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葳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巴黎第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
  • 4篇免疫缺陷病
  • 4篇免疫缺陷病毒
  • 3篇猴免疫缺陷病...
  • 3篇HIV-1
  • 2篇中国恒河猴
  • 2篇淋巴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恒河猴
  • 2篇分子流
  • 2篇分子流行病学
  • 2篇艾滋病
  • 1篇亚群
  • 1篇亚型分析
  • 1篇疫苗
  • 1篇预防性
  • 1篇预防性疫苗

机构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巴黎第五大学
  • 2篇蒙特利尔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西双版纳州疾...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8篇卢葳
  • 5篇鲍琳琳
  • 3篇秦川
  • 3篇邓巍
  • 3篇郭卫中
  • 3篇陈颂
  • 3篇赖春辉
  • 2篇何启亚
  • 2篇符鹏
  • 2篇王阶
  • 2篇卢耀增
  • 2篇潘菊华
  • 2篇吴小闲
  • 2篇黄世敬
  • 2篇孙丽华
  • 1篇蔡卫平
  • 1篇何金洋
  • 1篇符林春
  • 1篇许飞龙
  • 1篇陈滢宇

传媒

  • 3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药注射液“喘可治”通过TGF-β通路改善慢性猴艾滋病的淋巴组织纤维化(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喘可治"改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的淋巴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及治疗价值。方法:将12只SIV感染的中国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喘可治和生理盐水,持续给药2个月,定期采集血样和淋巴结,通过免疫组化、流式等技术检测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喘可治可保护和重建感染SIV猴的淋巴结滤泡和T细胞区,使胶原沉积减少,网状组织结构增加并趋于有序,且此变化与TGF-β通路相关。结论:"喘可治"可重建淋巴组织网状结构,据此有望研发出靶向于免疫重建的新治疗方案。
陈滢宇陈颂符林春卢葳郭卫中赖春辉邓文娣周映云于靓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纤维化巴戟天
从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后的不同进展情况看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2012年
目的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后,根据其病毒载量水平、疾病进程速度等,可分为普通进展型(NP)、快速进展型(RP)以及长期不进展型(LTNP)/精英控制者(Ec)等3类。对属于不同进展类型的动物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有助于进一步理解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SIVmae239毒株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后,定期采血进行血液学、免疫学、病毒学及病理学检查;并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6只感染动物中,有1例动物(RM449猴)快速进展并死亡于感染后4.5个月(RP型);2例(RM450和RM453)的血浆病毒载量被控制至低于检测水平(Ec型);其余13例属于NP型。与13只NP型的猴相比较,RM449(RP型)病毒载量高,SIV特异IgG低,效应记忆型CD4’T亚群细胞数低,且流式图出现类似“分化阻滞”的现象;外周血B细胞数的降幅大,以组织样B细胞和活化的记忆B细胞为主;淋巴组织耗竭,胸腺消失;具更高的抗淋巴组织的自身抗体的水平。而RM450和RM453猴(EC型)大致与之相反。结论AIDS的形成可能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不足有关;而胸腺、淋巴组织等的结构破坏,可能是其病理学基础。
吴小闲卢耀增陈颂潘菊华王阶黄世敬赖春辉郭卫中孙丽华徐艳峰鲍琳琳卢葳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预防及治疗性疫苗的介绍
2007年
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HIV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HIV疫苗是控制这种恶性传染病的最大的希望。活载体疫苗、DNA疫苗等预防性疫苗取得了初步进展,并有部分疫苗已上Ⅰ期临床研究。已有多家科研机构投身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选用不同的物质加载于树突状细胞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可能会是艾滋病病人的新的曙光。
鲍琳琳邓巍秦川卢葳
关键词:HIV感染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
AT-2灭活HIV-1病毒及纯化回收鉴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制备具备完整空间构型且纯度在90%以上的灭活HIV-1病毒,用于HIV疫苗研究。方法应用化学制剂2,2’-dithiodipyridine(aldrithiol-2;AT-2)灭活HIV-1病毒,对灭活的病毒超速离心浓缩并洗涤去除灭活用的化学制剂AT-2。采用分子筛技术去除灭活病毒中残存的杂质蛋白质。结果 250μmol/L AT-2与HIV-137℃作用1 h可以彻底灭活病毒的感染性,同时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灭活的病毒纯化后检测不到AT-2的残留,检测牛血清蛋白残余量低于50 ng/mL。结论灭活的HIV-1病毒经过纯化后纯度达到95.6%,可以满足作为HIV疫苗研究的免疫刺激剂的使用要求。
鲍琳琳邓巍孙丽华高虹卢葳秦川
关键词:灭活病毒纯化
