性齐,两组间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两组年龄、性别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肺动脉高压(P=0.000)、肺泡性肺水肿(P=0.042)、双侧胸腔积液(P=0.012)、心包积液(P=0.000)、心脏增大(P=0.012)、钙化(P=0.011)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间质性肺水肿(P=0.079)、间质纤维化(P=0.402)、单侧胸腔积液(P=0.079)、磨玻璃密度影(P=0.752)、纤维索条(P=0.476)、小结节(P=0.399)、肺炎(P=0.697)、骨性胸廓密度增高(P=0.154)计数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无呼吸道症状慢性肾脏病透析后患者的异常胸部CT表现中,以血液循环系统相关病变为主要表现.
李佳琦丁国成吴冬马飞李超陈颖谢召勇
关键词:肾疾病肾透析肺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