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改萍

作品数:33 被引量:88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理
  • 7篇肝硬化
  • 5篇细胞
  • 5篇临床病理
  • 5篇肠炎
  • 4篇胆汁
  • 4篇胆汁性
  • 4篇胆汁性肝硬化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胆汁性
  • 4篇原发性胆汁性...
  • 4篇中医
  • 4篇肿瘤
  • 4篇小鼠
  • 4篇病理分析
  • 3篇益肝颗粒
  • 3篇增生
  • 3篇直肠
  • 3篇鼠肝
  • 3篇子宫

机构

  • 32篇山西省中医院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刘改萍
  • 4篇郭晓霞
  • 4篇梁瑞敏
  • 4篇武玉鹏
  • 4篇高宝红
  • 4篇李良学
  • 3篇冯玛莉
  • 3篇吕小燕
  • 3篇安彦军
  • 3篇张僖
  • 3篇苏娟萍
  • 3篇冯五金
  • 3篇梁晓霞
  • 2篇刘丽坤
  • 2篇汪欣文
  • 2篇张晓斌
  • 2篇白崇智
  • 2篇郑玄中
  • 2篇张云瑞
  • 2篇王惠媛

传媒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光明中医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性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柱状上皮被覆食管36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5年
刘改萍高宝红
关键词:腺癌
巨淋巴结增生症及其合并副肿瘤天疱疮的临床、病理和CT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巨淋巴结增生症及其合并副肿瘤天疱疮(PNP)的临床、病理、CT特点。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不伴有PNP及肺部异常的14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大部分无症状,极少数有下腹部不适或隐痛。伴发PNP及肺部异常的患者,其临床表现、CT及病理学特点等都较特殊。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18例,混合型1例。CT扫描:18例表现为直径2.5~15cm的单发结节或巨大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左颈部多发肿大的淋巴结,直径1.5~5cm;17例边缘光滑,10例密度均匀;7例钙化,均表现为中央区多发散在斑点状分支状钙化,其中5例伴周围散在多发斑点、条状钙化,1例同时伴有周边壳状及环状钙化;形态呈圆柱状或椭球形及球形;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显著强化且与动脉几乎同步强化。结论CT扫描是诊断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有效方法,特别是CT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在明确诊断、指导手术及评价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伴发PNP及肺部异常的病例,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体内巨淋巴结增生症瘤样病变为治愈的关键。
张晓斌刘改萍郑玄中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副肿瘤天疱疮细支气管炎闭塞性
外阴白色病损341例病理形态学分析
1995年
外阴白色病损过去临床称之谓白斑,因其定义不确切,不尽科学,更因病理形态学有众多差异,现依据病理学观点、形态学定义分类;废除过去的白斑病——萎缩型、肥厚型分类,将其划分为萎缩性硬化性苔癣、慢性非特异性女阴炎、神经性皮炎、增殖性女阴炎、上皮不典型增生、假性湿疣、单纯性苔癣等,现将我院近五年来收检标本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张僖刘改萍
关键词:外阴白色病损病理形态学萎缩性慢性非特异性硬化性苔癣不典型增生
20%四氯化碳大鼠联合小牛血清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在四氯化碳联合小牛血清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基础上制备肝硬化模型。方法 2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1.2%小牛血清蛋白皮下注射制备肝硬化模型,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空白组共16只,其余为模型组。于实验第5周、第8周随机选取模型组大鼠雌雄各一只杀检,取肝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若造模成功,即杀检模型鼠,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及做肝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5周时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症明显,少量纤维间隔;8周时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明显。9周杀检肝纤维化指标异常,肝假小叶形成广泛。死亡率2.6%。结论 20%四氯化碳联合小牛血清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成模率高,操作简单,时间短。
张云瑞梁瑞敏刘改萍
关键词:肝硬化四氯化碳小牛血清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0例病理诊断
2004年
刘改萍
关键词: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病理诊断甲状腺疾病
90例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分析
刘改萍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临床病理
芪苓益肝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对复合因素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Cl4(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联合BSA(牛血清白蛋白)皮下注射5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以芪苓益肝颗粒高、中、低3种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5、9周末观察其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和纤维化分期变化。结果:5周末,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Ⅳ型胶原)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LN(层粘蛋白)、HA(透明质酸)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周末,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大鼠PCⅢ(Ⅲ型前胶原)显著降低(P<0.01),LN、HA明显降低(P<0.05),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大鼠CⅣ明显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分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苓益肝颗粒对CCl4联合BSA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姜楠梁瑞敏刘改萍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
嗜酸粒细胞肠炎再认识
2013年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肠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1例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患者为例,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胃肠镜的组织病理学,分析嗜酸粒细胞肠炎多次误诊的原因。结果嗜酸粒细胞肠炎患者肠道组织内及外周血中均有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论胃肠道的组织病理学是诊断嗜酸粒细胞肠炎的主要方法,剔除过敏原和有效的抗过敏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吕小燕苏娟萍安彦军刘改萍冯五金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肠炎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检测结肠癌转移相关因子(MACC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中MACC1和VEGF的表达,并运用χ2检验分析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与MACC1、VEGF表达的相关性。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分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绘制生存曲线图以及MACC1、VEGF表达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1)MACC1和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的子宫内膜(P<0.05);(2)MACC1和VEGF在临床Ⅲ期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伴淋巴结转移组MACC1、VEGF表达率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浸润肌层>1/2组MACC1表达率高于≤1/2组(P<0.05)。(3)MACC1和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P=0.000)。(4)MACC1蛋白阳性组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时间与阴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28)。VEG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无关。结论 MACC1和VEGF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其高侵袭性和转移相关,二者可能是相互协同的作用,MACC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梁晓霞高宝红刘改萍
关键词:直肠肿瘤
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病理学中的应用
1996年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种,它已用于血液病理学的诊断。这一技术可检测各种细胞制片中细胞内的DNA和RNA,包括脱落细胞标本和常规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因此,ISH类似于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测细胞的蛋白质(抗原)。现主要介绍ISH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介绍ISH在血液病理学中的应用。 探针
刘改萍张僖
关键词:血液检查原位杂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