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楠
- 作品数:191 被引量:4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51例报告被引量:3
- 1996年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51例报告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山东250011)周涛,陈柏楠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成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肢体动脉闭塞而导致肢体缺血性坏疽,有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自...
- 周涛陈柏楠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张力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血管收缩因素ET 1和TXA2 、舒张因素PGI2 以及TXA2 与PGI2 的平衡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关系 ,为防治措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 :36例DVT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B、C、D 4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放免的方法测定血浆ET 1、TXB2 、6 -keto -PGF1α浓度。 结果 :①DVT各组的血浆ET 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②A组、B组和D组血浆TXB2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③C组血浆 6 -keto-PGF/ 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B组与A组和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B组分别高于A组和C组 (P <0 0 5 )。④DVT各组TXB2 与 6 -ke to -PGF1α比值 (T/P)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A组高于B组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DVT存在血管收缩与舒张的失调 ,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血管收缩与舒张失调参与了DVT的病理生理过程 。
- 陈柏楠李克李昭辉周涛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
- 糖尿病坏疽的临床治疗研究
- 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引起的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高,糖尿病坏疽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该院自1988年3月至1999年3月,对82例糖尿病坏疽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研究。
- 陈柏楠周涛李昭辉秦红松
- 关键词:糖尿病坏疽辨证论治手术治疗
- 回归分析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MSCTA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上的特征及其区别。方法:随机收集我院确诊为ASO患者98例,其中血瘀型70例,湿热下注型28例。分别行下肢动脉MSCTA检查,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下段至胫动脉中段,扫描层厚2 mm,螺距2.062 5(4层),图像重建层厚2 mm,间隔1 mm,经VRT、MPR、MIP及轴位图像处理。采用适于多重因素相关性分析的logistic回归法,对2组证型的下肢动脉MSCTA征象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血瘀型强烈相关的MSCTA征象为:①右侧髂总、髂外动脉混合斑块;②左侧股动脉管壁硬化增厚;③血管闭塞相对较少,单侧常见。与湿热下注型强烈相关的MSCTA征象为:①腹主动脉管壁局限性软化增厚;②右侧髂总动脉管腔中度狭窄,髂外动脉管壁环状软化,股动脉侧支形成,胭动脉管壁局限软化;③左侧股动脉轻度狭窄、闭塞,胭动脉侧支形成;④血管闭塞相对较多,双侧常见。结论:ASO血瘀型与湿热下注型在MSCTA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别,下肢动脉MSCTA检查可以为ASO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 王建国陈柏楠刘斌马玉王瑛邹瑞琪许方卫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动脉硬化闭塞性LOGISTIC模型
-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管张力因素改变的对比研究
-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都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属血瘀证疾病,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增高,人群的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类疾病的临床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成为国内...
- 陈柏楠秦红松刘政任晋蒙许永楷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术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7
- 2001年
- 毕荣修陈柏楠谢进殷惠芬董建文
- 关键词: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髋关节
- 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8例被引量:1
- 1995年
- 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8例陈柏楠,徐展望(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250011)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辨证论治,外治疗法,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蝮蛇抗栓酶,低分子右旋糖酐自1980年3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共收治50岁以上...
- 陈柏楠徐展望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
- 紫血生肌膏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紫血生肌膏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例,给予紫血生肌膏外敷,qd,对照组17例,给予生肌玉红膏外敷,qd,连续观察4周,分别观察愈合时间,14d愈合率,新生上皮出现的时间,创面的色泽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紫血生肌膏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紫血生肌膏对促进创面愈合具有较好的疗效。
- 黄铭郝永龙陈柏楠郝清智陈美荣
- 关键词:慢性创面愈合
- 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中医证型ET、NO的变化特点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发生、发展过程中 ,血管收缩因素内皮素 (ET 1)和血管舒张因素一氧化氮 (NO)变化特点 ,并探讨这些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 6 1例DVT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 3组 ,并设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ET 1、NO浓度。结果 :DVT各组的ET 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瘀型ET 1高于湿热下注型和血瘀湿重型 (P <0 .0 5 ) ;DVT各组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DVT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DVT存在血管张力因素的变化 ,血管收缩强于血管舒张 ,这一变化在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改变特点。血瘀型ET 1、NO变化最明显 ,湿热下注型次之 。
- 陈柏楠秦红松刘政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辨证一氧化氨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的临床研究
- 本文对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均嘱其制动,严格卧床,并配合中药、西药进行治疗,另外急性期患者肢体肿胀者多采用冰硝散外敷患肢;慢性期患者多以活血消肿散熏洗或溻渍患肢.临床治愈率达76.7%,总有效率为93.3%...
- 郝清智陈柏楠刘明张玥程志新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