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生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地震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断层
  • 2篇地层
  • 2篇土壤
  • 2篇活断层
  • 2篇古土壤
  • 1篇地层厚度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震破裂
  • 1篇地震破裂带
  • 1篇第四纪
  • 1篇断层泥
  • 1篇断裂带
  • 1篇震中
  • 1篇石英
  • 1篇石英颗粒
  • 1篇特征地震
  • 1篇破裂带
  • 1篇全新世
  • 1篇显微构造

机构

  • 6篇国家地震局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刘建生
  • 5篇刘小凤
  • 4篇吕太乙
  • 4篇袁道阳
  • 4篇何文贵
  • 2篇刘百篪
  • 1篇韩文峰
  • 1篇周俊喜
  • 1篇杨斌

传媒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高原地震

年份

  • 3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老虎山活动断裂研究被引量:10
1994年
研究了老虎山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古地震和大震复发间隔等的最新活动状况,应用第四纪研究的最新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老虎山地区第四纪微地貌的年代问题,并获得了可靠的活动断裂参数。
刘小凤刘百箎吕太乙袁道阳刘建生何文贵
关键词:古地震古气候古土壤
老虎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被引量:25
1994年
本文分析了老虎山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活断层的自然分段、几何学特征分段、运动学分段及破裂分段等分段原则,对老虎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段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破裂分段问题。老虎山断裂带可以分成4段,从东到西依次为喜集水段、老虎山段、草峡段和黑马圈河段。对断裂分段的研究可以为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何文贵刘百吕太乙袁道阳刘建生刘小凤
关键词:断裂带断层
景泰老虎山活动断裂地区的第四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老虎山地区的第四系以山麓洪积与山区河流阶地沉积为主, ̄14C法、TL法和扩散方程法测定的近40个年代样品表明:Ⅰ级阶地为全新统,阶地形成年龄为4086±100a—4578±60a;Ⅱ级阶地为晚更新世晚期沉积,阶地形成年龄为23Ka;Ⅲ级阶地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沉积,阶地形成年龄为72Ka;Ⅳ级阶地和Ⅴ级阶地为中更新世沉积,其阶地形成年龄分别为217±35Ka和378±60Ka;早更新统仅在局部出露,可能属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通过与兰州九洲台黄土剖面对比,发现Ⅰ—Ⅴ级阶地的形成年龄与标准剖面中的So、S_2、S_4等层古土壤形成年龄相一致。这说明河流层状地貌的形成。除了与构造抬升有关外。
刘百吕太乙袁道阳刘小凤何文贵刘建生
关键词:第四纪地层古土壤地层划分
活动断裂的累积滑动亏损及其破裂分段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在分析几条较典型活动断裂的累积滑动亏损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老虎山活动断裂的累积滑动亏损特征及其破裂分段意义。研究表明:累积滑动亏损是活动断裂的较普遍而重要的特征,它直接反映了断裂的多次错动特征,是进行分段的重要标志。
袁道阳刘百篪吕太乙何文贵刘小凤刘建生
关键词:特征地震
1888年景泰6(1/4)级地震破裂带研究被引量:5
1992年
1888年景泰地震是老虎山北缘断裂带现今继承性活动的结果,地震破裂带由四条不连续的断层组成,走向北西60°—70°,全长48公里,尤以中段表现清晰,可见断坎,地震滑坡和基岩崩塌以及微地貌断错的地质证据。该地震水平断距2—5米,平均3.6米,垂直断距1—1.5米,最大为2米,地震的宏观震中在陈家庄—上西沟附近,其地理座标是东经103°47′北纬37°05′。根据野外考察和史料记载重新圈定了此次地震的等震线,并修正了该地震的震级为6 3/4—7级。为了确定地震破裂带的年代,本文利用邻区资料,粗略给出了次生黄土坡的蜕变曲线及θ=83.87—25.21OGT关系式,并用树木年代学的新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带的年代。用古地震法和活断层法求得古地震的平均复发周期为800—1000年。
周俊喜杨斌刘百篪刘建生
关键词:地震破裂宏观震中活断层
古浪、老虎山及海原活断层断层泥中石英颗粒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震意义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古浪、老虎山和海原断层断层泥中石英颗粒外部及内部显微构造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断层泥内石英颗粒的破坏过程。通过溶蚀特征和显微构造特征的分类,确定了三条断层的活动时期及活动方式。最后讨论了显微构造特征的地震意义。
刘建生韩文峰刘小凤
关键词:石英颗粒显微构造断层泥活断层地层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