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斌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自由体积
  • 2篇ZR
  • 1篇塑性
  • 1篇塑性变形
  • 1篇锆基块体非晶...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玻璃
  • 1篇块体非晶
  • 1篇块体非晶合金
  • 1篇合金
  • 1篇合金硬度
  • 1篇非晶
  • 1篇非晶合金
  • 1篇非均匀
  • 1篇NI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李金富
  • 2篇刘慧斌
  • 2篇周尧和
  • 1篇曹庆平
  • 1篇胡勇

传媒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Zr_(65)Al_(7.5)Ni_(10)Cu_(17.5)金属玻璃非均匀塑性变形过程中的自由体积演化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铸态和退火态Zr65Al7.5Ni10Cu17.5金属玻璃在冷轧过程中的自由体积演化.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自由体积含量先增加,然后于临界应变之上达到饱和,在此过程中材料则始终维持在完全非晶状态.金属玻璃的初始自由体积含量少,变形过程中自由体积增加的速度大,因此不同初始状态的金属玻璃在大塑性变形后自由体积含量彼此接近.剪切带中的自由体积聚合形成纳米孔洞是自由体积在大应变下达到饱和的原因.
刘慧斌李金富曹庆平周尧和
关键词:金属玻璃塑性变形自由体积
轧制对Zr_(65)Al_(7.5)Ni_(10)Cu_(17.5)块体非晶合金硬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用等速率连续加热退火获得不同驰豫态的Zr65Al7.5Ni10Cu17.5块体非晶合金,在室温下对其进行轧制变形,分析变形后材料的结构。结果发现,最大变形量为95%时,该非晶合金仍然保持单一的非晶结构,不断进行的轧制变形仅是在其中引入了逐渐增多的剪切带,非晶合金的硬度也因此而不断下降。非晶合金在变形前的弛豫程度越高,硬度下降的越快。虽然非晶合金的自由体积在应变量大于80%时达到饱和,但随变形量的提高硬度继续下降。
刘慧斌李金富胡勇周尧和
关键词:锆基块体非晶合金自由体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