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浩
- 作品数:62 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其对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特征对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32例药物疗效欠佳并行PTSMA手术的HOCM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与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根据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目标消融间隔支的直径,分为≤1.5mm(小间隔支组)和〉15mm组(大间隔支组),比较两组PTSMA术前、术后心导管测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的变化。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HOCM组的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左间隔支内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HOCM组左前降支肌桥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23例消融成功,PTSMA术前、术后导管测量LVOTG分别为(858±31.1)、(37.25±31.9)mmHg(P〈0.01),其中大间隔支组PTSMA成功率明显高于小间隔支组(P〈0.05),大间隔支组LVOTG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小间隔支组(P〈0.05),两组间无水乙醇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CM患者的左前降支肌桥发生率增加,且左冠状动脉内径较粗大,尤其是左间隔支粗大;间隔支〉15mm的HOCM患者是PTSMA手术成功的重要预测因素,这对PTSMA目标消融间隔支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李涤病陆浩王齐兵葛均波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导管消融术冠状动脉造影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T波假性正常化一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男,47岁,主因“反复胸闷、胸痛1d”于2011年4月1513入院。患者1d前反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胸闷、伴心前区疼痛,休息数分钟可自行缓解。现无明显不适,人院进一步诊治。既往无吸烟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病史。否认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35/70mmHg(1mmHg=0.133kPa),双肺未闻及干湿哕音,
- 钱波陆浩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反复胸闷入院查体心前区疼痛高血压
- 一种动物心脏灌流组件及系统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物心脏灌流组件及系统,其中包括动物心脏灌流组件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一三通阀、第一连接管、蠕动泵、第二连接管和注射器;第一进液管的一端用于插入储有E液的离心管中,第一进液管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的...
- 胡亦清熊卫东赵永超陆浩葛均波
- 三氧化二砷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表型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 2016年
- 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其在临床应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中国血液内科医师开始用As2O3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成功;随后该药也被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抑制血管新生等。
- 田文杰沈雳杨巍龚飞荣陆浩孙爱军邹云增葛均波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核抗原表达增殖细胞表型促进细胞凋亡
- 冠状动脉血栓高负荷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失败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因血栓高负荷未能行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对择期PC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不能行支架置入术。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方案、术中处理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25±10.81)岁。吸烟史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右冠状动脉大量血栓堵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见。3例患者未行PCI,1例仅行单纯血栓抽吸,4例患者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6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7例患者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1例患者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至200 mg,氯吡格雷增加至每日2次。平均(29.00±23.25)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患者因仍存在血栓高负荷,未尝试行PCI;1例患者因血管扭曲,球囊不能送至闭塞病变处,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因血栓负荷过重,球囊扩张后,未行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成功行支架置入术。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初次开通血管失败,常规抗栓治疗方案对血栓高负荷的清除作用有限,血栓完全机化、择期PCI的时机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常书福朱雯晴马剑英李晨光戴宇翔陆浩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血栓负荷抗栓治疗
- 中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初步调查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初步调查我国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的现状。方法在2008中国冠状动脉CTO介入治疗俱乐部(CTOCC)活动进行的同时,对全国45位介入治疗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45份,收回43份(95.6%)。CTO介入治疗时术者通常使用硬导引钢丝(48.8%)或亲水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44.2%),仅7.0%的术者使用软导引钢丝尝试开通闭塞病变。在硬导引钢丝系列中术者最常使用Miracle系列导引钢丝(34.5%),在亲水涂层多聚物涂层导引钢丝中术者最常使用Pilot系列导引钢丝(33.3%)。当第1根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后,术者最常使用的技术为平行导引钢丝技术(71.4%),此时最常使用的导引钢丝为Miracle(46.0%)和Conquest系列导引钢丝(28.6%)。CTO介入治疗中血管内超声(IVUS)的使用率较低,93.1%的术者在CTO介入治疗中IVUS的使用率<5%。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比例较低,67.4%的术者其冠状动脉CT检查的使用率<5%。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中,仅1个介入中心(2.2%)的手术量>20例。绝大部分术者(83.7%)的手术成功率<80%。结论与国外CTO介入治疗水平较高的中心相比,国内术者的CTO介入治疗技术仍待进一步提高。为准确了解当前国内CTO的治疗现状,大规模的回顾性分析非常必要。
