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乃忠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3篇性状
  • 3篇重组自交系
  • 3篇自交
  • 3篇自交系
  • 2篇重组自交系群...
  • 2篇粒形
  • 2篇粒形性状
  • 2篇基因
  • 1篇稻瘟
  • 1篇稻瘟病
  • 1篇稻瘟病抗性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性状基因
  • 1篇早稻
  • 1篇早籼
  • 1篇早籼稻
  • 1篇数量性状
  • 1篇数量性状基因

机构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叶乃忠
  • 5篇肖应辉
  • 3篇唐伟
  • 2篇郝明
  • 1篇何云丽
  • 1篇罗丽华
  • 1篇曹志
  • 1篇张菊萍
  • 1篇孙博
  • 1篇周琪

传媒

  • 2篇作物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MAS技术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改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本研究以75-1-127(Pi9)、谷梅2号(Pi25)、谷梅4号(Pigm)、天津野生稻(Pi2-1和Pi51(t))、湘资3150(Pi47和Pi48)和魔王谷(Pi49)共6个广谱抗稻瘟病水稻品种为供体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将稻瘟病抗性基因回交导入C815S。结果表明:改良的6个BC3F1群体除每穗粒数较轮回亲本极显著增加外,其他性状均与轮回亲本保持一致。利用稻瘟病菌株110-2和CHL506对BC3F2改良株系接种鉴定,发现导入了抗病基因的单株抗性增强,表明抗病基因已成功导入到受体亲本中并稳定表达,证实本研究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瘟病基因是有效的。改良的系列两用核不育系,一方面可用于配制稻瘟病抗性增强的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不育系提供了材料基础。
曹志曾盖郝明盛浩闻叶乃忠肖应辉
关键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于粳稻品种‘日本晴’的大穗大粒近等基因系评价
2017年
为了筛选出理想的穗形、粒形近等基因系,对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亲本、以大穗品系‘R1126’和大粒品系‘TDX’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大穗、大粒株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01、P05、P09、P19和P20株系每穗粒数显著多于日本晴,而其他农艺性状与日本晴基本相当;G08和G09的粒重、粒长显著大于日本晴,而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粒重等性状与日本晴相当。这些株系是基于日本晴背景的理想大穗、大粒近等基因系,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唐伟孙博周琪曾盖张菊萍降好宇叶乃忠肖应辉
关键词:水稻穗粒数粒型近等基因系
多环境下早籼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抽穗期QTL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两个早籼稻品种996和462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09-2012年采用分期播种方式进行了抽穗期QTL分析。共检测到7个抽穗期QTL,即qHD1.1、qHD1.2、qHD2、qHD3、qHD7.1、qHD7.2和qHD10,分别位于第1、2、3、7和10染色体上。除qHD1.1、qHD1.2以外的其余5个QTL能在两个以上播期试验中检测到,其中qHD3、qHD7.1和qHD7.2在4年12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这些QTL中,qHD1.1、qHD1.2、qHD3和qHD10表现为延长抽穗期,qHD2、qHD7.1和qHD7.2则表现为缩短抽穗期。其中,qHD7.1和qHD7.2在不同环境中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9.00%~54.84%和18.31%~57.87%,能缩短抽穗期1.9~3.7d和1.9~3.8d,在南方双季稻区早熟型早稻品种选育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何云丽叶乃忠郝明罗丽华肖应辉
关键词:早稻抽穗期数量性状基因座
日本晴/R1126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QTL定位被引量:6
2016年
为阐明大穗型籼稻品系R1126稻谷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其与粳稻日本晴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10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种植并测定各株系的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表型性状,结合利用SSR和SFP等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对控制该群体的稻谷粒形性状进行了QTL分析。2年试验共检测到10个控制粒长、粒宽和粒厚性状的QTL,其中q GL3-1、q GL3-2和q GL9这3个粒长QTL,以及q GW2和q GW5这2个粒宽QTL在2年试验中能被重复检测;而粒厚性状在2年试验中检测到5个QTL,但均只在1年试验中出现。根据连锁的分子标记信息,q GL3-2、q GW2和q GW5可能分别与已报道的主要粒形基因GS3、GW2和GW5等位;而q GL3-1和q GL9可能为新的粒长QTL,且在2年试验中具有很好的重演性和稳定性,两者的加性效应均能使粒长增加0.2 mm以上,对于改善稻谷外观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叶乃忠曾盖唐伟肖应辉
关键词:水稻粒长粒宽QTL定位
2套半同胞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粒形性状的相关和遗传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与不同粒形供体亲本构建的2套半同胞籼粳交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分析了连续2年田间种植的水稻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粒形性状的表型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所有粒形性状均表现为单峰或多峰连续分布特征。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各性状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在日本晴/特大籼RILs中,粒长由2对显性上位作用的独立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粒宽由2对重叠作用的独立主基因控制,粒厚由2对等加性作用的连锁主基因控制;在日本晴/R1126 RILs中,粒长表现为2对互补或抑制作用的独立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式,粒宽遗传由2对互补作用的独立主基因控制,粒厚由4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
叶乃忠曾盖唐伟肖应辉
关键词:水稻半同胞重组自交系粒形性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