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小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电池
  • 4篇太阳电池
  • 3篇放线菌
  • 2篇电阻
  • 2篇多晶
  • 2篇多晶硅
  • 2篇活性
  • 2篇附生
  • 2篇表面织构
  • 2篇串联电阻
  • 1篇单晶
  • 1篇单晶硅
  • 1篇多样性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载流子
  • 1篇植物
  • 1篇致病力
  • 1篇致病力分化
  • 1篇珊瑚

机构

  • 5篇海南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桂林医学院
  • 1篇云南省农村能...

作者

  • 10篇黄小龙
  • 5篇邵俊刚
  • 5篇廖华
  • 4篇陈义
  • 3篇李雷
  • 3篇黄东益
  • 3篇李承晴
  • 3篇夏薇
  • 2篇张荣萍
  • 1篇周双清
  • 1篇邓菊莲
  • 1篇崔海昱
  • 1篇樊农艳
  • 1篇曹志伟
  • 1篇张志华
  • 1篇黄小龙

传媒

  • 4篇太阳能
  • 2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Ⅰ-Ⅴ特性曲线分析太阳电池烧结工艺条件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太阳电池的I-V特性曲线进行检测分析,得出太阳电池的串、并联电阻与电极烧结的各个温度段的温度密切相关,并联电阻受高温区温度和烧结时间(带速)的影响。通过对烧结工艺的优化调整,获得了较好性能的太阳电池,得到了烧结工艺调整优化的方法。
曹志伟廖华邵俊刚黄小龙樊农艳张志华
关键词:太阳电池串联电阻并联电阻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活性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探究海南海绵共附生放线菌资源的多样性及潜在的药用价值,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分离海南文昌海域海绵的共附生放线菌,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从4种海绵中共获得50株放线菌,所分离菌株归属于5个亚目、6个科和7个属,包括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红球菌属、糖多孢菌、栖白蚁菌属、分枝杆菌属和Krasilnikoviella属,其中Krasilnikoviella为首次从海绵中分离得到,4株海洋放线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显示48%的分离菌株呈现抗细菌活性,24%的分离菌株呈现抗植物丝状病原真菌活性。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海南文昌海域海绵共附生放线菌的可培养物种多样性及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
肖珂周双清许云吴文嫱夏薇张荣萍黄东益黄小龙
关键词:海绵放线菌抑菌活性
酸腐蚀液对多晶硅表面织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在富HF的HF-HNO_3溶液体系中加入新的添加剂NH_3·H_2O,对多晶硅片进行了腐蚀试验研究。在溶液配比为HF:HNO_3:NH_3·H_2O:H_2O=12:1:1:4(体积比),腐蚀时间为10min时得到的效果最好,多晶硅的织构表面沟槽的密度更高、分布更均匀;在波长300~1000nm的范围内平均反射率为5.13%。能够获得低反射率的多晶硅织构表面的主要原因为:加入的NH_3·H_2O以及系统中反应生成的NH_4NO_3分解时产生的N_2O气体和NO_2^-起到关键作用。
邵俊刚廖华黄小龙陈义李雷李承晴
关键词:酸腐蚀多晶硅表面形貌反射率
南方淮山炭疽病菌的致病力分化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明确我国南方淮山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致病力分化状况,为淮山炭疽病的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 DNA-ITS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对从我国南方6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和海南淮山种植区典型炭疽病病叶分离获得的45株炭疽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通过接种在4种不同淮山种质(Do6-3、Do6、Do108和Do21)叶片上进行致病力检测,分析不同来源菌株的致病力差异。【结果】45株炭疽菌均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45株炭疽菌对4种淮山种质材料均能致病,根据综合致病力可将45株炭疽菌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类型。其中,6株强致病性菌株均来自广西,7株弱致病性菌株主要来自云南,32株中等致病力菌株主要来自贵州、福建和海南。【结论】来源于我国南方6省(区)的45株淮山炭疽病病原菌均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其致病力分化明显,且与地理来源具有相关性。
丛子文钟步飞黄东益谢俊吴文嫱许云夏薇张荣萍黄小龙
关键词:胶孢炭疽菌致病力RDNA-ITS序列分析
N型硅——高效太阳电池的希望被引量:3
2010年
全面阐述了N型硅片作为太阳电池基片的优点和缺点,并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N型硅太阳电池的结构。
邵俊刚廖华黄小龙陈义李雷李承晴
关键词:少数载流子高效太阳电池
浅析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电阻及其测量方法被引量:2
2009年
对晶体硅太阳电池串联电阻的构成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几种测量串联电阻的方法和原理,并对每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邵俊刚黄小龙陈义李雷李承晴廖华
关键词:太阳电池串联电阻测量方法
海南文昌海域珊瑚非培养共附生放线菌的多样性被引量:1
