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素芬
-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富萍》:人生的另一种审美形式被引量:3
- 2004年
- 王安忆是新时期以来最具创造力、活力的青年女作家,她总能给不断变化着的现时代生活提供一种合适的审美形式。20世纪80年代,她寻找"我们的村庄";90年代,她寻找"我们的城市";90年代末期,她又退居于"我们的村庄"与"我们的城市"之间。《富萍》的创作则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
- 吉素芬
- 关键词:《富萍》审美形式女作家小说
- 残缺意识与喜剧性超越——杨绛创作的总体风格
- 该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站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解释杨绛残缺意识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囚.第二部分:集中阐述杨绛残缺意识在其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其创作从20世纪30年代始,至今已有70多个年头,因此其残缺意识的表现也是复杂的....
- 吉素芬
- 文献传递
- 林徽因小说解读被引量:6
- 2005年
- 林徽因小说在京派小说中具有独特风格。其视角既超越于城乡两个世界之上,也超越于男女两性之上;既有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和适度,也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现代主义的人生焦虑和忧伤;既与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遥相呼应,又比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小说醇厚与成熟。
- 吉素芬
- 关键词:现代文学小说
- 都市文化语境下戴望舒《雨巷》新论
- 2017年
- 作为上个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戴望舒最有影响力的诗篇《雨巷》必然具有超出古典性的现代性内蕴。现代都市文化语境下,人们不难发现诗篇中"我"与"姑娘"的相遇又相错既显示了双主体的优越和困境,又显示了现代都市人生"动态、瞬时"的美学特征。将诗篇放在中西方文学关联的语境里去理解,就发现诗篇中"雨巷"的意指不乏现代派的荒原性质,"我"的追求所呈现的失落也饱含现代都市精神孤独和忧郁的气质。诗篇因此而具有较大的可阐释空间。
- 左怀建吉素芬
- 关键词:《雨巷》新论
- 《长恨歌》:徘徊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
- 2008年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王安忆的创作具有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视角。现代性视角下,作家对现代以来纯粹欲望化和个人化生存进行批判和超越,后现代视角下,作家对笔下人物那种纯粹欲望化和个人化生存又给予谅解和认同。作家的价值判断就在这二者之间犹豫、徘徊。《长恨歌》无疑是作家这方面创作的突出代表。
- 吉素芬
- 关键词:后现代《长恨歌》
- 《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的海派小说
- 2008年
-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上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对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的反写。
- 吉素芬
- 关键词:《围城》海派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