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云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7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龙溪河流域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及河床演变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以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选用"5·12"地震前后QuickBird全色遥感影像及DEM数据,辅以差分GPS和激光测距仪等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与地形关系及河床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次生地质灾害面积为11.1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4.29%,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之间,占灾害总面积的86.59%;阳坡比阴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比率大,东南坡向地质灾害发生面积比率最大,达到灾害总面积的23.97%;1100—2300m高程范围内地质灾害比较集中,占灾害总面积的80.23%,是研究区灾害分布的主要高程范围;地质灾害沿河流分布规律明显,距主河道越近灾害点分布越密集.泥石流引发龙溪河河床形态变化,上游、下游河床剖面和比降变化较大.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形因素关系密切.该文的研究可为震后防灾减灾和预警提供依据.
- 郭碧云傅旭东张正峰
- 关键词:次生地质灾害河床演变
- 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被引量:2
- 2015年
- 遥感是一门新兴的涉及广泛的学科,遥感技术发展迅速且操作性强,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满足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本文在分析高校遥感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基于理论更新的基础上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前沿科学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加强课程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将软件操作学习溶入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对遥感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为提高遥感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创新人才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 郭碧云刘光哲吴仁豪
- 关键词:遥感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 上海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比较被引量:24
- 2012年
- 作为上海市郊区出现的两类重要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宅基地置换模式和村庄归并模式在改善农民集中居住的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都取得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置换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是外援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新型城镇开发",需要配套农民市民化后的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政策。多出现于经济较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的近郊快速城市化地区。核心是推进城市化,整治要点是将农村居民点纳入到规划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统筹配置,安置区的住房设计以容积率较高的多层楼房为主,同时建设相对配套的各项市政服务设施,从而解决农民非农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问题。村庄归并模式是在村集体主导、政府支持下开展的,是一种内核驱动主要影响下的"村庄自我更新",需配套财税政策来解决整治资金问题。多出现于经济欠发达、工业化程度较低的远郊的农业地区。核心是扩大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农村居住和产业发展的集中,其整治要点是村庄空间的重构,以降低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 张正峰杨红吴沅箐郭碧云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宅基地置换
- 黄河中游清涧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分形模型被引量:21
- 2012年
- 为了揭示黄河中游土地利用的空间差异和迁移情况,该文以清涧河流域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重心迁移和分形理论对土地类型的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构建各地类空间分布形态的分形结构模型。结果表明,1990年至2009年清涧河流域土地利用重心有明显的迁移;农业用地和水域的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在该方向水域重心迁移比较大,达到7205.85m;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在该方向建设用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达到7421.89m;草地重心向西北方向迁移3546.38m。1990年至2009年,除水域外,其他土地类型分维数有所下降,表明该区域土地类型景观的复杂性降低,稳定性提高。自然因素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因素。该文将为生态恢复区合理地土地利用规划和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郭碧云王光谦傅旭东张正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形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以太仆寺旗为例被引量:14
- 2011年
- 为了研究生态恢复政策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土壤侵蚀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太仆寺旗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坡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并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太仆寺旗土壤水蚀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75—2007年,农业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稍有下降,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与1975年相比,2007年各种土地类型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土地利用重心发生了明显迁移;研究区主要受到微度和轻度水蚀的影响,农业用地更易受到强度和极强度水蚀.
- 郭碧云王光谦张正峰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
- 农地整治综合效应诊断指标体系及方法被引量:12
- 2012年
- 研究目的:构建能较客观地反映和表征农地整治效应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相关效应诊断模型定量衡量农地整治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为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支持。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研究结果:将农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分为资源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景观效应,分别从这4个方面构建诊断指标;效应的表达用农地整治前后诊断指标值的差异表示,这种表达方式既能体现效应的变化方向,又能表示出效应的强度。研究结论:案例区的实证表明,农地整治效应的诊断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效应评估的方法可行。
- 张正峰杨红郭碧云谷晓坤
-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地整治
- 基于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分析研究被引量:59
- 2013年
-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最佳地形指标,地形起伏度的分析研究对于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邻域统计分析法,在不同大小邻域窗口下(2×2,3×3,4×4,,25×25,30×30,35×35,40×40,45×45,50×50)对中国地形起伏度进行了提取;然后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完成了最佳统计单元的计算,结果 11×11网格大小可作为曲线变化的拐点,即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阀值.从而得出基于90m×90m 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的最佳统计单元为11×11网格大小;接着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分级图的绘制;最后对地形起伏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 陈学兄常庆瑞郭碧云张小军
- 关键词:SRTM数字高程模型地形起伏度
- 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重心迁移研究——以河北省沽源县为例被引量:11
- 2014年
- 基于Landsat TM数据和GIS技术,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和重心迁移理论对农牧交错区河北省沽源县30多年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用地和草地占主要地类,1980—2013年土地利用重心有明显迁移;农业用地重心向东北迁移,迁移距离为4 595.79 m;林地重心向东南方迁移,迁移距离为3 820.62m;草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向西北方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5 294.75、1 220.91 m;水域重心迁移距离较小;未利用土地重心向西南方迁移,迁移距离为4 552.13 m。自然因素对沽源县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政策推动等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因素。
- 郭碧云张正峰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研究目的: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治前后指标值的对比,定量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对区位、农村居民点集聚、农用地集聚、农村景观和整治区域居民的影响。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景观格局分析法。研究结果:(1)整治促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向公路两侧和城镇周边集中,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对外交通状况,有利于利用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2)整治明显改善了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耕地不连片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点的聚集性,也提升了耕地规模化经营的潜力;(3)整治提高了农村地区各类景观的聚集度和连通性,但也降低了景观格局的多样性;(4)整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增加了农户的平均耕作半径。研究结论:整治改变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区位条件、集聚程度,也影响着农村的景观格局和农户的生产生活,整治实践中应根据效应评价结果趋利避害。
- 张正峰王晓莉郭碧云孟昭霞
- 关键词:土地整治宅基地置换区位
- 基于国外借鉴的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征收程序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对中国大陆地区土地征收程序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土地征收程序存在的问题,归纳和分析了世界典型国家土地征收程序特征及可借鉴之处,提出了从增强征地预公告环节公众质询权利,增加公共利益认定,增强征地信息公开程度,加强被征地人参与程度,强调司法救济途径5个方面完善我国大陆地区土地征收程序的政策建议。
- 刘静张正峰郭碧云
- 关键词:土地征收程序设计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