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迪梅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到灯塔去
  • 4篇《到灯塔去》
  • 3篇伍尔夫
  • 2篇小说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家
  • 1篇意象
  • 1篇音义
  • 1篇音译
  • 1篇隐喻
  • 1篇英语
  • 1篇英语名词
  • 1篇英语言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差异
  • 1篇直译
  • 1篇儒家
  • 1篇儒家思想
  • 1篇诗化
  • 1篇诗化小说

机构

  • 6篇华侨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万迪梅
  • 1篇张燕

传媒

  • 3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文化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被引量:11
2000年
汉语外来词的翻译主要采用直译、音译、义译、音义兼译等方法。
万迪梅
关键词:外来词汉语直译音译音义文化
全文增补中
《到灯塔去》表现手法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和西方女性主义先驱,评论界对她的关注长盛不衰.该文以新批评的理论为准绳,以伍尔夫的力作《到灯塔去》为文本,对小说中成功运用的象征、缩影、意象、隐喻等文...
万迪梅
关键词:伍尔夫表现手法《到灯塔去》
文献传递
从《到灯塔去》的平面意象管窥伍尔夫的诗化小说
2006年
通过对伍尔夫巅峰之作《到灯塔去》的三个平面意象作出深入剖析,管窥其小说诗化。伍尔夫运用意象这一诗歌手法为枢纽串联全作,并借此揭示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探讨诗人试图解决的超越个人命运的更为广泛的问题,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本质的哲理性思考。
万迪梅
关键词:意象伍尔夫诗化小说
汉英习语套译中的“和而不同”思想
2001年
作者首先就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和而不同”原则在汉英习语套译中的价值体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继而探讨“和而不同”
万迪梅
关键词:套译习语儒家思想
汉英语言差异与英语名词的汉译技巧
从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差异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两种语言在词性选择取向及名词的词义、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弥补差异的相应的翻译技巧,以解决因语言差异造成的英语名词的汉译难题。
万迪梅
关键词:名词汉译技巧
文献传递
《到灯塔去》隐喻的女性主义解读被引量:4
2004年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到灯塔去》中隐喻的运用。文章指出,伍尔夫以隐喻为武器向男性话语霸权挑战,既把隐喻作为修辞手段,也将其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不仅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还有力地揭示了作品关于艺术和人生的深宏主题。
万迪梅
关键词:隐喻女性主义
艺术家的自我造就——再读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被引量:1
2010年
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力作《到灯塔去》中两个情境的象征意蕴,认为伍尔夫通过成功地塑造拉姆齐夫人和莉丽这两个艺术家人物,完成了其艺术家自我的造就。
万迪梅张燕
关键词:伍尔夫《到灯塔去》自我实现艺术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