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英

作品数:18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手术
  • 11篇术后
  • 10篇心脏
  • 9篇心脏外科
  • 9篇外科
  • 7篇心脏外科手
  • 7篇心脏外科手术
  • 7篇外科手术
  • 6篇动脉
  • 4篇心脏手术
  • 4篇心脏手术后
  • 4篇衰竭
  • 4篇主动脉
  • 4篇功能衰竭
  • 3篇器官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多器官功能衰...
  • 2篇心脏术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作者

  • 18篇陈英
  • 8篇贾明
  • 7篇贾士杰
  • 6篇侯晓彤
  • 6篇毛斌
  • 5篇张健群
  • 4篇闫晓蕾
  • 4篇李菲
  • 3篇万久贺
  • 3篇邵涓涓
  • 3篇李小密
  • 3篇陈菲
  • 3篇王红
  • 2篇孟旭
  • 2篇周晔
  • 2篇杨勇
  • 2篇董平
  • 2篇阎晓蕾
  • 2篇杨毅
  • 2篇刘楠

传媒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5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用风险评估系统在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多器官衰竭评分系统(MOD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APACHEⅢ对患者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的价值,为重症患者的治疗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收治18岁以上心脏手术后患者共1 935例,男1 050例,女885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3.96岁。病种包括冠心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瘤、心房颤动、心包疾病、肺动脉栓塞等。采用MODS、SOFA、APACHEⅡ、APACHEⅢ系统进行评分,分别计算各评分系统的手术当天分值、3 d内最大分值、最大分值、第3 d与第1 d的差值,再计算各评分系统不同时段的ROC曲线下面积,并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围术期死亡47例,死亡率2.43%,主要死于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肝功能衰竭和神经系统病变。MODS评分系统的手术当天分值、最大MODS值、手术3 d内最大MODS值和手术后第3 d与第1 d的MODS分值差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901,0.892,0.786;χ2值分别为4.712,5.905,5.384,13.215。SOFA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891,0.880,0.798;χ2值分别为8.673,3.189,3.111,14.225。APACHEⅡ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848,0.827,0.562;χ2值分别为15.688,10.132,8.061,42.253。APACHEⅢ系统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872,0.869,0.587;χ2值分别为13.608,11.196,19.310,47.576。MODS和SOFA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APACHEⅡ或APACHEⅢ评分系统的相应值(P<0.05);APACHEⅡ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APACHEⅢ评分系统的相应值(P<0.05)。结论MODS、SOFA、APACHEⅡ、APACHEⅢ系统都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风险评估,但MODS和SOFA系统对死亡的风险评估优于APACHEⅡ、APACHEⅢ系统。在心脏外科中,可以用简单的MODS和SOFA系统替代复杂的APACHEⅡ、APACHEⅢ系统。
毛斌阎晓蕾陈英张建群
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治疗围手术期急性心肺功能衰竭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观察心室辅助(VAD)、体外膜式氧合(ECMO)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等机械循环辅助装置治疗围手术期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监护病房224例围手术期进行循环辅助患者临床资料,VAD4例、ECMO47例及IABP173例。结果:VAD死亡2例(50%),ECMO死亡23例(48.9%),IABP死亡49例(28.3%)。并发症为感染27例、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26例、出血23例、下肢缺血15例及脑并发症7例。结论:机械辅助是救治围手术期急性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辅助方式并及早放置,防治并发症对提高成功率非常重要。
贾明邵涓涓陈英周晔罗智敏宋铁鹰侯晓彤贾士杰孟旭
关键词:心室辅助体外膜式氧合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心肺功能衰竭手术期间
连续5例Cabrol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被引量:3
1998年
自1993年9月至1995年6月,连续治疗5例马凡综合征病人。其中1例在住院期间瘤体破裂,严重心包填塞、休克,急诊行Cabrol手术获得成功。采用带瓣人工血管作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替换(经典Bental手术),冠脉移植采用一根中介人工血管,两端分别与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作端—端吻合,中介人工血管再与置换的升主动脉人工血管作侧—侧吻合(Cabrol手术)。5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心包纵隔引流总量710~1470ml,平均948ml。无二次开胸止血者。术后早期无死亡,随访3~22个月,平均10个月,心功能均为II级,心电图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心胸比率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较术前明显缩小。病理结果均为中层弹力纤维严重断裂,重度粘液变性。结论:Cabrol手术是治疗马凡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病变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特别适于冠状动脉开口移位较小的病人。
张健群孙衍庆陈英淳裴金凤金凤程沛
关键词:马方综合征CABROL手术
密闭式吸痰法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法在治疗心脏外科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心脏外科手术虽属无菌手术,但术后仍有5%~21%的感染发生率[1].在各种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达67.82%[2],而肺部感染则是心脏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3].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何种措施有效地气道排痰极其重要.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们采用单纯密闭式导管吸痰和密闭式导管吸痰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间断吸痰两种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后应用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80例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李小密陈英李菲董平刘楠侯晓彤
关键词: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应用吸痰法感染发生率
心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感染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心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感染资料。结果两年来医院对125例心外科术后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其中59例发生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7.20%;分离病原菌15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4株(46.84%),革兰阳性球菌58株(36.71%),真菌26株(16.46%);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X1)、住院时间(X2)、住ICU时间(X3)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2,P<0.01);医院感染组患者病死率为66.10%,非医院感染组病死率49.94%,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8,P=0.013)。结论医院感染是心外科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存率应控制医院感染。
