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迎曦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缺血再灌注后沙鼠脑组织HSP27的表达变化和血清HSP27抗体的改变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沙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及血清抗体含量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在缺血再灌注后(IR)6h、1、3、7d的各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抗体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沙鼠脑内HSP27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ll.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沙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随缺血时间增加,神经元变性、坏死加重,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呈现损伤加重倾向。免疫组化检测正常对照组HSP27的阳性细胞为1.52±0,23,假手术组沙鼠脑组织中为1.74±0.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胶质细胞胞浆和神经元中。缺血10min分别再灌注6h、1、3、7d后脑组织中HSP27阳性细胞逐渐增加,在3d时最多(35.12±2.39),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HSP27量:假手术组在在6h,l,3,7d后抗体量变化很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缺血后再灌注组在6H,lD,3D,7D后,抗体量先逐渐上升,然后慢慢下降。结论沙鼠脑组织HSP27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表达升高,提示HSP27表达的增加可能对机体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沙鼠血清HSP27抗体量在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表达也升高,表明HSP27血清抗体可能对机体有损伤作用。
- 龙迎曦吴意吴尚辉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热休克蛋白质类
- 吸入不同全麻药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围术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吸入不同麻醉药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异氟醚组以静脉注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术中以异氟醚维持麻醉;地氟醚组和七氟醚组,在以相同方式麻醉诱导后,分别以地氟醚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三组分别在术前(T1)、插管后30min(T2)、术后1h(T3)抽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CD41/61、CD62P、CD63P的表达,同时检测PT、APTT、INR、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max)的变化。【结果】七氟醚组患者和地氟醚组患者在插管后30min CD41/61的表达受到抑制,分别为(50.3±8.5)%和(55.36±8.67)%,较术前下降显著(72.5±10.5和75.8±8.9),差异有显著性(P〈0.05)。地氟醚组患者插管后30min CD62P的表达较术前下降(P〈0.01),七氟醚组插管后30min CD63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三组术前、术中、术后PT、APTT、INR、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七氟醚组和地氟醚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术中(插管后30min)均明显降低(P〈0.01);七氟醚组在术后1h,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仍低于术前和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P〈0.01);异氟醚组在3个时间点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小板的活化有一定影响,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并不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
- 龙迎曦刘际童
- 脑电意识指数和伤害敏感指数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脑电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1,IoC1)和伤害敏感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2,IoC2)监测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8月~1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传统指标评估麻醉深度和镇痛强度,观察组以IoC1和IoC2的监测指标作为判断依据。两组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术中维持镇痛。记录入室平静时(T_1)、插管前(T_2)、插管后1min(T_3)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统计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中循环不稳定次数和术中知晓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T_1时MAP、HR无明显差异,观察组T_2和T_3时MAP、HR无明显差异,对照组T_3时MAP、HR明显高于T_2,观察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循环不稳定次数和术中知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IoC1和IoC2监测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的监测麻醉深度和伤害性刺激强度,使诱导和术中循环更稳定,麻醉药物使用更准确,并降低术中知晓发生率。
- 龙迎曦魏来邹毅黄倩孔高茵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知晓
- 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联合腰麻的比较被引量:1
- 2002年
- 龙迎曦傅畅权刘景诗
-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布比卡因丁哌卡因局部麻醉药
- 右美托咪定对胆汁淤积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胆汁淤积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将24只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制作的胆汁淤积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8):假手术组(A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B组)、Dex组(C组)。应用Pringle法阻断肝门,30rain后解除阻断并关腹,4h后处死大鼠,取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取肝组织匀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并取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阻断解除后4h,三组大鼠血清TBIL及DBI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大鼠血清ALT、AST、TNF-a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高于A组(P〈0.05),B组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低于A组(P〈0.05);C组大鼠血清AST,TNF-α水平及肝组织MDA含量均低于B组(P〈0.05);B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肝组织破坏、肝索紊乱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A组及C组明显。【结论】Dex可能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胆汁淤积大鼠肝脏IRI。
- 龙迎曦邹毅陈文雁黄红珏谌思孔高茵
- 关键词:胆汁淤积缺血再灌注损伤
- 背根神经节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参与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CCI)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CCI组)、ISO-1组(CCI+鞘内注射ISO-1)。鞘内置管5 d后予以左侧坐骨神经结扎。CCI组和ISO-1组连续14 d鞘内注射10%DMSO 10μl或含ISO-1 30μg的DMSO 10μl,每天1次。在术前1天,术后第1、3、5、7、10及14天(给药2 h后)测定机械痛阈值;在第7和14天取大鼠DRG,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F表达变化,并于第14天记录受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CV)。结果与Sham组比较,术后CCI组机械痛阈值均降低(P <0.05);与CCI组比较,ISO-1组术后第10和14天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升高(P <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第7和14天背根神经节MIF、TNF-α、IL-1β表达上调(P <0.05);与CCI组比较,ISO-1组第7和14天MIF、TNF-α、IL-1β表达下调(P <0.05)。神经电生理的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CCI大鼠坐骨神经的C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SO-1组与CCI组大鼠坐骨神经的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注射MIF拮抗剂ISO-1可以减轻大鼠机械痛敏,下调DRG MIF、TNF-α和IL-1β表达,但不能修复受损坐骨神经。MIF拮抗剂ISO-1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反应,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 龙迎曦唐轶珣黄晓玲潘冰冰刘永平魏来孔高茵
- 关键词: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ISO-1促炎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