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根 作品数:97 被引量:965 H指数:21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8年 依据滨海电厂冷却系统的实际运作情况,模拟研究了滨海电厂冷却水余热和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的热忍受能力随暴露时间延长而降低,随驯化温度升高而升高.驯化温度为16℃~27℃的中华哲水蚤在持续受到15、30、45min热冲击及持续升温暴露24和48h的致死温度分别为29.9℃~31.7℃、29.4℃~31.0℃、28.9℃~30.3℃和26.9℃~28.5℃、26.4℃~28.0℃.当驯化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其热忍受能力不再上升.电厂冷却水中余氯对中华哲水蚤的毒性随驯化温度升高、升温幅度增大及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强. 江志兵 曾江宁 陈全震 廖一波 徐晓群 寿鹿 刘晶晶 高爱根关键词:余热 余氯 中华哲水蚤 急性毒性实验 虾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总结 1992年 根据我所与平湖县对虾养殖总场签订的关于对虾养成期间主要病害综合防治试验的技术合同要求,1990年我们在平湖县对虾养殖总场开展了该海洋联合计划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亦是我省虾病防治研究的试点之一,经双方的共同努力,已达到了合同的预期要求,对虾的单产及经济效益都创该场历年的首位。现将虾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吴友吕 高爱根 张所京 祝希雅关键词:对虾 养殖 病害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为探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 g/m,41个/m,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 g/... 高爱根 杨俊毅 曾江宁关键词:贝类 潮间带生境退化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综述了我国潮间带的破坏现状,分析了导致潮间带生境退化的四个主要原因:水质污染、底质破坏、生境破碎和游客活动,并指出其造成的不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净化水质、修复底质、保护区网络化及适度的旅游开发,旨在于为潮间带生境保护提供参考资料。 汤雁滨 寿鹿 廖一波 曾江宁 陈全震 高爱根关键词:潮间带 鱼类热忍耐温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2004年 The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hermal tolerance in fishes. It was described from four aspect: (1) The key parameters of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olerance in fishes; (2)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emperature of thermal tolerance in fishes; (3)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ermal effect of fishes; (4) The evaluation of effects of thermal pollution on fishes, especially, with the coastal power station will be built in China recent years, the effects of thermal discharge water on the marine fisheries resource were discussed. 陈全震 曾江宁 高爱根 廖一波 杨关铭关键词:鱼类 温度 热污染 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分布 被引量:12 2005年 通过对2001年热带北太平洋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大尺度空间的数量分布的初步调查,共发现了15个类群的小型底栖生物,其平均丰度为34.1个/10 cm2,东太平洋区的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数明显高于其它区域,小型底栖生物量比例随着沉积物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生物量比例为68%~87%的小型底栖生物集中在沉积物0~2 cm层(表层)内.食物是深海小型底栖生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沉积物类型和底层流对小型底栖生物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杨俊毅 王春生 刘镇盛 高爱根 王小谷关键词:小型底栖生物 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多毛类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解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岩礁相潮间带多毛类的生态现状和功能,于2012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3年2月(冬季)在保护区内进行了4次底栖生物调查,对采集的多毛类样品进行鉴定,并依此计算丰度、生物量和相关生物多样性指数。四季共采集到多毛类85种,春季多毛类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92个/m^2和39.50 g/m^2,夏季为895个/m^2和20.95 g/m^2,秋季为639个/m^2和16.51 g/m^2,冬季为511个/m^2和9.04 g/m^2。各断面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950-4.864,均匀度指数为0.922-0.990,种类丰富度指数为2.486-7.087。最后通过分析发现,潮汐、季节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多毛类在岩相潮间带的空间分布及群落特征。 汤雁滨 高爱根 廖一波 寿鹿 曾江宁 陈全震关键词:多毛类 群落特征 环境因素 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 被引量:29 2016年 为了解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及其物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对南麂列岛保护区内的12个资源位点(潮间带3个潮区的4个季节采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和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54种,其中,18个优势种分别隶属于3门5纲12科。通过对优势种生态位的宽度、重叠度和相似比例的分析,发现:1)带偏顶蛤Modiolus compt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和异须沙蚕Nereis heterocirrata的生态位宽度较宽,均大于0.9;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和白脊藤壶Fistulobalanus albicostatus的生态位宽度则较窄,均小于0.5。2)各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而生态位相似比例较高,生态位宽度值较高的物种对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位相似比例也较高,反之则较低。3)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结果表明,这些优势种基本属于同一生态类群,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群落差异。经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的分化是由于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而生态位重叠度较低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各物种占据潮间带上不同的潮区,减小了种间竞争的压力。 汤雁滨 廖一波 寿鹿 曾江宁 高爱根 陈全震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竞争 盘鲍三倍体及二倍体生长的比较 被引量:6 2002年 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 ,于 1 997年 1 0月对正常盘鲍二倍体个体及用细胞松驰素 B诱导法获得的盘鲍三倍体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 )在育苗期的 1 4月龄内 ,盘鲍的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间在生长上无明显差异 ;(2 ) 1 4月龄后盘鲍的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间在生长上出现分化。两周龄的盘鲍三倍体群在壳长和体重上分别比二倍体个体大 1 4.76 %和5 0 .1 9%;两周龄半的盘鲍三倍体群在壳长和体重上分别比二倍体个体大 2 0 .0 0 %和 41 .89%;(3 )如按 6 cm壳长作为商品盘鲍的标准 ,则盘鲍三倍体群只需养殖 2 6个月 (包括育苗期 )即可达到商品盘鲍的标准 ,而二倍体个体则需养殖 3 0个月 (包括育苗期 )。由此可见 ,三倍体商品盘鲍比二倍体商品盘鲍在养殖时间上可缩短 4个月 ;(4)盘鲍三倍体群与二倍体个体群的氨基酸组分相同 ,但盘鲍三倍体群的氨基酸总量比二倍体个体的氨基酸总量高。 陈全震 杨俊毅 高爱根 胡锡钢 赵克锦 赵佳好关键词:盘鲍 三倍体 二倍体 体重 壳长 氨基酸 浙江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 明三门湾贝类分布特征,于2002年6月至2003年5月4个季节在三门湾采集样品和分析,鉴定出贝类31种,年均生物量和年均密度为2.35g/m2,41个/m2,高生物量和高密度区主要分布于三门湾的湾顶区域(4.28g/m2... 高爱根 杨俊毅 曾江宁关键词: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