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丹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南方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营养风险
  • 2篇营养不良
  • 2篇营养风险筛查
  • 2篇突变
  • 2篇肿瘤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1篇医学生
  • 1篇营养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支持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术前
  • 1篇培训教学
  • 1篇培养医学生
  • 1篇微小乳头状癌
  • 1篇胃癌
  • 1篇胃癌患者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何丹
  • 4篇伍晓汀
  • 3篇陈博
  • 3篇杨平
  • 3篇覃先蓬
  • 3篇冯金燕
  • 3篇周勇
  • 1篇李宁宁
  • 1篇秦昌龙
  • 1篇冉恒泉
  • 1篇陈祯勇
  • 1篇鄢传经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c-kit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病理、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研究胃肠道间质瘤分子遗传学机理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c-kit基因突变可能是GIST发生的早期事件,是GIST的普遍现象,不能作为GIST预后判断的指标。然而,c-kit突变位点和方式是否影响GIST的生物学行为,能否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仍存在争议。结论基因突变检测对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判断预后以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
何丹伍晓汀
关键词:胃肠肿瘤间质瘤基因突变
以问题为基础式学习与病例讨论式学习在临床营养风险筛查培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以问题为基础式学习与病例讨论式学习在"临床风险筛查"培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7月,联合应用两种教学方法对参训医学生进行培训,然后进行临床资料采集、资料整理等实践活动。最后,对学生培训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共培训医学生50人,并对398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45人(90%)参与者认为此教学方式能激发自身主动学习兴趣,40人(80%)认为通过此次培训能够使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但有20人(40%)认为短期内采用两种教学方式能够对论文写作、统计学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影响医学生科研能力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集中体现在学习任务量的加重、对新教学方法不适应、自学能力三方面。结论联合应用问题为基础式学习与病例讨论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提高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团队合作及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优势,但尚存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陈博杨平周勇覃先蓬冯金燕何丹伍晓汀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营养不良
利用“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计划”科研项目培养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2012年
目的通过培训并实践"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计划",提高医学生进行合理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法对入选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学培训,并进行临床资料采集等实践活动。培训结束后,对医学生科研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培训医学生46人,并对386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97.83%(45人)研究参与者赞同安排医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80.43%医学生对此次调查研究工作满意,认为对后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医学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集中体现在科研选题、统计学理论及软件操作、论文写作能力三方面。结论采用成立科研小组、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等方法,使医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对其科研教学能力培养可能会有重大促进作用。
陈博杨平周勇覃先蓬冯金燕何丹冉恒泉秦昌龙伍晓汀
关键词: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不良
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评价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5—10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伴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以安素作为肠内营养制剂,术前连续服用10d,对照组进食等热量等氮的匀浆膳。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d和术后3d营养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恶心、呕吐等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水平一致(均P〉0.05)。术后3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3.9±5.6)g/L比(31.0±5.3)g/L,P〈O.05]和血红蛋白水平[(103.4±7.7)g/L比(96.6±10.5)g/L,P〈0.01]均明显升高;而体质量指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糖浓度、血钾、血钠及肝、肾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各有1例出现呕吐症状,试验组患者未出现肠内营养相关的严重不良临床事件。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临床纠正营养风险的合理选择。
陈博周勇杨平覃先蓬李宁宁何丹冯金燕鄢传经伍晓汀
关键词:胃肿瘤营养风险肠内营养
藏族人群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检测藏族人群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69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状态。结果:藏族人群中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60.9%(42/69);69例患者中多灶肿瘤占33.3%(23/69),肿瘤腺外侵犯率为30.4%(21/69),淋巴结转移率为23.2%(16/69),进展期肿瘤(III/IV期)构成比为21.7%(15/69);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多灶肿瘤(P=0.036)、肿瘤腺外侵犯(P=0.024)、淋巴结转移(P=0.013),进展期肿瘤(P=0.021)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除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相关而外,还与多灶肿瘤(P<0.001)肿瘤腺外侵犯(P<0.001)相关。结论:藏族人群中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较为多见,且与肿瘤多灶、侵袭、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筛选高危PTMC患者的分子标记,评估预后并指导个体化治疗。
何丹朱坪刘林江成浩刘誉泽陈祯勇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