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成像
  • 2篇主动脉
  • 2篇主动脉成像
  • 2篇16排螺旋C...
  • 1篇胆道
  • 1篇胆道引流
  • 1篇胆道引流术
  • 1篇低剂量
  • 1篇低剂量对比剂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灌注
  • 1篇对比剂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机构

  • 3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太和医院
  • 1篇十堰市妇幼保...

作者

  • 5篇陈杰
  • 4篇付传明
  • 3篇陈伦刚
  • 2篇邹建华
  • 2篇徐霖
  • 2篇龚晓虹
  • 2篇陈文
  • 1篇杨守俊
  • 1篇周选民
  • 1篇汪令生
  • 1篇徐官珍
  • 1篇李小力
  • 1篇龚晓红
  • 1篇许鉴

传媒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体视学与...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低剂量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主动脉成像中的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在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的中应用。方法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知情同意后分A、B两组。A组20例:体重在60 kg以上注射60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B组20例:体重在60 kg以下按1 ml/kg对比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采用相同注射速率和浓度行对比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扫描,测量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处CT值及血管横截面直径,并在扫描前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重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进行评价,并对血管强化程度、血管横截面直径、体重、身高、血压、心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升主动脉、胸7(T7)及腰2(L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等处的平均CT值分别为:331.10 Hu、342.52 Hu、308.71 Hu、299.75 Hu和337.10 Hu、325.59 Hu、322.06 Hu、308.34 Hu,血管横截面平均直径为:37.40 mm、25.12mm、17.91 mm、15.50 mm和35.20mm、23.08 mm、12.37 mm、11.80 mm,体重为:72.50 kg、49.50 kg,身高为:175.70 cm、150.50 cm,血压为:130/78 mmHg、124/78 mmHg,心率76.5次/分、74.6次/分;两组间各点的平均CT值强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也无差异,各点的血管横截面平均直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身高具有明显差异(P<0.01)、血压、心率各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行主动脉MSCTA检查时,个性化因人而异不同体重注射不同对比剂量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并满足诊断要求,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还降低了CIN潜在的风险。
付传明徐官珍陈伦刚徐霖龚晓虹邹建华陈杰
关键词:对比剂低剂量螺旋CT主动脉成像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腹腔镜下胃切除术的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切除术前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评价胃周血管解剖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4例拟行腹腔镜辅助下胃远端切除术的患者行MSCT双期扫描,其动、静脉期图像采用容积再现重组技术分别行三维CTA。结果24例中三维CTA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4例,胃右动脉23例,胃左静脉24例。6例CTA伴有替代肝左动脉。CTA显示胃左动脉、胃左静脉和替代肝左动脉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显示胃右动脉敏感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96%。结论MSCTA能够准确评价胃的血管解剖,有利于腹腔镜辅助下胃远端切除术。
付传明郭国梅龚晓红陈文陈伦刚陈杰汪令生
关键词:腹腔镜胃切除术
罕见骨盆手指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付传明龚晓虹陈杰
关键词:骨盆腹部CT检查慢性肾衰竭病例资料尿毒症期肾性贫血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经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栓塞(TA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和临床应用初步效果。方法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8岁。因肿瘤压迫或侵蚀胆总管/肝总管合并梗阻性黄疸。在影像诊断明确病变部位和梗阻程度后,先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PTC),明确肝胆管侵犯和梗阻细节,酌情置入引流导管行外引流或胆管支架行内引流;术后1周患者黄疸减轻后常规进行肝动脉内介入灌注化疗与栓塞。结果 10例置入外引流管,10例置入胆道支架,5例同时置入外引流管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后全部外引流病例引流通畅,内引流患者大便色泽改变;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患者全身状况明显改善。5例出现右侧少量胸腔积液,其他未出现明显并发症。TAE术后肝脏肿块均不同程度缩小(t=10.00,P<0.01)。随访患者最长生存期为3年。结论 PTCD联合TAE治疗原发性肝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疗效可靠,应根据胆管梗阻部位及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及时施行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期。
陈杰徐霖杨守俊李小力周选民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阻塞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64排与16排螺旋CT主动脉CTA质量因素的对比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64排与16排螺旋CTA对主动脉血管显示的影响并探讨碘对比剂量、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80例可疑主动脉病变患者,知情同意后按机器型号随机分两组(64排组、16排组)每组40例,64排组注射6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16排组注射7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均采用速率4mL.s-1,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行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7及腰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双侧髂外动脉末梢处CT值;由两位影像诊断高级职称医师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分支血管显示进行评价。记录扫描时间、对比剂量、CT剂量指数、z轴范围、剂量长度乘积,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4排与16排螺旋CT在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7及腰2水平降主动脉、主动脉分叉、双侧髂外动脉末梢平均CT值分别为:347.35Hu、350.32Hu,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血管清晰度及显示血管分支也无差异;两组的扫描时间分别为:7.12s,24.98s,对比剂量分别为:60mL、70mL;有效剂量分别为:12.25mSv、14.64mSv;64排的CTDIvol值是16排28.14%,64排与16排之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值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排与16排螺旋CT对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分支血管显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扫描时间明显缩短了71.50%,对比剂量减少16.67%,辐射剂量降低了16.33%。
付传明陈文陈杰陈伦刚邹建华许鉴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主动脉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