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庆刚
- 作品数:1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 2011年
-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文化观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
- 刘海英乔庆刚韩卓丽
- 关键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团结
- 许景衡“清拔”诗风考论
- 2025年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吐言清拔”评许景衡的诗学风貌。“清拔”这一诗风形成的渊源与许景衡清正清廉的人格风范,思想正统的名师授教,志同道合的挚友濡染,效仿苏轼、黄庭坚,崇尚杜甫、陶渊明的取法价值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受学术背景、诗学思想、宦海沉浮等原因影响,许景衡“清拔”的审美意趣在诗歌中集中体现为清俊挺拔、清雄沉郁、清新俊逸的风格偏向。这些风格的突显,主要以大量酒、花、秋、云、风等物象建构的诗歌意象群所致,这些意象群助益于许景衡传情达意、明志抒怀、排遣忧愁。透过“清拔”诗风的渊源、意趣与意象,观察许景衡之节气风骨、精神归向,可还原宋代名臣、诗人、学者许景衡的高洁形象,为学界研究许景衡提供些许参考。
- 乔庆刚
- 关键词:诗歌诗风
- 为班以德——班级传统美德教育初探
- 2004年
-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即以德治国。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受孔夫子的教诲和启发,更加坚定了我“为班以德”的治班思想。目的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美德,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用纪律、用处罚来压制和管理学生。“为班以德”中对“德”
- 乔庆刚吕珊
- 关键词:传统美德教育班主任主题班会
- 许景衡及其诗歌研究
-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学者号为横塘先生,南宋温州瑞安白门(今属浙江)人。他历仕宋哲、徽、钦、高宗四朝,官至尚书右丞,他济世安民堪称一代名臣。许景衡开创了永嘉学派,有着深邃独到的学术主张,是一位学识渊博、...
- 乔庆刚
- 关键词:诗歌诗学观审美风格艺术特色
- 文献传递
- “放、信、点、赏”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尝试被引量:2
- 2010年
- 在内地西藏班(校)就读的藏族学生,十分珍惜到内地学习的机会,他们勤奋刻苦,努力学习,但个别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或学习方向不明确等原因致使学无目标、光阴虚度。对此,在藏族班级教育管理中尝试"放、信、点、赏"四原则,放出部分管理权,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加强赏识教育,点拨学生,让学生更有自信,健康成长。
- 杨琢孺乔庆刚
- 关键词:藏族学生管理
- 河北省内藏族学生普通话达标能力现状及对策被引量:1
- 2013年
- 为进一步做好教育援藏工作,提高藏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本文笔者在调查、分析河北省内藏族学生普通话达标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他们普通话达标能力的各方面因素,得出藏族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科学合理的施教对策和建议。
- 乔庆刚何川
- 关键词:藏族学生普通话
- 多民族院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河北省是少数民族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省内有多所多民族院校,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如何加强多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工作,寻找、发掘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有效管理途径,进而确保多民族院校乃至河北省的稳定局面,我们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施教建议。
- 乔庆刚李保堂
- 关键词:教育
- 我校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 2011年
-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我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预期通过对我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其他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借鉴,推动多民族院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 肖卓峰毕芳芳乔庆刚
-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现状
- 浅析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外之义
- 2011年
- 曹丕的《典论·论文》历代视其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理论专论。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等陋习,客观评价了建安七子,提出了文气说,并对文学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地位。然笔者还看到了它文论之外的其他意义,他提出了"四科八体"说,区分了文学体裁,对应用写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在论文中还透露出曹丕对生命价值的独到见解,又有对七子怀有深深地伤逝悼亡之义。
- 乔庆刚
- 关键词:《典论·论文》应用写作生命价值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