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州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调查比较HIV-1在海南省及云南西双版纳州的流行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高危因素传播的情况以及传播链的鉴定。方法我们与海南省CDC及西双版纳州CDC合作在其境内开展了HIV血清学调查,筛查了海南省(1991~2006)及西双版纳州(1996~2005)高危人群志愿者血清样本。在本次两地调查中,我们通过系统进化分析方法,对已诊断的HIV感染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追踪,来分析其中的主要流行亚群以及结合个案追踪进行传播链的鉴定。结果我们共筛查了海南省499725人,共检出HIV阳性感染者523例(0.1%),以注射器吸毒感染为主要传播途径(经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占69.2%、经性接触传播占19.3%、供血和使用血液/血液制品感染占3.3%、母婴传播占0.8%、不详占7.7%)。然而,在西双版纳州筛查中发现了较海南省高20倍的检出率:在25390受检人中,共检出HIV阳性感染者501例(2%)并以异性性传播为主(经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7.3%、经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占21.1%、经同性性接触传播占0.4%、母婴传播占1.2%)。在海南省抽样的83人中,以CRF01--AE重组亚型(70人,84.3%)为主要病毒亚型,其他病毒亚型包括B’亚型(8人)、C亚型(2人)、CRF08-BC重组亚型(1人)、B亚型(1人)和1个未报道过的CRF01-AE/B’重组亚型。同样,在版纳抽样的44人中,也以CRF01-AE重组亚型(27人,61.3%)为主要病毒亚型,其他病毒亚型包括CRF08-BC重组亚型(15人)、G亚型(1人)、和1个未报道过的B/C重组亚型。在海南省抽样中有66人(79.5%)分布于4个大小不同的传播群,传播群1(59人)较大(奠基效应),属于CRF01-AE重组亚型,传播群2、3、4则较小,分别为3、2、2人,分别属于CRF01-AE重组亚型、C亚型和B’亚型。相反,在版纳抽样中有18人(40.9%)分布于8个较小的传播群(每群平均含2.25感染个体)。在海南省抽样中怀疑的6对异性性接触的传播链中,经系统进化分析方法确认了其中�
邓巍鲍琳琳Nicole Vidal符鹏何启亚方华秦川卢葳
关键词:HIV-1分子流行病学
中国恒河猴感染SIV后T淋巴细胞初始、记忆亚群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中国恒河猴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后CD4T初始、记忆亚群的细胞进行分析,了解各亚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在AI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使用SIVmac239毒株感染20只中国恒河猴,观察18个月;在感染前、后各时间点,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进行病毒载量的检测;使用CD3/CD4/CD28/CD95表面标记的组合,进行CD4及其初始/记忆亚群比例的流式分析,并结合血常规检测的结果计算CD4及其各亚群的绝对数。结果:得到了CD4各个亚群在SIV感染后的变化曲线;并发现SIV感染后CD4减少的主体是中央型记忆(CM)CD4+T细胞;而初始型CD4+T在半数动物逐渐缓慢减少,但个体间差异较大。此外,还发现快速进展型RM449猴在死亡前其初始型及CM CD4仍较高,但其初始型CD4细胞在流式图上存在着类似"转化阻滞"的现象。结论:本研究展示了CD4细胞的初始、记忆亚群在感染SIV后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细分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体内免疫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疗效观察、免疫状态评估等提供参考。
陈颂吴小闲卢耀增潘菊华王阶黄世敬赖春辉郭卫中孙丽华鲍琳琳卢葳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中国恒河猴T细胞
海南省HIV-1基因亚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基因亚型,监测HIV毒株的流行状况。方法从88份HIV-1抗体阳性的血浆中提取RNA,逆转录后采用PCR法扩增HIV-1基因序列中的env及pol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比对分析而确定基因亚型。构建最大似然(ML)进化树,分析感染者间的传播链。结果88份样品中,有83份样品被扩增出HIV-1的env及pol基因片段;共发现6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CRF01-AE亚型70份,B′亚型8份,C亚型2份,B亚型和CRF08-BC、CRF01-AE/B′重组亚型各1份。在ML进化树上83份样品分成4个传播群(66/83)和非传播群(17/83),其中传播群1最庞大(59/83)。结论海南省HIV/AIDS的HIV-1基因亚型至少有6种,其中CRF01-AE为主要亚型,占84.33%(70/83),主要分布在静脉吸毒者及其性伴侣之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群。其次为B′亚型(9.6%)。另外的4种亚型(6%)仅见单个病例。提示海南省静脉吸毒为主要的感染途径(67.5%);经性接触传播的亚型种类复杂多样,包括本次检出的全部亚型和重组株。
符鹏邓巍鲍琳琳Nicole Vidal何启亚秦川Martine PeetersEric DelaporteJean-Marie Andrieu王召乾邝继深张帆胡玉銮卢葳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进化树
广东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广东省HIV感染者HIV-1基因亚型、感染途径、地区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门诊2009年HIV感染者相关临床资料和外周静脉血标本,通过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PBMC核酸抽提及CD4+T细胞培养等方法,提取病毒核酸,并采用PCR扩增pol及env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过比对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192例标本扩增基因序列并经比对后确定基因亚型,124例(64.6%)为CRF01-AE;26例(13.5%)为CRF07-BC,另外CRF08-BC重组亚型(2.1%)、C亚型(0.5%)、B亚型(2.6%)、B'亚型(4.7%)及CRF02-AG(1.0%),其中有10例标本的pol为CRF01,而env为B型。广东省HIV感染者多为无固定职业、农民或工人,年龄集中于21~50岁的青壮年,主要分布于广州、云浮、阳江、佛山、江门等。168例有传播途径的资料,发现异性传播99例(58.9%),静脉吸毒34例(20.2%),其余为输血(6.0%)、男男同性行为(1.2%)、母婴(1.2%)。结论广东省HIV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经异性性接触感染,HIV-1流行株仍以CRF01-AE亚型为主,并首次发现CRF02-AG亚型,也存在CRF07-BC重组亚型、CRF08-BC重组亚型、C亚型及B亚型(包括B和B')。
何浩岚许飞龙蔡卫平陈谐捷卢葳何金洋聂静敏贾卫东
关键词:HIV-1分子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