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立进

作品数:1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圣经
  • 4篇福克纳
  • 4篇《圣经》
  • 3篇文学
  • 3篇《愤怒的葡萄...
  • 2篇叙事
  • 2篇威廉·福克纳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说教
  • 1篇信念
  • 1篇叙事比较
  • 1篇叙事模式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 1篇应试
  • 1篇应试策略
  • 1篇永生
  • 1篇约翰·斯坦贝...

机构

  • 8篇淮南师范学院
  • 3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财贸学院

作者

  • 11篇卜立进
  • 7篇刘娟
  • 1篇王晓凌
  • 1篇许锬
  • 1篇刘娟
  • 1篇王勇

传媒

  • 3篇乐山师范学院...
  • 2篇现代语文(上...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宿州教育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去吧,摩西》中的《圣经》母题
2012年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约克纳帕塌法"系列小说之一——《去吧,摩西》中借助于《圣经》母题——"爱"与"善恶",将黑人内心深沉的"爱"与白人缺乏"爱"的情形进行对比,并在基督教"善恶"观的影响下塑造了一批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形象,由此谴责了奴隶制的罪恶和充满铜臭的工商势力对人类传统美德的破坏,体现了基督教文化对作品主题意义的深化。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母题善恶主题
从《圣经》文学角度透视莎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2008年
莎士比亚作品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对象,学者们拟从不同角度来挖掘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本文则从圣经文学角度,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来透视莎剧中所包含的艺术特色:一、莎剧所散发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基督教信仰的融合;二、莎剧中对圣经典故、意象及隐喻等的借用,鉴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笔者在本文中仅做简述。笔者想藉此类研究使人们能够以更加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审视莎剧中所蕴藉的深刻寓意。
卜立进王晓凌
关键词:《圣经》莎剧基督教思想
论福克纳前后期创作思想的转变被引量:1
2012年
评论界一般将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界线,把威廉·福克纳的创作分为前后两期。福克纳前后期小说创作思想经历了三个重要变化:从表现传统价值世界的毁灭到努力重建价值世界的转变,从寄希望于宗教救赎到对人类自身信念的增强,从"写人物"到"写思想"。他在后期创作中表现出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表现出向思想性和道德说教发展的倾向。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福克纳信念道德说教
自然·人——重读威廉·福克纳的《圣殿》
2012年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小说《圣殿》的创作中不仅关注人的世界,也同样关注作为自然环境的外部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家在《圣殿》创作中不仅细致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还通过展现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对立以及人与自我的对立,揭示出作家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破坏自然的现代工商业文明的深刻批判。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关于TEM-4写作部分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写作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重要题型之一,学生只有了解专四作文的体裁、题材、命题特点和新趋势,结合对历年专四写作考试的试题分析,认识专四写作中常见的错误,并掌握一些应试策略才能在写作中取得理想成绩。
卜立进刘娟
关键词:应试策略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文学元素体现出的生态忧患意识被引量:4
2012年
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长期以来,国内外多数研究者是从传统的圣经文学视阈对其加以评介。文章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生态批评相关理论来展现作家如何在小说中使用圣经原型、圣经意象以及圣经叙事风格来体现其生态忧患意识,并最终达到警喻人类要有生态保护意识之目的。
卜立进王勇刘娟
关键词:《愤怒的葡萄》
女性生存的悲歌——苏童与福克纳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2015年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在各自文学创作中都细致而深刻地刻画出了女性的成长、爱情以及结局之悲剧。但在女性悲剧命运之源的理解上,福克纳着重批判美国旧南方奴隶社会的清教传统、父权制文化以及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戕害,而苏童更关注女性自身的弱点,着重刻画潜伏于人类内心深处固有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不过二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体察、关注和同情却体现出了他们相似的人道主义立场和相同的对弱者的人性关怀。
刘娟卜立进
关键词:女性悲剧命运妇女观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颓败型家族叙事比较
2014年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都采用了颓败型家族叙事模式,如苏童的《妻妾成群》《米》和《罂粟之家》以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押沙龙,押沙龙!》《去吧,摩西》,这让他们的小说创作从这个角度有了可比性。不过两位作家在进行家族历史叙事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家族灵魂人物,也就是男权社会中的"家长"的刻画以及对家族衰败根源的认识上。而这些创作差异的出现与两位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卜立进
圣经文学视阈下《愤怒的葡萄》生态忧患意识解读
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提出了生态批评,即把生态学领域的一些概念和理论结合伦理学的相关内容用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以探求“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从而期待着建构起...
卜立进
关键词:圣经文学《愤怒的葡萄》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
文献传递
从基督教传统解读《李尔王》中主人公的“死亡”命运
2007年
本文着重从基督教传统的角度出发解读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中的悲剧主人公李尔、葛罗斯特以及考狄利娅的"死亡"命运,他们的死从基督教传统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悲惨的结束,而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和精神的"永生",尤其是被缢死的考狄利娅就如同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闪烁着神圣的光芒,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希望。
刘娟卜立进许锬
关键词:基督教传统永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