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玲

作品数:8 被引量:106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厌氧
  • 2篇厌氧颗粒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酸化
  • 2篇污泥
  • 2篇纤维素
  • 2篇秸秆
  • 2篇颗粒污泥
  • 1篇大熊猫
  • 1篇熊猫
  • 1篇厌氧发酵
  • 1篇厌氧颗粒污泥
  • 1篇厌氧微生物
  • 1篇乙醇
  • 1篇乙醇发酵
  • 1篇乙酸钠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优势菌群
  • 1篇乳酸杆菌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北京机电院高...

作者

  • 8篇马海玲
  • 7篇王凯军
  • 5篇郑明月
  • 4篇郑明霞
  • 2篇东秀珠
  • 2篇李凌燕
  • 2篇王旭
  • 2篇汪翠萍
  • 2篇龚淑芬
  • 2篇徐恒
  • 2篇孟尧
  • 1篇张国臣
  • 1篇崔康平
  • 1篇汪群慧
  • 1篇常风民
  • 1篇李来庆
  • 1篇吴远远
  • 1篇晏钰

传媒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沼气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纤维素不同途径水解酸化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农作物秸秆结构复杂,酸化效果可能与传统糖类物料不一致。为方便考察纤维素类物料厌氧酸化效果,文章选取成分相对单一的滤纸为原料,考察了酶活浓度、反应时间、酵母菌接种量(F/M)等因素对纤维素经纤维素酶和酵母菌联合作用后的乙醇、乙酸产量的影响,及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单独作用时,酶活浓度120 U/g、温度50℃、pH值4.8、水解24 h时可获得最大葡萄糖产率:73.7 mg/g(转化率为24.9%);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分步糖化发酵(separate hydrolysis and fermentation,SHF)工艺中,F/M值为2:1、反应96 h可得最大乙醇产率:119.3 mg/g(转化率为42%);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fermentation,SSF)工艺中,F/M值为1:2、反应120 h得到最大乙醇产率:396.0 mg/g(转化率为58.2%)。F/M值为2:1、反应120 h时,SSF工艺比SHF工艺的乙醇产量提高了34.91%。
王旭郑明霞晏钰马海玲汪群慧
关键词:乙醇发酵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
碱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构的影响被引量:93
2012年
介绍了在高固含率条件下氢氧化钠(NaOH)和氢氧化钙(Ca(OH))2堆沤处理对玉米秸纤维素结构的影响。分别用2.5%、5%和7.5%(ρ)的NaOH和Ca(OH)2将玉米秸在常温下堆沤处理3 d后,提取其纤维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光谱(XRD)对比研究了处理前后纤维素的结构和结晶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碱堆沤处理使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部分分子间氢键断裂,部分酯键消失,随着碱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结构被破坏的程度越大;纤维素的晶体类型与002面微晶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纤维素的结晶度与002面微晶尺寸增大。这些变化表明碱处理能提高玉米秸秆纤维素的可及度和反应性,从而改善厌氧消化性能。其中NaOH较Ca(OH)2表现出更好的纤维素润胀能力和反应性,在处理秸秆提高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上具有更大的潜力。
郑明霞李来庆郑明月王旭马海玲王凯军
关键词:玉米秸纤维素碱处理
不同乙酸钠浓度对UASB中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以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分别以不同配比的葡萄糖和乙酸钠为进水,考察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特性。葡萄糖与乙酸钠进水COD浓度始终保持1∶1所形成的颗粒污泥其沉降性、产甲烷活性等均明显优于乙酸钠进水浓度始终为500 mg COD/L的颗粒污泥。结果表明,不同碳源配比的进水条件下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能及对废水处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马海玲郑明月龚淑芬王凯军李凌燕东秀珠
关键词:厌氧颗粒污泥碳源葡萄糖乙酸钠
