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华
- 作品数:42 被引量:181H指数:8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杨运宽教授铺棉灸治疗皮肤病临床经验举隅被引量:9
- 2008年
- 杨运宽教授在30余年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在针灸治疗皮肤病方面总结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临床实例,介绍了杨教授独特的铺棉灸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皮肤疾病,采用铺棉灸结合体针、皮肤针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铺棉灸具有材料简单、操作简便的特点。临床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安全经济、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为治疗皮肤病提供了又一有效途径。
- 刘佳罗荣陈洪沛刘元华
- 关键词:名医经验铺棉灸中医皮肤病
- 成都市城市小儿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及多因素分析
- 目的:进行成都市城市小儿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成都市小儿大便的普遍情况和小儿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成都市小儿便秘的可能原因。
方法:运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和多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小儿进行问卷调查,由...
- 刘元华
-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从黄氏按摩流派渊源看道家按摩学术特点
- 探讨黄氏按摩流派学术思想渊源,结合黄氏学术思想,讨论道家按摩学术特点。研究通过运用实地调研,对其流派进行整理研究,吸取其有益的临床经验,使这一民间按摩技艺得以保存和弘扬,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推拿学术的发展。
- 刘元华廖品东张戈
- 文献传递
- 基于生物力学计算的旋转定位扳法临床应用浅析
- 通过采用生物力学数学与物理的方式计算推拿扳法中旋转定位扳法对颈椎椎间盘的应力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为扳法在颈椎病上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刘元华
-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治疗生物力学
-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时效指标的生存曲线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进行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其主要观测指标中时效指标生存曲线分析,直观观察其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基础针刺组)、B组(铺棉灸组)、C组(火针组)、D组(叩刺拔罐组)和E组(西药组)5组,分别于第1~10天进行临床治疗,并记录相关时间指标: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结果 5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未表现出差异(P﹥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生存曲线分析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4种针灸疗法同西药疗法一样能有效缩短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针灸方法较西药疗法更能有效缩短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 刘元华杨运宽陈洪沛罗荣李雪薇谢西梅林国华张红星
- 关键词:针灸带状疱疹
- “内调外治”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机理探讨
-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组织炎或肌肉风湿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是一种因某种原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等)导致腰背部筋膜及肌组织出现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等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引起项背部酸痛、僵硬、运动障碍等症状。...
- 陈丽刘元华
- 关键词:项背肌筋膜炎手法治疗抗病机理
- 文献传递
- 整体优化训练模式在中医老年医学方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文章介绍了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以老年病中医优势病种为例,通过让学生独立接诊病人确立综合治疗方案(中药、针灸、康复等)、提问讨论启发思维、查缺补漏书写心得报告三大部分的"整体优化"方案训练,以强化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专业思维能力。旨在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科学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中医老年医学专业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新模式。
- 朱天民刘明雪李胜涛金荣疆赵凌杨慎峭刘元华
- 关键词:中医老年医学优势病种PBL教学法临床思维
- 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总结近十年来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进展,提出在临床科研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方法:对近十年来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文献进行综述,主要从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不同方法及在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论:针灸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其医疗成本低廉、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痛苦小、见效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但在研究方法、疗效评价以及后期随访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
- 范丽杨运宽张虹陈洪沛罗荣刘元华谢莎丽
- 关键词:带状疱疹急性期针灸
- 论推拿防治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优势与方法
- 2011年
- 从防治小儿功能性便秘方面论述推拿疗法的优势,论述推拿的特色方法,为临床推拿医生及家长防治小儿功能性便秘提供参考。
- 刘元华廖品东
- 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的踩跷法运动学参数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踩跷法运动学整体特征及局部特征,为名老专家特色手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技术记录罗才贵教授及初学者各3个完整踩跷动作,高速摄像头记录操作者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活动,比较角度、角速度、重心速度在完整周期及重要时间点的动态变化,分析罗氏踩跷法整体及局部运动学特征。结果与初学者相比,罗教授踩跷动作的整体特征显示髋关节、踝关节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特征方面显示,在重心下降最低点时刻,周期1中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度偏小(P<0.05)与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1)。在重心上升膝关节打直时刻,周期1中膝关节、踝关节角速度较小及重心速度偏小(P<0.01);周期2中髋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踝关节角度偏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速度、膝关节角速度较小(P<0.05)。在重心下降膝关节屈曲最大时刻,罗教授周期1中膝关节角度偏大、角速度较小(P<0.01),重心速度较小(P<0.05);周期2中重心速度偏小(P<0.05),周期3中髋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偏小(P<0.01)。结论罗氏动作切换过程及施力时关节角度及角速度均较小。说明罗氏踩跷整体稳定、柔和均匀之余,又注重局部"巧劲""寸劲"发力,体现了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 刘元华冯跃李庆兵万义文罗才贵罗建
- 关键词:踩跷生物力学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