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德

作品数:103 被引量:442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金土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土壤
  • 17篇重金
  • 17篇重金属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植物
  • 9篇土壤重金属
  • 7篇污染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林
  • 5篇化学特征
  • 4篇都市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重金属元素
  • 4篇作物
  • 4篇污染评价
  • 4篇金属污染
  • 4篇金属元素
  • 4篇景观

机构

  • 8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0篇四川农业大学
  • 9篇四川省地质调...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四川省自然资...
  • 2篇成都东软信息...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西藏自治区科...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攀枝花市农林...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甘孜州林业科...

作者

  • 95篇陈文德
  • 59篇彭培好
  • 14篇彭俊生
  • 10篇李贤伟
  • 9篇王丽华
  • 8篇刘应平
  • 6篇潘欣
  • 5篇王娟
  • 5篇刘延国
  • 4篇张健
  • 4篇李景吉
  • 4篇范冰
  • 4篇王玉宽
  • 4篇王永清
  • 4篇董慧霞
  • 4篇王玥琳
  • 3篇韩子钧
  • 3篇阚瑷珂
  • 3篇石松林
  • 3篇仇开莉

传媒

  • 17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福建茶叶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2006年全...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林业科技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土—植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迁聚规律研究
通过对四川盆西邛崃境内的马尾松、柳杉和杉木三种针叶树种及其立地环境的调查,野外岩石、土壤、植物样品的采集,并在室内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岩土环境和牛物累积等方面的信息,筛选提取岩—土—植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迁聚特征,其...
陈文德彭培好李贤伟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针叶树种生态区划
针叶林岩-土-植系统中毒害元素赋存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成都天台山及其周边区域马尾松、柳杉、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测试分析,开展了针叶林岩—土—植系统中毒害元素赋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针叶林立地As,Hg元素岩石库风化对土壤地质潜在输入次序为杉木林地、马尾松林地、柳杉林地;5种毒害元素中As,Hg,Cd,Pb4种元素均表现出在土壤表层有累积态势;而As元素在马尾松、柳杉等植物体运移能力强;Hg元素在杉木体内容易迁移;Al元素在杉木、柳杉内部的运输能力高;Pb元素在柳杉、马尾松中有较高的迁移能力;Cd在马尾松内容易发生转移;3种针叶树种对Pb,Hg,Cd的赋存能力高,而对Al,As两种元素的赋存能力较低。
陈文德彭培好李贤伟王会秋
关键词:赋存规律针叶林
杜鹃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7
2008年
对杜鹃褐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确定其病原菌为Phomopsis sp.。
潘欣邹立扣彭培好陈文德彭俊生
关键词:杜鹃褐斑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被引量:14
2011年
探讨以西藏高原流域(涵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中典型区域为对象的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实现方法。在制定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了决策评价模型,并采用Java语言以组件的方式实现模型程序,设计并实现了流域生态决策评价系统。以流域中各种生态系统为例,系统进行了决策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决策评价模型得到的结果与野外科学考察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基本一致。在流域中针叶林、灌木林生态系统类型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湖泊生态系统。
吴旭王绪本阚瑷珂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决策支持
四川东部沱江乡茎瘤芥产地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四川省东部沱江乡茎瘤芥产区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茎瘤芥产区的土壤测试分析,并将其与全国土壤背景值比较,摸清了茎瘤芥产区土壤的元素本底特征。沱江乡茎瘤芥产区土壤Zn、Fe、Mn、Mg、K、B、P元素含量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含量,有益元素Mo、Ca、Si、Se均比全国平均值低,重金属Cr、Hg、Cd、Pb含量比全国平均值高,As元素含量则低于全国平均值水平,产区土壤中存在的Cd元素超出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但符合二级土壤质量标准,其他元素符合绿色蔬菜产地环境标准。
陈文德汪子昆刘应平彭培好彭俊生
关键词:茎瘤芥地球化学特征
川中丘陵土壤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与预警
2012年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pH>7.5)为评价标准,对四川省内江市双桥乡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的污染风险开展了评价工作:以一级标准(自然背景值)为计算依据,对研究区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预警.通过研究发现:依据国家二级标准(pH>7.5),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均处于无污染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较高水平的Cd在构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构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从生态风险预警评估综合评价指数来看,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总体处在低警级别,但部分样点的单项风险指数级别稍高,应该加强对个别重金属的风险防治.
赵旭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川中丘陵
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功能区划被引量:8
2012年
以典型青藏高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为例,针对工布保护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1套适合该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及GIS技术,对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和功能分区研究.其研究表明: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整体偏高,且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其中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的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5.6%,中度敏感区占26.8%,轻度敏感区占6.7%,不敏感区(米瑞乡)占0.9%;依据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划分的生态功能区与采用定性方法划分的原保护区功能区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类似高原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评价结果可用于保护区的功能区划.
王娟王娟韩子钧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功能区划
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2016年
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湿地景观独特,湿地文化浓厚,湿地资源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本文在分析湿地公园的湿地水文、湿地类型、面积及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公园的湿地资源做出了评价。同时以湿地资源保护为目的,运用生态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水源保障、水系和水质保护措施、栖息地保护措施和湿地文化保护措施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和措施,优化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以期为该公园的湿地保护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吴瑶胡永椿孙治宇彭培好陈文德
关键词:湿地公园湿地资源
散斑壳属Lophodermiumspp.ITS区的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在国内首次对散斑壳属两个代表种的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散斑壳属种间的遗传差异明显高于种内的遗传差异,这与形态学分类相符合,表明ITS区序列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散斑壳属的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潘欣刘应高邹立扣彭培好陈文德刘延国
关键词:散斑壳ITS区克隆测序
沱江流域内江段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沱江流域内江沱江乡,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与室内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软件统计分析剖析了沱江流域内江段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四段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高于侏罗系沙溪庙组三段。以第四系成因来看,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按大小顺序为:残坡积物、残积物、坡洪积物、冲积物。从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来看,水稻土有机碳含量高于紫色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多寡分布按大小顺序为:灌溉水田、荒地、林地、旱地;水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旱地,水田的潜在固碳量大于旱地。由于农田土壤固碳过程受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准确认识和辨别其主要影响因子成为了精确评估土壤有机碳变化方向及速率的关键问题。
仇开莉陈文德彭培好刘应平
关键词:有机碳土壤影响因素沱江流域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