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刘成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科研资助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MRI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序列探讨3D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20例患者,且治疗前均经DCE-MRI检查。将所有患者图像从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DICOM形式上传至慧影大数据科研平台,使用双盲法在动态增强第三期沿病灶周围逐层勾画感兴趣区,后将该病灶勾画的所有感兴趣区融合成三维容积感兴趣区(3D-VOI),进行组学分析,提取纹理特征,共1409个纹理特征,采用方差选择法、单变量特征选择法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对病灶进行特征筛选及降维处理,最终得到最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有效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出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性评估模型效能。利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对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病灶大小、年龄、月经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4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4种分型的预测模型AUC值分别为0.80、0.77、0.79、0.79。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情况及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MRI影像组学特征与肿块型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赵以惠陈艾琪杜小萌曹胜男李想唐聪聪卢楚鸣吴明明钱宝鑫王震寰郭飞陈刘成秦雷马宜传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
- 扣带沟缘支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求得扣带沟缘支在笛卡尔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中以扣带沟缘支的最内侧端点为起点,向外X值每隔3 mm取点,读取、记录各取样点的X、Y坐标值,Z值为所在层面距离零层面的数目与层距(3 mm)的乘积。结果:构建出扣带沟缘支在三维坐标系中的立体定位数据集。结论:扣带沟缘支与笛卡尔三维坐标系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
- 隋东莉李成赵学影陈刘成王震寰
- 关键词:扣带回颅脑外科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诊为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72例行64排螺旋CTA扫描,减影后原始扫描数据传入ADW4.4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果:结果发现动脉瘤26例,动脉狭窄17例,动脉瘤合并动脉狭窄7例,血管异常起源8例,烟雾病5例,动静脉畸形4例,正常5例。结论:64排螺旋CTA能清晰显示各主支血管及其分支,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病因诊断、预后评价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诊疗起重要指导作用,可推广应用。
- 陈刘成杨丙奎唐路王小双王雪娟王雅杰
- 关键词:血管病变头颈部血管成像
-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2年
-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弥漫性浸润生长的特点,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难度,肿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预后较差。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多用于肿瘤术前的初步诊断,在胶质瘤分级判断以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动态磁敏感对比灌注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几种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王伟沈龙山程雯陈刘成陈刘成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脑胶质瘤预后
- 离散曲率边折叠简化算法用于骨骼CT图像三维重建及VTK实现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验证离散曲率边折叠算法对骨骼CT图像三维模型的可行性与简化率。方法:利用离散曲率边折叠的网格简化技术,先将模型中需折叠的顶点进行分类,计算出平均离散曲率,随后采用蝶形分子规则产生新点,再进行边折叠操作,最后利用VTK与VS2008软件进行编程。结果:利用代码实现三维骨骼模型的重建。原始算法与简化后模型的三角面片数(个数)分别为253 741和86 597,简化率达74.05%;而原始算法与简化后模型的建模时间(ms)分别为86 597和25 763,建模时间缩短70.25%。结论:简化后的模型能较好保持原始性状特征,且其数据量大大减少,算法的可行性和简化率达到预期效果。
- 魏星陈刘成朱文婕刘玉文陈玉娥
- 关键词:网格简化离散曲率边折叠可视化工具包
- 基于多模态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征、血流动力学、侧支循环及临床疗效评估的应用进展
- 2023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导致全球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且其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在脑卒中的影像学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多模态MRI技术有着其他影像学技术难以具有的空间分辨率、脑脊液抑制等优势。本文从斑块的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及侧支代偿状态等多个维度对多模态MRI在评估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精准风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参考。
- 陈禹沈龙山程雯陈刘成陈刘成
-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事件高危因素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卒中的斑块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使用全脑管壁成像联合全脑灌注探寻引起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的相关高危斑块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联合CT灌注检查,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或临床出现与MCA供血区域相关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症状组(36例)和无症状组(24例),比较两组的斑块影像学特征、侧支循环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单因素和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患者的斑块更长、重构指数更大、斑块强化程度更高、斑块位于上壁和(或)后侧的更多、偏心性斑块更多、侧支循环状态更差、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更大、相对达峰时间(rTTP)更大、相对剩余函数达峰时间(rTmax)更大。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低于4者联合诊断模型的AUC(0.911)。结论:HRMR-VWI联合CTP能够明确其在预测缺血性事件中的价值,优化基于MCA粥样硬化斑块、软脑膜侧支状态及脑灌注状态等风险因素评估体系。
- 陈禹沈龙山陈刘成陈刘成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缺血性事件
- 大脑额上沟的三维重建与可视化
- 2016年
- 目的:建立健康成人活体MR图像的大脑额上沟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探究额上沟的解剖结构特点及脑立体定向手术应用。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女性颅脑薄层MR扫描数据,将数据导入3D-Doctor软件,利用手动分割方法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并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结果:构建了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式图,模式图成功显示了大脑额上沟、侧脑室及脑表面的立体形态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结构关系。结论:大脑额上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对额上沟解剖结构的识别、脑立体定向手术设计有重要价值。
- 周牧野王震寰沈龙山李成陈刘成向春锋
- 关键词:大脑三维可视化图像分割
- 大脑前扣带皮质边界的解剖学定位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明确前扣带沟的位置、在Y轴上的最大跨度范围以及其个体间的变异和侧别差异。方法在笛卡儿坐标系中测量30例成年志愿者前扣带沟的坐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构建了前扣带沟立体定位的平均坐标数据集,分析出前扣带沟平均坐标的侧别差异和个体间差异;(2)分析出前扣带皮质在Y轴前后距离的最大值及侧别差异。结论左侧PCS的出现影响了前扣带沟在Y轴上的坐标,从而导致了前扣带皮质前后跨度的侧别差异。
- 隋东莉李成陈刘成曹承亮王震寰
- 关键词:大脑皮质
- 旁正中矢状断层上大脑距状沟立体定位数据集的构建及差异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构建大脑半球旁正中矢状断层上(X=±7 mm)距状沟的立体定位数据集,探讨距状沟是否具有侧别、性别和位置差异性。方法:以连合间径中点为原点建立三维立体坐标系,30名健康成人大脑旁正中矢状断层T1MRI上,3D-Doctor软件测量距状沟沟长,该断层上Y值为3 mm的倍数处选取测量点构建数据集,求Z值对Y值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结果: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沟长不具有侧别和性别差异(P>0.05),Y轴方向上距状沟后端左侧较右侧位置偏后(P<0.05)。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呈现距离大脑原点越近位置变异性越小的规律,旁正中矢状断层上距状沟Z值对Y值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左侧Z=-32.717-1.587Y-0.016Y^2(P<0.01),右侧Z=-30.390-1.537Y-0.015Y^2(P<0.01)。结论:构建的距状沟立体定位数据集预期对该沟附近的视皮质功能区定位、病灶定位及外科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张艳王震寰陈刘成沈龙山张莉张顺花
- 关键词: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