杨勇贾士杰闫晓蕾陈英李小密胡尚基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医院感染
多器官衰竭评分和序贯衰竭评分系统对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比较多器官衰竭评分(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core,MODS)和序贯衰竭评分系统(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心脏手术后风险进行评估的价值。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监护室每天收治的18岁以上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共1 935例,男性1 050例,女性885例。采用MODS和SOFA系统进行评分,比较这2个系统对心脏手术后风险评估的价值。分别计算这2个系统的手术当日分值、最大分值、3 d内最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并计算它们ROC曲线下面积。结果:MODS系统的当日分值、最大分值、3 d内最大分值、第3日与第1日分值差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901,0.892及0.786),SOFA系统分别为(0.736,0.891,0.880及0.798)。结论:MODS和SOFA系统都可以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风险评估,但MODS对死亡的风险评估优于SOFA系统。
毛斌习艳霞刘红杰阎晓蕾陈英张建群
关键词:循环衰竭心脏外科手术
心脏手术后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后应用机械循环辅助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预测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股动脉置管建立机械循环辅助的患者348例。根据下肢缺血肿胀发生情况分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3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下肢血管狭窄病变、辅助装置个数(2/1)、是否存在持续性低射血分数(EF≤0.40)、是否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是否存在持续低氧、辅助应用时间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后,通过f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OR=6.18,P=0.02)、外周血管狭窄(OR=5.27,P=0.01)、辅助装置个数(2/1)(OR=4.49,P=0.02)、持续性低射血分数(OR=23.84,P〈0.01)、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OR=24.28,P〈0.01)、持续性低氧(OR=16.76,P=0.01)、辅助应用时间(OR=0.71,P=0.01)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年龄、性别、BMI、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外周血管狭窄病变的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同时合并持续低射血分数、持续应用大量缩血管药物、持续低氧及辅助应用时间长,更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对于这类患者应多关注、尽早给予临床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陈英李呈龙王红陈越岭吴婷婷侯晓彤贾明毛斌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骨筋膜室综合征
心脏外科监护病房144株不动杆菌属耐药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监护病房(ICU)不动杆菌属耐药情况,为治疗及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心脏外科ICU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药敏资料。结果1058例送检标本共分离出不动杆菌属144株,139株(96.5%)源于痰液,5株(3.5%)源于血液。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吡肟对其保持较高敏感性,其他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近年不动杆菌属感染明显增加,耐药性亦明显增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其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
贾明邵涓涓陈菲杨毅李菲陈英贾士杰
关键词:不动杆菌属药敏试验耐药性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高危因素、发生MODS患者中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总结CABG术后MODS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安贞医院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276例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将CABG术后发生与未发生MODS的患者进行对比,总结CABG术后发生MODS的高危因素;将其中并发MODS的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总结脏器衰竭个数及MODS评分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CABG术后并发MODS组与未发生MODS组间在: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术前射血分数(EF)<50%、有近期心肌梗死史,合并搭桥以外其他手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并发MODS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有近期心肌梗死史及MODS评分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脏器衰竭数目在2,3,4时对应的病死率分别是24.5%,38.5%及100%;MODS评分分别为0~5,6~10,>10分时,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8.2%,10.2%及57.1%。结论:CABG术后并发MODS的高危因素包括: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术前EF<50%、有近期心肌梗死史及合并搭桥以外其他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为有近期心肌梗死史及MODS评分。MODS的病死率随着脏器衰竭数目及MODS评分的增加而升高。
陈英毛斌许春雷齐玥贾士杰张健群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外科手术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联合药物治疗稳定型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对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42例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n=71)与对照组(n=71)。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TEVAR进行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8. 45%,对照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8. 3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 68%,对照组患者并未出现主要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出院30 d内病死率为0,对照组患者出院30 d内病死率为8. 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94. 37%、85. 92%、77. 46%,对照组分别为91. 55%、83. 10%、71. 8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351,P=0. 172)。结论 TEVAR联合药物治疗稳定型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但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预后生存率,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良好手术时机,谨慎术中操作。
张冉陈英万久贺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