pH控制下果蔬垃圾酸化反应器中微生物优势菌群识别被引量:1
2016年
以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池污泥作为接种物,考察中温,pH为4.0±1,有机负荷13 g·(L·d)^(-1),水力停留时间3 d的酸化反应器处理果蔬垃圾的运行情况,并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厌氧滚管分离技术识别反应器内优势菌群。结果表明,在pH为4的全混流反应器(CSTR)运行过程中,发酵产物以乳酸为主。反应器稳定运行期,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达81.9%,为反应器中优势菌属。经厌氧滚管技术分离筛选获得的菌株EL1为乳酸杆菌,其发酵类型为异型发酵。
马海玲吴远远郑明月徐恒汪翠萍王凯军
关键词:酸化反应器PH乳酸杆菌
投加甲烷鬃菌对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在中温条件下向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膨胀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中加入竹节状甲烷鬃菌6Ac,研究其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以及形成的颗粒污泥性质和反应器运行的情况.在(35±1)℃下,利用实验室相同规模的反应器,对照组(R1)接种厌氧絮状污泥,R2组接种厌氧絮状污泥的同时加入甲烷鬃菌,培养颗粒污泥.结果显示:当有机负荷(以COD计)逐步提高到11.1 kg m-3 d-1时,R2的COD去除率达到85.9%,高于R1的75.0%.运行到第46天(d 46)时两个反应器均可观测到颗粒污泥,R2中污泥粒径大于0.1 mm的颗粒污泥已经达到62.3%,d 28-46时,0.1-0.3mm颗粒的比例从10.0%增加到49.8%,对照组R1只从10%增加到33.3%,仍主要以絮状污泥为主.研究表明,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投加甲烷鬃菌有利于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增殖与稳定,改善其沉降性能,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加快EGSB的启动.
龚淑芬郑明月马海玲王凯军李凌燕东秀珠
关键词:EGSB颗粒污泥
瘤胃液用于玉米秸秆产酸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以瘤胃液为接种物对秸秆进行批式实验,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接种比对秸秆发酵产酸的影响。发酵3 d后,发酵液的pH、VFA浓度、SCOD浓度与产气量基本达到稳定值,分别为6.66±0.02、(6 321±45)mg·L^(-1)、(10 523±273)mg·L^(-1)与(1 351±41)m L,反应基本结束;相比其他温度,在39℃时,VS转化率与VFA产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6.7±2.3)%与(291±4)mg·g-1(以VS计),发酵液的最终pH也达到最小值7.19±0.03;随着接种比从0.47减小到0.09,VFA产量从(5 704±46)mg·L^(-1)升高到(9 633±143)mg·L^(-1),但是VS转化率、最终pH与VFA产率分别从(58.5±0.8)%、6.54±0.00与(603±5)mg·L^(-1)下降到(26.6±3.4)%、5.44±0.04与(204±3)mg·L^(-1),其中0.16为极限接种比,当接种比低于该值时,总产气量不再增加。
孟尧魏志谋郑明霞马海玲葛艳菊王凯军
关键词: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酸瘤胃液
源自大熊猫肠胃的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及鉴定研究
本研究从北京动物园健康大熊猫粪便中采集样品,通过刚果红初筛,滤纸崩溃实验复筛,从中筛选出一株产酶活性较高的真菌菌株-W-3,该菌株在马丁氏平板上气生菌丝呈绒状分布,鲜黄色,边缘不紧凑,菌落直径为0.8cm,兼性厌氧.羧甲...
马海玲郑明霞郑明月孟尧张国臣王凯军
关键词: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黑曲霉
厌氧微生物对CO的降解转化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评价生物法同步沼气提纯与合成气利用工艺的可行性,文章通过批实验考察了不同初始CO含量、气液传质速率和污泥形态条件下微生物对CO的降解转化特性。结果表明:CO被厌氧微生物完全降解转化所需的时间随其初始含量升高而延长,当CO初始含量分别为10%,20%和40%时,絮状污泥完全降解CO所需时间分别为3,7和15 d,颗粒污泥需2~3 d;不同气液传质速率对絮状污泥降解CO的影响不大,但能明显影响颗粒污泥降解转化CO,在相同初始CO含量(20%)条件下,颗粒污泥在高气液传质速率时对CO的最大降解速率比低气液传质速率时提高近2倍;颗粒污泥实验组中CO的最大降解速率比絮状污泥提高了约85%~90%,有望在后续同步沼气提纯与合成气利用工艺中得到应用。
颜锟徐恒崔康平汪翠萍常风民马海玲王凯军
关键词:CO厌氧微生物降解转化合成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