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鸿
-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体外、体内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6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两药不同配比对临床分离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值及对产β-内酰胺酶耐药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 335株细菌体外实验显示 :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2∶ 1)较哌拉西林钠单用对产酶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增强 1~ 4倍以上 ,也增强了哌拉西林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体内试验显示 :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2∶ 1)及其组分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及阿莫西林钠 /舒巴坦钠 (2∶ 1)对产酶的金葡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经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抗菌作用比较 ,哌拉西林钠静脉注射单用对四种菌感染小鼠的 ED50 分别为5 5 .71mg/ kg、6 .5 4 m g/ kg、2 4 .0 9mg/ kg与 11.0 7m g/ kg;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2∶ 1)者为 2 7.96 mg/ kg、2 .4 9mg/ kg、6 .75 mg/ kg与 6 .36 mg/ kg,分别比哌拉西林钠强 2、2 .5、3.5与 1.8倍。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2∶ 1)对产酶的革兰阴性菌静脉注射的体内抗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阳性菌者。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 (2∶ 1)皮下注射对四种产酶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弱于静脉注射者。结论 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对产酶耐药株的抗菌活性强于哌拉西林钠单用 ,无论静?
- 吕晓菊俞汝佳冯萍王浴生杨新云陈智鸿杨芳炬周素珍
- 关键词:体外抗菌活性体内药效学半数有效量
- mecA、femA基因PCR联合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 m ec A、fem A基因 PCR联合扩增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及 m ec A、fem A基因 PCR联合扩增检测 178株葡萄球菌中的 MRSA,并与琼脂稀释法的结果比较。结果 纸片扩散法筛检 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4 .4 % (89.5 % )、92 .4 % (73.7%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若以 mec A基因阳性为判定 MRSA的指标 ,则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91.7%、95 .5 %。在 178株葡萄球菌中若以 mec A、fem A基因阳性作为判定 MRSA的指标 ,特异性提高到 97.9%。结论 PCR m ec A、fem A基因联合扩增既可用于筛检 MRSA,又可免去常规生化鉴定 ,具快速。
- 陈智鸿范昕建吕晓菊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FEMA基因PCR
-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 比较研究哌拉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与舒巴坦不同比例联合及阿莫西林 /舒巴坦 (2∶1) ,对临床分离 3 0 9株需氧菌和 3 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哌拉西林 /舒巴坦 (2∶1)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的杀菌曲线 )。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及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值 ,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细菌产生的 β 内酰胺酶 ,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肉汤 10倍稀释法。结果 对临床分离的3 3 9株需氧菌及厌氧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 ,哌拉西林及其与舒巴坦联合时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50 为 1~ 4μg/ml,MIC90 多数低于 12 8μg/ml,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 ,其MIC50 为 1~12 8μg/ml ,MIC90 多数高于 12 8μg/ml;单用舒巴坦对各种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极差 ,多数菌的MIC50 及MIC90 分别为 64及 2 5 6μg/ml。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 ,哌拉西林与舒巴坦联合时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单用哌拉西林 ;对于革兰氏阳性球菌 ,哌拉西林联合舒巴坦后体外抗菌活性改善不如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厌氧菌。哌拉西林对产酶株的MIC高于非产酶株 ,联合舒巴坦后 ,产酶株MIC降低而非产酶株MIC变化不明显。不同比例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发现 ,以哌拉西林 /舒巴坦 2∶1联合时效果较好。
- 冯萍吕晓菊俞汝佳钟利陈智鸿
- 关键词:哌拉西林舒巴坦体外抗菌活性
- mecA、femA基因PCR联合扩增法检测MRSA
- 目的:探讨mecA、femA基因PCR联合扩增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测效果.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苯唑西林与万古霉素对178株葡萄球菌的MIC值,以此判定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
- 陈智鸿范昕建吕晓菊
- 文献传递
- 178株葡萄珠菌耐药性监测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自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分离出来后,迅速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80年代后期,MRSA居...
- 陈智鸿范昕建吕晓菊冯萍俞汝佳
- 文献传递
- 金黄色葡菌萄球耐药性监测被引量:35
- 2003年
- 目的 :监测成都市 4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耐药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 11种抗菌药物对 2 82株金葡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值 ,并对菌株来源及科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 82株金葡菌共筛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 94株 ,检出率为 33.3% ;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 (MSSA)共 188株。MSSA对青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71.3%和 5 4 .8% ,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MRSA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和利福平敏感性高 (最强者为万古霉素 ) ,而对其余多种抗菌药物耐药。MRSA来源最多为痰 ,其次为各种分泌物 ;科室分布依次为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感染科等。结论 :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不宜用于金葡菌感染。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MRSA感染首选糖肽类抗生素治疗。金葡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 ,应长期进行耐药性监测 。
- 陈智鸿吕晓菊范昕建冯萍俞汝佳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