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位点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清
  • 1篇血糖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计数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脂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消化性溃...

机构

  • 8篇北京军区北戴...
  • 3篇中国煤矿工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篇陈松楠
  • 3篇李姝华
  • 3篇胡金川
  • 2篇菅强
  • 2篇姜梅
  • 2篇李岩
  • 2篇李娜
  • 1篇彭程
  • 1篇常伟红
  • 1篇于晓波
  • 1篇田亚平
  • 1篇张洪文
  • 1篇托娅
  • 1篇温新宇
  • 1篇高艳红
  • 1篇张立敏
  • 1篇田卫东
  • 1篇魏安银
  • 1篇朱春烁
  • 1篇张春媛

传媒

  • 5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方法学比较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对金标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对1024份健康体检血清标本同时用金标法和ELISA检测HBsAg,以ELISA法为标准,对金标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以ELISA为标准,1024份血清中金标法有5份假阴性,9份假阳性,灵敏度为99.51%,特异度为99.12%,准确度为98.63%。结论ELISA步骤多,时间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批量检测。金标法快速简便,单份检测,无需任何仪器,适合急诊检测,但灵敏度、特异性稍差,特别是针对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有漏诊可能。因此实验室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工作情况选用。
李岩姜梅陈松楠李娜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健康人补体受体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其红细胞表面分子水平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与红细胞表面CR1分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重PCR-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标签微阵列杂交基因分型技术,检测215例受试者CR1基因5个标签SNP,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中81例样本红细胞CR1分子水平。采用Arlequin3.11软件对各SNP位点基因型频率进行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检验,采用SPSS 13.0软件对健康人CR1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性别差异、不同基因型人群红细胞CR1分子水平差异和影响红细胞CR1分子水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人CR1基因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红细胞CR1几何平均荧光强度比值(the geometric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 of CR1,CR1-GMFIR)为3.36±1.26。rs11118167T>C和rs9429945C>T位点各基因型组对应的红细胞CR1分子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5),两两比较时,rs11118167T>C位点TC、CC基因型携带者低于TT基因型者,rs9429945C>T位点CT、TT基因型携带者低于CC基因型者(P值均<0.01)。在年龄、性别、5个标签SNP位点各基因型中,CR1-GMFIR与rs4844600G>A(GG/GA/AA)、rs9429945C>T(CC/CT/TT)、rs11118167T>C(TT/TC/CC)均呈负相关(分别为P<0.05,P<0.01,P<0.01),影响CR1-GMFIR的最主要因素为rs11118167T>C(P<0.01),其次为rs9429945C>T(P<0.01)。结论 rs11118167T>C和rs9429945C>T是红细胞CR1分子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胡金川田亚平刘丽丹温新宇王玲高艳红田卫东张立敏陈松楠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水平红细胞免疫
2012-2013年医院感染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的情况,为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2013年15 33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医院感染率及医院重点部位环境细菌监测。结果 2012年一~四季度住院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99%、1.89%、2.42%、2.03%,2013年一~四季度住院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73%、1.72%、2.22%、2.15%,各季度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重点部位环境监测合格率以消毒液、压力灭菌器和灭菌后医疗物品最高100.00%,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最低,2012及2013年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分别为82.22%和8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感染率调查分析更加了解医院感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陈松楠李姝华菅强彭程胡金川李岩于晓波
关键词:医院感染感染率
EDTA-K_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EDTA-K2诱导血小板聚集所引起的血液分析仪计数RBC、WBC及PLT的数值变化。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检测EDTA-K2抗凝血,同时手工计数标本和涂片镜检,并作相应比较得出结论。结果血液分析仪检测的部分EDTA-K2抗凝血血小板计数低于手工法计数的结果,而白细胞计数结果却高于后者,二者差别均有临床意义。结论对于EDTA-K2抗凝的静脉血个别患者可能会发生血小板聚集,从而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pseudothrombocytopenia),WBC计数假性增高,所以应该引起重视,及时纠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陈松楠
关键词:EDTA-K2血小板聚集血细胞计数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疗养员276例,经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且经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学测定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随机将39例分为观察组,39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甲硝唑200 mg,2次/d,口服;克拉霉素500 mg,2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150 mg,3次/d,口服;疗程14 d。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药物进行治疗,疗程14 d。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结果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性药物治疗,在颐养、康养患者的自我药疗方面值得临床作为特色使用。
魏安银张洪文梁少辉常伟红李姝华陈松楠朱春烁马俊利
关键词: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873例男性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调查了解我院2009-2010年873例男性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情况,并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科室人群PSA的水平。方法采用磁微粒子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PSA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873名男性中,共有93人PSA≥4.0ng/mL,其中,>60~90岁年龄组的检出率与60岁以下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A与年龄有相关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应定期检测PSA,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
陈松楠姜梅李娜李晓梅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中老年男性
肾病患者尿培养阳性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本院近一年多以来肾病患者和泌尿系感染者的尿培养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查询,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3月31日肾病中心和泌尿外科病区送检分离的菌株分析研究。结果共分离73例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例(76.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计41例(56.16%),各种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P<0.05);革兰阳性球菌13例(17.8%),以肠球菌为主,共计6例(8.22%),各种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P<0.05);真菌4例(5.5%)。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82,P<0.05);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最高的是克林霉素,各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89,P<0.05)。结论尿培养对肾病患者极为重要,关系到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陈松楠李姝华菅强胡金川
关键词:尿培养肾病菌群分布耐药性
飞行员体重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尿酸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飞行员血糖、血脂、血尿酸与体重指数进行调查研究,为预防和控制飞行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飞行员组1 032人,对照组635人,统计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以及体质指数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飞行员组超重283例,超重率30.41%;肥胖83例,肥胖率7.8%。对照组635例,超重者240例,占37.8%;肥胖者91例,占14.3%,两组间的超重和肥胖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 0)。飞行员组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尿酸发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员的超重和肥胖、高血脂发生率较高,应加强飞行员的健康教育和体质量管理,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
托娅陈松楠张春媛
关键词:血糖血脂体重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