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玮

作品数:34 被引量:35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5篇地震
  • 9篇断层
  • 8篇强震
  • 6篇有限元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4篇地壳
  • 3篇断裂带
  • 3篇数值模拟研究
  • 3篇汶川地震
  • 3篇黏弹性
  • 3篇裂带
  • 3篇反演
  • 2篇弹性介质
  • 2篇地震断层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目录
  • 2篇东昆仑
  • 2篇东昆仑断裂
  • 2篇动力学

机构

  • 34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航天神舟智慧...

作者

  • 34篇陶玮
  • 14篇洪汉净
  • 14篇刘培洵
  • 12篇于泳
  • 10篇郑秀珍
  • 9篇沈正康
  • 4篇单新建
  • 4篇万永革
  • 3篇鲁人齐
  • 3篇王敏
  • 3篇王阎昭
  • 3篇甘卫军
  • 2篇马超
  • 2篇蔡明刚
  • 2篇张永
  • 2篇张永
  • 1篇何宏林
  • 1篇乔学军
  • 1篇张东宁
  • 1篇王彦召

传媒

  • 7篇地震地质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0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微动态分期及其空间分布被引量:4
2003年
分析了近百年来中国大陆强震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强震活动具有在时间上的起伏特征与空间上集中分布于主体地区的特征。综合考虑时间、空间的分布特征的动态变化 ,进一步阐明了微动态期划分的意义 ,并且与活动 -平静期进行了对比。中国及其邻区大陆强震的个体行为具有丛集性。近百年来存在一种大约 13a的阶段 ,反映了大范围的地震能量积累的起伏发展过程。与时间轴上的相对高潮期相对应 ,各期存在 1个地震活动主体地区与另 1个次活动区 ,2个大震活动区的相对位置往往分别处于青藏高原的两侧。相当部分的强震孕育是在原有孕震区继续进行的 ,而多数强震的孕育是在原有区域外进行的。活跃期与平静期的划分对理解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有意义的 ,然而活动期的长短不一 ,强度不同 ,活动期内也有起伏。从强震活动的孕育过程看 。
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陶玮郑秀珍
关键词:强震活动
中国大陆(青藏高原除外)地壳深部的温度结构研究
对中国大陆岩石圈热结构和流变结构的研究是了解其动力学机制和强震机理的关键,但也是难点。近年来,随着地表热流、地震层析成像、大地电磁测深等观测和探测数据的积累,为人们发展多种方法推算大陆岩石圈深部的热结构和流变结构,为进一...
陶玮
一种地震断层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断层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地震断层识别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地震的三维振幅数据体;基于三维振幅数据体,得到相应的三维倾角体和三维相干体;分别对三维振幅数据体、三维倾角体和三维相干体进行...
杨晶鲁人齐陶玮蔡明刚孙晓
周围断裂对伽师地区应力场影响的模拟分析
本研究利用三维黏弹性非均匀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伽师强震区周围断层错动对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影响,探讨了伽师地区强震群形成的原因.伽师强震群区周围存在柯坪断裂、羊达曼断裂带和麦盖提隐伏断裂带,模拟结果显示,羊达曼断裂带活动,...
陶玮甘卫军
关键词:应力场
文献传递
中国大陆强震区的形成及其动力学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根据强震能量密度分布图对中国大陆强震区进行分析 ,运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拟研究在印度次大陆的长期推挤作用下中国及其邻区的黏弹性变形场与应力场。中国大陆强震区主要是在3方面的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1)印度次大陆长距离的挤入使碰撞带 2犄角的变形不断延伸 ,形成两侧的变形梯度带 ,高原巨厚地壳为弹性应力能的集中创造了介质条件 ,处于较大深度和较高温度下的下地壳的蠕变使上部弹性层的应力集中。 2 )亚洲东部大尺度向E运移使印度板块向NNE的挤入在青藏高原北部转为NE向运动 ,同时也使两侧变形带由NNE转为NE向。 3)高原内部的不均匀挤出促进了高原东侧 3个弧形带的形成。
洪汉净于泳陶玮刘培洵郑秀珍
关键词:大陆强震有限元模拟黏弹性动力学
全球大地震时空分布与动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03年
文中根据最新的全球大震资料划分了 10 0a来全球特大地震的时空演化过程 ,表现为环太平洋带与近纬向活动带两种强震分布图像 ,以 2 0a左右的时间段交替出现。逆冲和引张型地震释放了全球强震能量的主要部分。逆冲型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在喜马拉雅碰撞边界和巽他弧也有发生。引张型地震主要出现在洋脊和裂谷地区。而走滑型地震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陆内部、北美板块西边界和加勒比板块的周边、西南太平洋带、以及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部分区域 ,呈近纬向分布。地幔对流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分量的比率 ,决定了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的能量释放份额。地幔运动在地表体现在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时间上的演化形成了全球强震活动环太平带与近纬向分布图像的交替出现。
于泳洪汉净刘培洵陶玮郑秀珍
关键词:地震环太平洋
全球火山活动分布特征被引量:22
2003年
根据全球活动火山目录 ,分析研究了全球火山分布的特征 ,描述了各区的火山活动分布 ,总结了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火山活动可分为三大区 ,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有关 ;东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东面的小板块 (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纳斯卡板块 )向美洲板块的俯冲有关 ;大西洋火山活动区 ,与大西洋和非洲的裂开 ,以及地中海带的活动有关。不同火山区带具有各自的最大喷发等级与相应的复发周期。一条火山弧上活动强度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 ,意味着火山弧在整体上有其动力学的控制机理。火山活动显示了随纬度成带状分布。在 - 10~ 0° ,10 2 0° ,30 4 0°,5 0 6 0°分布有高值带。火山喷发活动还与当地的重力势有关 ,重力势正异常可能与高的正压力有关 ,有利于产生特大喷发。火山活动与大角度的正面俯冲带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 ,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 ,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 ,火山活动相对平静。
洪汉净于泳郑秀珍刘培洵陶玮
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许多学者(马宗晋等,1986;张肇诚等1994;洪汉净等,1994,1997;黄圣睦等,1996)通过对本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大陆及邻区内强震活动有相对集中的地区,称为强震...
陶玮
关键词:有限元大陆岩石圈应力
星载InSAR技术在西藏崩错地区构造地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ERS-1/2雷达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西藏崩错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的ERS-1/2DEM在反映微地貌特征时明显优于中国1/25万DEM和2004年美国公布的90m分辨率的SRTMDEM。基于ERS-1/2DEM对崩错断层带进行地貌分析发现:在崩错断层带和蓬错断层带的交接部位地貌特征复杂,一类似于蓬错断层带的构造地貌穿过了崩错断层带上达孜-打沙断层,在这一位置达孜-打沙断层切过冲沟,表明达孜-打沙断层的这个段落在近期内活动过,同时被达孜-打沙断层切穿的冲沟切断了那卡-纳堆多断层,说明那卡-纳堆多断层比达孜-打沙断层形成时间要早。
宁树正任金卫单新建陶玮周德敏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字高程模型走滑断层拉分盆地
我国大陆地壳流变性质与强震活动周期
岩石圈具有一定强度,通常认为在10年和100MPa下,大陆岩石圈在一定温度门限下不会有明显的应力松弛.也就是说大陆岩石圈屈服破坏需要相当大的力与相当长时间(10年)积累(Turcotte & Schobert,1982)...
洪汉净于泳陶玮刘培洵王开义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