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飞舟 作品数:158 被引量:658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经锁骨下切除部分第一肋上胸椎手术入路的可行性分析--基于汉族人新鲜尸体解剖学研究 目的:采用一种新的经锁骨下切除部分第一肋行上胸椎前方入路,进行上胸椎前方暴露的可行性研究,比较左、右双侧入路的暴露范围及易损伤重要结构的解剖学特点;方法:10具成人新鲜尸体(58-83 岁,平均74.1 岁),分别行左、... 杨勇 马晓生 姜建元 吕飞舟 王立勋 王洪立关键词:上胸椎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手术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术疗效,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对4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有无颈椎基础疾病、MRI检查有无脊髓内信号改变、术前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2个月,年龄<55岁与年龄≥55岁患者间、男性与女性患者间,以及有脊髓内信号改变与无脊髓内信号改变患者间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病程<1周和无颈椎基础疾病患者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病程≥1周和有颈椎基础疾病患者(P值均<0.05);术前运动评分≥50分、术前针刺觉评分≥56分和术前轻触觉评分≥50分患者的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轻触觉评分分别显著高于术前运动评分<50分、术前针刺觉评分<56分和术前轻触觉评分<50分的患者(P值均<0.05)。结论手术治疗能显著改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术前病程、颈椎基础疾病、术前运动和感觉(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评分对患者预后有影响,年龄、性别和MRI检查有无脊髓内信号改变对患者预后无影响。 夏新雷 吕飞舟 马晓生 王洪立 邹飞 姜建元关键词:颈脊髓损伤 预后 影响因素 从医联体到康联体防控慢性病策略的变化——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被引量:5 2019年 本文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在不断巩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种以预防疾病,控制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肝病、糖尿病等,加强健康教育为目的的社区健康联合体(简称康联体)。这是一项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其建立是基于复旦大学和闵行区的长期合作,以智慧医疗技术为依托,以"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为核心服务内容,以期及早预防社区居民严重疾病的发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方便、有效的监控,并向社区介绍先进的人口健康理念,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社区居民健康,为闵行区康联体的扩大与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希望这些方法能促进优质医疗服务的合理布局,使社区居民终身健康关怀得到发展,并在防控慢性疾病及慢性感染中发挥有效作用,在今后也能应用于其他区域。 韩晓洁 韩晓洁 裴剑锋 乔丽桦 陈巧琴 孙蒞莹 钱庆庆 孙蒞莹 吕飞舟关键词:预防疾病 群体教育 下颈椎损伤的分类系统 脊柱创伤是骨科医师师经常诊治的疾患之一,目前北美地区每年发生脊柱损伤约为150,000例,其中约11,000例发生脊髓损伤;其中约1/3-1/2的脊柱损伤和绝大多数的脊髓损伤发生在下颈椎;颈椎损伤约占所有创伤患者的3%,... 王洪立 姜建元 吕飞舟 马昕 马晓生关键词:下颈椎损伤 脊柱创伤 国人腰椎椎间隙后方横向解剖学参数的测量分析 目的 测量国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操作空间的横向参数;在测量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椎间融合器的置入横向空间及宽度选择的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志愿者24名(男女各12名),采用Siemens磁共振MAGNETOM Verio... 王洪立 吕飞舟 马晓生 夏新雷 姜建元关键词:腰椎 椎间融合器 影像学测量 经皮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皮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资料:2014年10月至2014年5月,2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全内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手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4... 夏新雷 王立勋 吕飞舟 马晓生 王洪立 姜建元关键词:腰突症 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中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造影术与椎间盘阻滞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诊断中的检查结果。方法 2008年9~2011年9月收治78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男32例,女46例,平均年龄38岁(29岁~46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椎间盘源性腰痛。为进一步诊断进行椎间盘造影术,注射造影剂复制出平时典型腰痛者为阳性,造影诱发痛结果为单节段阳性者同时进行该节段椎间盘阻滞术,造影诱发痛结果为阴性者,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的责任节段进行椎间盘阻滞术。椎间盘内阻滞后30 min,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缓解60%以上者为阳性。记录并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造影术:阳性60例,其中42例为单节段,18例为多节段;阴性18例。椎间盘阻滞术:42例单节段诱发痛阳性病例中3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18例诱发痛阴性病例中10例椎间盘阻滞术阳性。结论椎间盘阻滞术的检查结果与椎间盘造影术检查有差异,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方法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王立勋 吕飞舟 马晓生 夏新雷 王洪立 姜建元关键词:椎间盘 腰痛 放射摄影术 布比卡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椎间盘退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2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性等特点,可大量获取。许多学者对BMSC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诱导其在体外和体内向椎间盘样细胞分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将BMSC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近年也有将BMSC移植入椎间盘退变患者并获得延缓椎间盘退变效果的临床报道。该文就BMSC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杨勇 姜建元 吕飞舟 马晓生 夏新雷 王立勋 王洪立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椎间盘退变 细胞移植 椎间盘造影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椎间盘造影术在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行手术治疗的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143例,分为2组:椎间盘造影组69例,术前对MRI检查提示椎间盘退变的椎间节段进一步行椎间盘造影检查,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椎间盘造影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常规诊疗组74例,术前仅根据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干预节段。对所有手术干预节段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造影组及常规诊疗组分别有64例、71例患者完成了至少12个月的系统随访。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好转;但椎间盘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腰痛症状的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盘造影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在良好掌握临床适用范围及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不失为常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有益补充。 姜建元 王洪立 马昕 吕飞舟 夏新雷 王立勋关键词:腰椎 脊柱滑脱 脊髓造影术 平山病患者屈颈位F波的变化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平山病患者屈颈位与颈椎中立位F波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5月至2014年3月施行,共纳入健康志愿者25名及平山病患者22例.平山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5 ~44岁,身高165 ~183 cm,病程6~240个月.所有研究对象于颈椎中立位及屈曲位(屈曲45°,维持30 min)时分别行双侧正中神经及尺神经F波检测.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中立位及屈颈位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对照组屈颈位和中立位F波诸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无论屈颈与否都未记录到重复F波.患者组中立位时,症状较重侧尺神经F波的响应频率(=5.209,P=0.000)、最小潜伏期(t=23.843,P=0.006)及平均潜伏期(t=4.731,P =0.022)等参数都较对照组下降或延长,3例患者出现重复F波;正中神经F波的异常则主要为双侧响应频率的明显下降(t=23.696、23.998,均P=0.000),且症状较重侧5例患者存在重复F波.屈颈位时,症状较重侧尺神经F波的平均波幅(t=-3.322,P=0.003)、最大波幅(t=-2.552,P=0.019)、持续时间(t=-3.323,P=0.003)、响应频率(t=-2.604,P=0.017)及重复F波的数目(9/22)(P=0.044)都较颈椎中立位时明显增加,并且10例尺神经F波消失的患者5例再次诱发F波;而症状较重侧正中神经则主要以平均波幅(t=-2.188,P=0.040)、最大波幅(t=-3.847,P=0.001)及响应频率(t=-2.421,P=0.025)的增加为主要表现,并且6例正中神经F波消失的患者1例再次诱发F波.结论 平山病患者屈颈位F波较颈椎中立位时存在明显的规律性改变,尤以F波波幅的异常增大最为明显. 郑超君 吕飞舟 马晓生 夏新雷 金翔 殷骏 姜建元 朱愈关键词:肌萎缩 脊髓性 诱发电位 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