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飞
- 作品数:16 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段食管癌100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性被引量:2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性。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右后胸、颈、腹三切口施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 10 0例。结果 :医院内无手术死亡。全组病人淋巴结转移率5 4% ,颈、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31%、34 %、2 6 % ,颈淋巴结转移率与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在颈淋巴结转移中 ,双侧颈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结论 :①胸段食管癌易发生纵隔、颈部、腹腔淋巴结转移 ;②胸段食管癌浸润早期即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
- 相加庆张亚伟嵇庆海夏长华胡鸿缪珑笙马龙飞韩企夏
- 关键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
- 新型多环黏膜切除器在食管内镜下手术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内镜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多环黏膜切除器DT-6在食管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至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使用DT-6多环黏膜切除器完成了100例食管内镜下切除术。选取已有6个月以上随访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参数、围手术和术后随访情况作总结和分析,并比较食管切除术和内镜治疗在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的围手术参数。结果:2011年6月-2012年1月,共有32例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内镜下切除术,术中均使用新型DT一6。32ff0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9.0岁(25~83岁)。共进行了34次内镜下切除术,包括31例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3例内镜黏膜下病变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平均每次手术切取标本数为(3.4±1.0)块,标本平均直径为(11.8±2.7)mm,术中出血量为(5.45±1.47)mL。术后中位随访时间8.3个月,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或食管狭窄。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癌行食管内镜下切除术相比食管切除术在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新型多环黏膜切除器行食管内镜下切除术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内镜手术与食管切除术对早期食管癌(h之前)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远期治疗效果是否等同,还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随访。
- 张裔良张杰陈海泉相加庆张亚伟陈苏峰李鹤成孙艺华胡鸿繆珑升马龙飞James Luketich
- 单操作孔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被引量:4
- 2014年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从2013年10月开始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现对近期的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资料和方法本组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7.67±4.18)岁。
- 李鹤成马晓郭威张裔良马龙飞相加庆陈海泉
- 关键词:胸内吻合术食管癌胸腔镜腹腔镜操作孔
- 微探头超声内镜和CT扫描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对比微探头超声内镜(MCUS)及CT在胸段食管癌术前进行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MCUS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方法对35例初治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MCUS扫描和CT扫描,并同时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在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中,本研究试行的3种标准的准确率(即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等参数,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就MCUS扫描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标准进行探讨。结果本组35例中,MCUS的T分期准确率(85.7%)高于CT(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CUS的N分期中,两种标准的准确率(分别为85.7%及80.0%)均略高于CT(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淋巴结短径及短长轴比例(S/L)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检测的灵敏度有所提高。结论MCUS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中有重要作用,其T分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扫描。以淋巴结短径与S/L结合进行分析,有望提高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 胡鸿相加庆张亚伟陈洁顾雅佳缪珑昇马龙飞
- 关键词:微探头超声内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的比较被引量:12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患者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术后淋巴结转移复发是食管癌的重要死亡因素,因而食管癌,特别是胸中段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比较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研究各淋巴结分组的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评价这二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且病灶长度3~5cm的胸中段食管癌96例,55例行Ivor-Lewis术合并二野淋巴结清扫术,41例行Akiyama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按照解剖部位标定淋巴结分组,收集术后病理资料,进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总的转移率计算,用χ2法进行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用t检验对淋巴结清除数、转移数和转移度均数进行比较。结果:胸中段食管癌可以引起颈部、纵隔、胃周、腹腔干的同期和不同期的多组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的常见部位为锁骨上、贲门旁、中胸段食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三野术发现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二野组,分别为70.7%比49.1%(χ2=4.526,P=0.033),主要差别在于三野组发现有较高单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4.3%以及有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为26.8%,明显高于二野组的10.9%(χ2=4.085,P=0.043);胸腹腔其他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另外,三野组胸内左喉返神经链的淋巴结清扫数高于二野组,分别为1.0个和0.5个(F=5.771,P=0.04)。没有发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论:胸中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阳性患者,无法确定因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导致的M分期,而二野淋巴结清扫阴性的患者不能除外颈部淋巴结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因此在术前无法确定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情况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 张亚伟胡鸿缪珑升马龙飞张杰李鹤成陈海泉相加庆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术
