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坚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 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
- 对铝电解槽进行优化控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电流效率,降低电能消耗。计算机智能控制能够出色的完成这一任务。然而,铝电解工业过程的工艺指标/(如电流效率、直流电耗等/)往往难以在线测量,与底层控制回路的设定值/(如设定NB、设...
- 陆志坚
- 关键词:铝电解优化控制
- 文献传递
- 基于动态特征提取和神经网络的数据流分类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为提高数据流分类的精确性和适应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流分类方法。该方法基于总体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流进行分段拟合,并将传统曲线分析算法——滑动窗口(SW)和在线数据分割(OSD)进行结合、改进,以可变滑动窗口算法实现对数据流的合理分割,提高趋势分析精度。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流进行动态特征提取和判断,并以神经网络对数据流特征进行模式识别,精确分类,进而对监控对象提供早期预警、状态评估和决策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数据流进行有效的动态特征描述,分类效果明显。
- 汪成亮庞栩陆志坚罗昌银
- 关键词:神经网络数据流
- 基于工况槽况的电解生产控制研究及实现被引量:7
- 2009年
- 电解铝控制系统主要基于对加料间隔、设定电压这两个控制变量的调整来实现对浓度的控制,由于目前的控制没有考虑各电解槽自身的基础性能、当前生产状况、以及一段时间内电解铝浓度变化趋势,所采用的控制策略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本研究对贵州电解铝厂5车间1厂房电解槽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提出了槽况、工况的概念来反映槽自身的生产性能,提出了一套改进的控制策略,即槽控机在参与控制时,要根据当前的槽况、工况以及浓度来对控制变量进行对应调整,从而使控制更细、更接近工艺要求的设定值,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 汪成亮罗昌银庞栩陆志坚
- 关键词:电解铝智能控制控制策略
- 一种数据流趋势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7
- 2010年
- 有效趋势的提取可为监控对象提供早期预警、状态评估和决策支持。传统的曲线趋势分析算法有滑动窗口(SW)算法、外推式在线数据分割(OSD)算法,二者均采用常规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与常规最小二乘法相比,总体最小二乘法具有更高的直线拟合精度。此外,针对SW算法的滑动窗口最大长度没有限制,当检测点阈值比较大时,窗口的长度可能很长;而0SD算法限定了最小滑动窗口长度,使得在最小滑动窗口内的突变点无法检测。针对SW算法和OSD算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流趋势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总体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流进行分段拟合,提高了趋势分析精度;还提出了可变滑动窗口算法解决SW算法和OSD算法的固定窗口问题,以实现对数据流的合理分割。实验结果表明,有效性较为明显。
- 汪成亮陆志坚庞栩
- 关键词:动态数据挖掘
- 基于神经网络的铝电解混合控制模型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铝电解优化控制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将可控参数尽量控制在工艺要求的目标值范围内。传统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或直接判断氧化铝浓度,缺乏对历史浓度的有效追踪,致使判断准确率下降;或对铝电解生产状况进行宏观识别,并调整,但缺乏实时性、及时性。针对上述问题,将神经网络和关联规则库、专家知识库、控制策略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氧化铝浓度识别及控制方法,从而将神经网络上升为一种混合控制模型HC-NN(hybrid control-neural network)。该模型以控制参数(自变量)为神经网络输入,和其输出共同作为关联规则库部分前件,对氧化铝浓度进行预测,并使其能对可控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进而将氧化铝浓度(因变量)控制在专家知识库的目标范围内,最终实现对铝电解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通过实际生产运行,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汪成亮庞栩陆志坚
- 关键词:神经网络智能控制铝电解时间序列
- 铝电解混合智能优化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铝电解优化控制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将生产过程中的可控参数尽量控制在工艺要求的目标值范围内。提出了根据电解槽的槽况和运行工况实时调整控制回路设定值,将工艺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混合智能控制方法。本系统于2007年12月开始在中铝贵州分公司电解铝厂2分厂电解3系列的6台电解槽上线试运行,经过一年多的在线试运行,氧化铝浓度判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电压曲线基本呈现正弦(或余弦)波形,槽控系统运行平稳,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 汪成亮陆志坚庞栩熊西林
- 关键词:铝电解氧化铝浓度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