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富华
- 作品数:52 被引量:2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脊髓空洞症的磁共振成像被引量:8
- 1989年
- 磁共振成像(MRI)在神经系统应用中被认为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许多作者对脊髓空洞症的磁共振成像作了研究,本文对近期文献作一综述。分类和几种病因学说脊髓空洞症是脊髓内的一种慢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脊髓内空腔形成及由胶质组织构成的壁。本病可以与先天畸形、外伤、肿瘤、蛛网膜炎等许多因素有关。早在1546年Estienne就描述了脊髓内空洞的形成。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这个名词是Ollivier于1827年首先提出的。
- 于富华沈天真陈星荣
- 关键词:核磁共振脊髓空洞症病因
- 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 6只冠状动脉钙化较明显的尸体心脏标本应用不同扫描参数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对图像质量评价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螺距间图像质量差别有显著性 ,不同有效层厚间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有显著性 ,重建间隔不同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不同扫描参数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扫描参数的适当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李传亭刘新疆柳澄于富华武乐斌刘玉清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
- 双源CT静脉造影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根据CTV显示的窦腔狭窄程度,将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静脉窦壁正常或轻度受压,窦腔通畅;Ⅱ型,肿瘤沿静脉窦壁生长,窦壁不规则增厚,窦腔变窄但尚通畅;Ⅲ型,瘤体长入静脉窦内或跨越生长,静脉窦腔内形成充盈缺损,窦腔闭塞,同时有静脉侧支循环建立。本组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9例。术中观察到代偿扩张的浅静脉以及肿瘤与中央沟静脉、上矢状窦的关系均与CTV结果相符。本组无术后严重神经功能受损和死亡病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CTV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矢状窦阻塞程度及引流静脉代偿情况,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姜保东闫华李笃民马祥兴王青张晓明王茜于富华
- 关键词:脑膜瘤上矢状窦CT静脉造影
- 脑膜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分析脑膜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51例磁共振图像中脑膜瘤的瘤周水肿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1%脑膜瘤伴瘤周水肿,磁共振T2WI瘤周水肿有月晕型(50%)和指样型(50%)两种,该分型与显微外科手术界面相对应。结论:MRI有助于脑内、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 王嵩孙兮文沈天真于富华
- 关键词:脑膜瘤瘤周水肿手术方法
- 全文增补中
- 膀胱气钡双重造影的应用价值(附39例X线分析)
- 1993年
- 研究39例膀胱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并与传统碘剂造影、B超及膀胱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气钡双重造影对膀胱病变是一种十分敏感而精确的检查方法(敏感性100%、特异性97.4%)能够清晰显示膀胱壁的解剖细节并能对微小病变作出早期诊断,本方法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 明路民江海源于富华
- 关键词:膀胱造影X线分析
- 有关粘多糖病Ⅱ型B临床X线表现探讨
- 1989年
- 粘多糖病(MPs)Ⅱ型(Hunter Syndrome)与I型(Hurler Syndrome)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承溜侏儒,常易混淆,但粘多糖病Ⅱ型系X连锁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本组5例同属一个母系的三个家庭,经10年观察,无角膜混浊及驼背现象,智力低下不明显。X线征虽与Ⅰ型有共同之处,但毕竟有区别,其中鲳鱼状椎骨、肱骨近端外翻、指骨比掌骨粗、跟骨腰部增粗,腕舟、跗舟骨细小呈三角状变形及软组织结节影等都是Ⅱ型的特征,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时的参考。
- 蓝琦马玉峰刘庆伟于富华李长勤王永栋宋光江李桂信刘存
- 早期脑梗塞的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1
- 2000年
- 马勇于富华姬广福韩成河魏佑震田凯华
- 关键词:脑梗塞CTMRI病理
- 颅颈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探讨被引量:3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颅颈联合动脉成像追踪触发技术的应用,以及准直与螺距的最佳匹配方案。方法 (1)19名志愿者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以时间密度曲线峰值之前4 s 处对应CT 值的平均值作为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2)40名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 A 组(准直1.0mm,螺距1.750)和 B 组(准直2.5 mm,螺距0.625),评价三维血管质量,探讨准直与螺距的恰当匹配。统计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 t 检验(双侧,α=0.05)。结果 (1)19例时间密度曲线峰值之前4 s处对应 CT 值的平均值为75 HU。(2)按照三维动脉质量评分标准,B 组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额顶升动脉、终末支的评分分别为(2.85±0.37)、(2.64±0.49)、(2.29±0.72)、(1.70±0.98)、(1.07±0.94)分,A 组分别为(2.40±0.50)、(2.31±0.47)、(2.70±0.57)、(2.35±0.75)、(1.96±0.89);B 组对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等大动脉的成像质量较佳,血管边缘光滑、锐利,A 组对大脑中动脉、额顶升动脉及终末支动脉等小动脉的细节显示清晰。A、B 两组间的三维动脉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 (1)追踪触发技术可更好地显示头颈部血管。对比剂注射流率3.5 ml/s 时,触发阈值为75 HU 的图像质量较佳。(2)颅颈联合 CT 血管造影采用准直1.0mm、螺距1.750优于准直2.5 mm、螺距0.625,这种匹配方式对小血管显示较佳。
- 姜保东冯晓源柳澄李克于富华
- 关键词:动脉血管造影术
- 脊髓空洞症的磁共振成像被引量:4
- 1991年
- 本文研究了85例脊髓空洞症的磁共振成像。矢状面扫描可清晰显示空洞的范围和后颅凹的解剖细节,横断面扫描对空洞的形态、脊髓的粗细显示较佳。空洞好发于颈髓和颈胸交界(74%),平均前后径5.8mm,平均累及9.2个脊椎节段。空洞T_1加权成像为低信号;T_2加权成像72%为高信号,28%为低信号。分析了交通性、外伤后、肿瘤性、伴蛛网膜炎及特发性五组空洞症各自的特征。Ghiari畸形并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所独有。小脑扁桃体下陷的程度与空洞的大小无关。
- 于富华沈天真陈星荣徐启武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NMR成像
- 双源CT脑静脉造影扫描技术探讨
- 2012年
- 目的:选择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的最佳扫描时相及重建层厚,以获得良好的脑静脉图像。方法:①11例志愿者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以探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的理论阈值。以理论阈值为中心,将45例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探讨团注追踪触发技术的应用阈值。②将扫描所获得原始数据以0.75mm和1.50mm层厚重建,比较2组层厚重建的三维血管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触发阈值100HU组,靶血管全程显示良好;采用0.75mm层厚重建的三维血管图像质量优于1.50mm层厚(P<0.05)。结论:采用100HU阈值进行静脉触发扫描和0.75mm层厚重建血管可以获得良好的脑CTV图像。
- 姜保东闫华李笃民马祥兴王青张晓明王茜于富华
- 关键词:静脉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