- 胸段食管鳞癌二野与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比较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与规范的食管癌Ivor-Lewis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2013年1—12月期间在胸外科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或Ivor-Lewis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37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1例患者接受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三野清扫组),其中胃-食管行颈部吻合16例,行胸内吻合75例;284例接受Ivor-Lewis手术(二野清扫组),均为胃-食管胸内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后90 d内)、二次住院率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三野清扫组较二野清扫组的N3期[19.8%(18/91)比5.3%(15/284),P =0.000]、Ⅲ期[58.2%(53/91)比43.0%(122/284),P =0.007]以及胸上段患者[12.1%(11/91)比3.5%(10/284),P =0.027]比例更高,清扫淋巴结数目[(40.1±14.6)枚比(25.3±9.4)枚,P =0.000]及阳性淋巴结的数目[(3.3±4.0)枚比(1.7±3.2)枚,P =0.000]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肺炎和呼吸衰竭以及乳糜漏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三野清扫组中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二野清扫组[(7.7%(7/91)比1.8%(5/284),P =0.011];其中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3/75),与二野清扫组的1.8%(5/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72)。中位随访33月,全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81%和70%;其中三野清扫组分别为90%、73%和66%,二野清扫组分别为95%、84%和7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5)。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在Ⅰ、Ⅱ及Ⅲ期患者中,三野清扫组和二野清扫组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分别P =0.541、P =0.511、P �
- 林栋叶挺马龙飞邵龙龙宋左东姜姝君相加庆
- 关键词:食管肿瘤二野淋巴结清扫三野淋巴结清扫
- 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通过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探讨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并评价该术式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从2005年开始开展食管癌Ivor-Lewis手术,收集2007至2010年间404例食管癌患者Ivor—Lewis手术的情况,使用AJCC软件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404例患者未出现术后院内死亡病例,共有89例患者(22.0%)出现了101例次的术后并发症。且当肿瘤原发灶尚处于T1时,就有可能出现转移。结论食管癌很易且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其特点即是当肿瘤原发灶尚处于T1时,就有可能出现转移。研究结果倾向于根据患者转移淋巴结的解剖部位数能更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总之Ivor—Lewis手术+两野淋巴结清扫对于中下段食管癌来说是安全而有效的。
- 马龙飞相加庆李鹤成李斌胡鸿
-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转移IVOR-LEWIS手术
- 超声内镜在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以CT为对比,研究微探头超声内镜(MCUS)在判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以MCUS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方法对35例初治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3种标准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标准Ⅰ:CT扫描,淋巴结直径≥1 cm者为阳性;标准Ⅱ:MCUS扫描,淋巴结短径≥1 cm者为阳性;标准Ⅲ:MCUS扫描,淋巴结短径≥1 cm者或淋巴结短径≥0.5且<1.0 cm且淋巴结短长径比例(S/L)>0.5者为阳性,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即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探讨MCUS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结果本组35例患者的淋巴结直径为0.20~2.24 cm。N分期探测:标准Ⅱ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标准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标准Ⅲ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标准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标准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区探测:标准Ⅱ各项指标均略高于标准Ⅰ或与标准Ⅰ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略高于标准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低于标准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旁淋巴结N分期探测:标准Ⅱ各项指标均高于标准Ⅰ,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标准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特异度低于标准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Ⅱ对上、中、下段肿瘤旁淋巴结判断的准确率均高于标准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对中、下段肿瘤旁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与标准Ⅱ相近或高于标准Ⅱ,但差异均无统计�
- 胡鸿张亚伟相加庆陈洁顾雅佳缪珑昇马龙飞
- 关键词:CT检查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 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荟萃分析和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配对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食管癌的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荟萃分析,并结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资料,明确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荟萃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软件。配对研究包括1998—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90名患者接受辅助化疗,180名患者未接受化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9个标志物分析预后和预测化疗价值。结果:共有6项研究,1037例患者纳入本荟萃分析,接受辅助化疗与未化疗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淋巴结有转移的亚组患者中,辅助化疗显示了提高生存率的趋势。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研究中,未化疗组和化疗组的Ⅰ期患者(P=0.59&P=0.59)、Ⅱ期患者(P=0.2778&P=0.2778)及Ⅲ期患者(P=0.695&P=0.8667)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化疗对肿瘤转移至喉返神经和(或)腹腔淋巴结的患者(Ⅳa亚组)最有效。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P=0.038,0.01)。Bcl-2表达提示预后不良,其在化疗组中的表达较无化疗组更有预测意义。结论:辅助化疗能明显提高Ⅳa期(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效果。Bcl-2是分析预后及指导辅助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尽管我们是目前文献报道最大样本的食管癌化疗研究,但结论还需要前瞻性的临床试验验证。
- 张杰陈海泉张亚伟周晓燕沈盛萍胡鸿缪龙升李鹤成马龙飞相加庆
- 关键词:食管癌辅助化疗分子标志物
-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被引量:1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0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术式、手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方法,以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合适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经食管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2例(20%),浸润性癌8例(8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零,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零,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处理后2周漏口愈合。1例术后因非肿瘤疾患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无瘤生存(术后存活时间3~66个月)。结论: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大部分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已经存在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且相当部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会转变成浸润性癌。外科切除食管目前是胸外科较成型术式,手术风险小,术后患者预后好,是食管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合适的治疗方法。
- 相加庆李鹤成张亚伟胡鸿马龙飞缪陇昇
- 关键词:食管癌内镜活检食管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