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崇文

作品数:36 被引量:15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考古
  • 5篇丧葬
  • 5篇礼俗
  • 5篇楚文化
  • 4篇葬礼
  • 4篇西汉
  • 4篇礼制
  • 3篇葬制
  • 3篇丧葬礼俗
  • 3篇秦汉
  • 3篇灵魂观
  • 3篇灵魂观念
  • 3篇考古发现
  • 3篇考古学
  • 3篇古学
  • 2篇遗址
  • 2篇渊源
  • 2篇渊源研究
  • 2篇战国
  • 2篇战国时期

机构

  • 35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南省文物考...
  • 1篇陕西省考古研...

作者

  • 35篇高崇文
  • 1篇白云翔
  • 1篇焦南峰
  • 1篇宋镇豪
  • 1篇张柏
  • 1篇李伯谦
  • 1篇乌恩岳斯图
  • 1篇刘庆柱
  • 1篇袁靖
  • 1篇仇士华
  • 1篇任式楠
  • 1篇王仲殊
  • 1篇王巍
  • 1篇徐苹芳
  • 1篇陈星灿
  • 1篇刘恩元
  • 1篇李学勤
  • 1篇施劲松
  • 1篇孙新民
  • 1篇张柏

传媒

  • 6篇中原文化研究
  • 5篇江汉考古
  • 4篇文物
  • 3篇考古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湖南省博物馆...
  • 2篇古代文明辑刊
  • 1篇四川文物
  • 1篇考古学报
  • 1篇中原文物
  • 1篇南方文物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大众考古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7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西周时期的周楚关系——兼论楚族居地变迁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通过对文献、铭文的梳理及相互印证,论述了西周时期周楚关系前后变化的史事及原因,同时探讨了楚人迁徙的路径。楚人最初活动于丹江流域,商末周初,楚归附于周,并常在宗周之地佐事周王。周成王时,因楚先祖佐周王有功,封熊绎居丹水之阳的"夷屯",承认熊绎在丹江地域的统治地位,楚正式建国立都。后因周楚交恶,为周所逼,熊渠之后沿汉水数次向东迁徙,至西周末熊仪徙居丹淅之汇的"鄀"地。
高崇文
关键词:西周时期楚族传世文献西周王朝文字资料部族
东汉都城洛阳礼制文化研究
2023年
刘秀在原郡县洛阳城基础上,按都城礼制规划理念进行了增建。南宫大朝居中,左右分立庙和社,正式形成都城的“左祖右社”布局。庙则改西汉分散陵庙制,实行诸帝神主一庙“共堂”的集中庙制。南宫四面辟门,其分别名青龙、白虎、玄武,南门名端门,有似周正寝“路寝”门,这些均是阴阳五行观念在都城营建中的体现。端门前大道,通过南垣平城门直达南郊礼制建筑群,成为大朝正宫之南的礼仪御道,由南宫南屯司马统一执掌卫护。明堂、灵台、辟雍、太学各具独特建制而分立,明堂用于祭祀五帝,灵台用于望气观天象,辟雍用于举行射礼、养老礼,太学为教授经学,南郊礼制建筑群成为宣教礼仪的中心。南郊祭天,北郊祭地,已成历代都城之定制。东汉洛阳开启了典型的古代都城礼制文明之模式,对后世历代都城礼制文明建制有着深远影响。
高崇文
关键词:太学
释“便椁”、“便房”与“便殿”被引量:14
2010年
由于历代注释家对汉代"黄肠题凑"葬制中"便房"的解释各有所指,认识不一,今虽有"黄肠题凑"葬制实例的发现,但学术界对"便房"的看法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详细梳理古代文献,结合新发现的考古资料,论证了"黄肠题凑"中的"便房"即是"题凑"内的整个椁室,又称之为"椴椁",也谓之"正藏"。两汉帝陵寝园中的"便殿"亦并非"寝侧之别殿",而是如淳所说的"中央正殿"。
高崇文
忆俞伟超先生对我的学术指导
2014年
我前不久应厦门大学历史系之邀,作了一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的考古学观察"的讲座,期间同学们问我是怎样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使我回忆起了俞伟超先生对我的学术指导。在我的学术道路上,俞先生是最为重要的引路人,他对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引领我进入考古之门1974年下半年,由俞先生、陈跃钧、张剑奇等老师带领我们北大考古72级的同学在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实习。
高崇文
关键词:学术指导俞伟超盘龙城遗址古代礼制学术道路历史系