2021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海南文昌海域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 astreata)、角蜂巢珊瑚(Favites complanata)、滨珊瑚(Porites lichen)、瘿叶蔷薇珊瑚(Montipora aequituberculata)以及叶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foliosa)共附生放线菌物种多样性。本研究提取珊瑚样品总DNA以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对珊瑚的共附生放线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个珊瑚样品中存在丰富的放线菌类群,选取的放线菌门序列归为656个不同的OTU,包括放线菌门下的6个纲,19个目,33个科以及50个属。此外在6个珊瑚样品中均检测到大量的未知类群,有407个OTU没有指定到已知的分类水平,其中最高的是叶状蔷薇珊瑚及其共附生放线菌文库,未分类的属达到了94.17%,很可能代表着新的放线菌类群。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稀杯盔形珊瑚的共附生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水平最高,叶状蔷薇珊瑚为最低。本研究发现,珊瑚样品之间存在明显的共附生放线菌类群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珊瑚的种类之间,也表现在同种珊瑚的个体之间。
李芬发周双清许云吴文嫱夏薇张荣萍黄东益黄小龙
关键词:珊瑚放线菌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红树林植物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笔者采用4种分离培养基对10份采集自海南岛西线海岸的红树林植物进行了茎的共附生放线菌分离,并利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共分离获得63株放线菌,初步确定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16株代表性放线菌中,有13株放线菌属于链霉菌属,有2株放线菌属于小单孢菌属,其中5株链霉菌为潜在的新物种。抗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6株代表性放线菌的发酵产物对至少1种指示菌具有抗菌活性。从菌株HNM0645的发酵粗提物中分离获得了1个化合物A,经过结构鉴定为已知化合物K-252a。通过测试不同浓度化合物A对山药炭疽病原菌的抑菌率,利用Excel求出毒力回归方程,计算出EC50值为286.61μg·mL−1,化合物A对供试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楚肖肖周双清周双清吴文嫱夏薇夏薇张荣萍黄东益
关键词:红树林植物放线菌抗菌活性
紫黑链霉菌进化枝菌株Streptomyces solisilvae HNM0141^(T)的全基因组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链霉菌属放线菌是最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也是包含放线菌种类最多的放线菌属。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的模式菌株在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上分散归簇于不同的进化分枝。紫黑链霉菌16S rRNA基因进化枝(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16S rRNA gene clade)是其中的一个分枝。该分枝菌株在燕麦培养基上基内菌丝淡黄色,气生菌丝发育成灰色,表面皱纹的螺旋状孢子丝,培养后期呈黑色。该分枝中的菌株普遍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能产生抗菌、抗寄生虫、抗肿瘤、免疫抑制等多种活性物质,是新型抗生素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菌源。Streptomyces solisilvae HNM0141^(T)是紫黑链霉菌16S rRNA基因进化枝放线菌的模式菌株。采用第三代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首次获得了菌株S.solisilvae HNM0141^(T)的基因组完成图,其线状基因组长度11639536 bp,GC含量为71.03%,包含9363个蛋白编码基因(CDS),18个rRNA基因和67个tRNA基因。其中有6376、5886、3246个CDS分别在COG、GO和KEGG数据库中得到功能注释。除了一般功能预测之外,有大部分基因参与转录、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以及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和代谢,基因数占比分别为12.91%、10.25%、8.89%、7.59%。利用antiSMASH软件,预测到48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类型包括8个聚酮(PKS)型、7个非核糖体肽(NRPS)型、14个杂合型、6个terpene、3个siderophore、2个butyrolactone,其余NAPAA、ectoine、lanthipeptide-class-i、ladderane、indole、RiPP-like、hserlactone、redox-cofactor各1个。其中聚酮类(PKS)和非核糖体肽(NRPS)类(包括杂合类型)的基因簇含量丰富,占总基因簇的50%以上。7个基因簇与已知代谢物(pristinol、ectoine、geosmin、desferrioxamin B、echoside A/B/C/D/E、nigericin、coelichelin)基因簇的相似性为100%,34个基因簇的相似性在2%~96%之间,剩余的7个基因簇无法匹配到已知基因簇。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菌�
周奕帆李陈贵许云吴文嫱夏薇黄小龙黄东益周双清
关键词:基因组测序
硅基太阳电池表面织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介绍了单晶硅、多晶硅和硅薄膜太阳电池绒面的不同制备方法,对这些方法所制备的绒面作了比较。最后展望了绒面技术对硅基太阳电池发展的推动作用。
黄小龙崔海昱邓菊莲邵俊刚陈义廖华
关键词:表面织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电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