- 葛雷马健英秦晴陆浩姚康黄榕翀黄浙勇张峰刘学波王灏钱菊英葛均波
-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介入治疗调查问卷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及其亚型的变化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其亚型的变化。方法:选择1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AMI组)和14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分析法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中DCs及其亚型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其中DCs以Lin1-HLA-DR+确定,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以Lin1-HLA-DR+CD11c+确定,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以Lin1-HLA-DR+CD123+确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其中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AMI发作7 d后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急性期(<24 h)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0.05)。发作7 d后复查,AMI组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高于急性期(P<0.01、0.05)。SA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发作7 d后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时外周血中的DCs包括mDC及pDC在急性期均明显降低,发作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外周血中DCs在AMI急性期可能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 陆浩姚康黄东李晨光常书福戴宇翔孙爱军邹云增钱菊英葛均波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反应
- 梗死心肌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后梗死心肌中侧枝血管形成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达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完全闭塞病变者214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或)影像学资料,确诊为CTO者89例。采用ELISA法检测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用定量PCR法测定PBMC中VEGF-A的mRNA水平。采用JMP9.0和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Rentrop 2级组(11/31,35.5%)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18/38,47.4%),P〈0.05;比较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Rentrop 2级组(6.67±1.41)mmol/L)和3级组(5.48±1.26)mmol/L)显著低于0-1级组(7.24±1.39)mmol/L),P〈0.05;比较各组患者中临床心衰(NYHAⅡ-Ⅳ级)的比例,Rentrop 2级组(12/31,38.7%)和3级组(3/20,15.0%)显著低于0-1级组(20/38,52.6%),P〈0.05;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A的蛋白水平,Rentrop 2级组[(85.5±27.7)pg/mL,(139.5±42.1)pg/mL]和3级组[(103.3±30.2)pg/mL,(162.6±43.3)pg/mL]显著高于0-1级组[(42.0±16.1)pg/mL,(76.5±32.2)pg/mL],P均〈0.01;比较各组HIF-1α和VEGF-A的mRNA水平,Rentrop 2级组(1.31±0.46)和3级组(1.38±0.44)VEGF-A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1级组(1.00±0.28),P〈0.01。结论:慢性持续缺血、缺氧所导致的HIF-1α和VEGF表达增加在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加心肌血供、改善预后、减少临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戴宇翔王审李晨光黄浙勇陆浩常书福钱菊英葛雷王齐兵颜彦樊冰张峰姚康马剑英黄东葛均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9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记录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共102例,选择同期接受支架植入但未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且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患者共20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检查指标及平均植入支架数目和植入支架总长度。结果:冠状动脉痉挛组男性比例、高脂血症病史比例及目前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植入支架数目多于对照组植入支架总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即刻非支架节段内冠状动脉痉挛多发生于男性和吸烟患者,过多、过长的支架植入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慢性炎性反应可能在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戴宇翔李晨光黄浙勇陆浩常书福钱菊英葛雷王齐兵颜彦樊冰张峰姚康马剑英黄东葛均波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炎性反应
- 三氧化二砷洗脱支架诱导猪损伤冠脉平滑肌细胞凋亡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多聚左旋乳糖酸(PLLA)涂层支架对猪损伤冠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在6头小型家猪的冠脉内随机植入裸金属支架、PLLA涂层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As_2O_3洗脱支架,7天后处死,TUNEL法检测支架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体外观察As_2O_3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和p53表达。结果与裸支架和PLLA涂层支架相比,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As_2O_3洗脱支架植入局部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以及p53表达明显增多,尤其以As_2O_3洗脱支架最为明显(P<0.01),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As_2O_3洗脱支架植入局部PCNA表达较裸支架和PLLA涂层支架明显减少(P<0.01),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细胞培养显示As_2O_3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结论As_2O_3洗脱支架具有诱导猪损伤冠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更明显,其凋亡诱导作用和增加局部细胞p53表达有关。
- 田文杰葛均波杨巍沈雳陆浩龚飞荣王克强邹云增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凋亡平滑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