从曾、鄂考古新发现谈周昭王伐楚路线被引量:5
2017年
楚熊绎所居的夷屯是楚国正式建国立都之地,位于鄀国之西的丹水之阳,故曰丹阳。其所被封与的"楚蛮"之地,应包括鄀之西部丹江至汉水两岸地区,此区域正是包括楚蛮在内的"群蛮"所居之地。周昭王"涉汉伐楚"的路线,应是从成周出发,经南阳盆地而抵达汉东的曾、鄂之地,亲率驻守在曾、鄂的王师,由"汉东"向"汉西"进发"涉汉伐楚"。
高崇文
试论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
2024年
中国古代国家是以一种礼制性的古代文明形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各地出现的最初国家,主要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王权利用神权来行使领导权,使松散的原始氏族发展为有紧密联系的氏族部落联盟实体,由此逐渐形成了氏族部落联盟性质的“神权国家”。夏商周三代在原部落联盟性质的“神权国家”基础上,利用祭祀中出现的神权和祖权的权威性制定了礼仪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整个国家便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关系为准则、以礼仪制度为保障的强势宗族性质的“礼制国家”。从中国古代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轨迹看,礼制文明是其连续不断的纽带,在此后的历代王朝中始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支柱,持续稳定地维护着全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这也正是中国古代国家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高崇文
关键词:部落联盟
清华简《楚居》所载楚早期居地辨析被引量:18
2011年
楚人最初活动于丹江流域,周初,楚归附于周,常居宗周佐事周王,鬻熊等所居"京宗"即指西周都邑镐京宗周之地。周成王时,因楚先祖佐周王有功,封熊绎居丹水之阳的"夷屯",楚正式建国立都。熊渠之后又沿汉水数次东迁,至西周末熊仪徙居丹淅之会的"鄀"地。春秋初,楚进入宜城平原之诸"郢",开启了东周时期在江汉地区的大发展。过风楼类型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轨迹与《楚居》所载的楚先祖居地迁徙路径正好相吻合。
高崇文
关键词:镐京
楚墓棺椁辨识被引量:1
2020年
战国楚墓根据墓主的等级将椁内分隔成多个室,其分室的目的是要分门别类地来放置随葬品和葬具。既然椁内单独构筑成放置棺的棺室,那么在棺室内的木构殓具均属于棺,即使是用厚木板垒砌的葬具,也应属于棺,而不能视为“内椁”或“里椁”。只有这样认定才符合文献记载的棺椁使用制度。
高崇文
关键词:丧葬礼仪
楚“镇墓兽”为“祖重”解被引量:25
2008年
楚墓中经常出土一种漆雕器物,下部为方座,上部立有直身曲颈的怪兽,头部插两只鹿角。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学者水野清一考证其为“山神像”,或称“镇墓兽”,其作用为镇妖辟邪。由于此物面目狰狞可怖,学术界多从水野氏之说。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物的名称、象征的神怪以及作用、来源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从其象征的神怪看,有山神、虎神、龙神、凤神、蛇神、鹿神、土伯、方相氏、宛奇等之说;从其作用看,有镇墓辟邪、引魂升天、镇慑人鬼、生命转化等之论;
高崇文
关键词:镇墓兽日本学者学术界鹿角辟邪神怪
试论匈奴民族的发展与南北文化的交融
2016年
我国北部高原的古代游牧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开始,就与中原文化有了交流,经夏商周时期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秦汉王朝对北部的经营,加快了南北文化的融合进程,对多元一统的汉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匈奴民族的发展历程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各民族的关系史,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文献记载了上古时期的民族分布情况,汉族的祖先定居中原,史称'华夏'.
高崇文
关键词:文化民族匈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