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涛
- 作品数:51 被引量:15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萌芽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新型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ZrO2-SiO2/Fe3O4的制备及表征
- 首次制得磁性固体超强酸SO-ZrO-SiO/FeO,通过XRD、XPS、比表面积测定、磁学性能测定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上的硫为高价氧化态,经过煅烧处理后,催化剂表面的Fe+的正电性被提高...
- 邹涛郭灿雄段雪周素红
- 关键词:磁性固体超强酸
- 文献传递
- 压汞法常见问题分析
- 对压汞法在测量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了样品量和真空脱气干燥等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介绍了压汞法在进行粉体密度及孔径分布测试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 高原周素红邹涛陈萦
- 关键词:压汞法孔径分布
- 文献传递
-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固体材料孔径分布和孔隙度——第3部分:气体吸附法分析微孔(送审稿)
-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通过低温气体吸附测定微孔材料的微孔体积(内部孔宽小于2 nm)和比表面积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IUPAC分类(见GB/T 21650.2-
- 邹涛周素红余方高原王锋
- 关键词:气体吸附法孔径分布活性炭纤维吸附等温线压汞法孔隙度
- 文献传递
- 试样表面处理对激光法导热测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基于绝热条件下一维理想导热过程的原理,对激光法导热系数测量中试样状态导致的测试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试样表面处理方法的最优方案。针对试样的厚度、表面状态、反光度和透光度,确定导热测量中单层垂直、单层水平、双层垂直3种基本模式下试样表面处理的具体方法,对比每种方法的测试结果。实验表明,试样厚度是测试的关键影响因素,准确测量试样厚度以及预估试样临界最小厚度d_(min),是测试工作的重点环节;提出显著降低测试误差,实现单层垂直和单层水平测量模式的相互转换方法;根据材料的反光度和透光度采用不同的喷涂方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该文从原理和实际操作上系统阐述试样表面处理可行的方法,为激光法导热系数测试工作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 赵瑾邹涛陈宇迪郭姝
- 关键词:导热热扩散系数
- 浅谈国内热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对热分析技术的发展及行业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介绍了本实验室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激光闪射法导热仪和热膨胀仪等热分析仪器设备开展的科研工作,并对热分析技术未来发展提出设想。
- 邹涛赵瑾郭姝陈宇迪
- 强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被引量:92
- 2002年
- 采用共沉淀法在无N2气保护下制备了比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5 9emu g的强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用NaOH溶液沉淀Fe3+和Fe2+混合溶液的过程中,考察了n(Fe2+)∶n(Fe3+)、晶化时间、晶化温度、总铁浓度和NaOH溶液浓度等条件对Fe3O4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磁性的影响。当n(Fe2+)∶n(Fe3+)=5 5∶1 0,晶化时间为2h,晶化温度为50℃时,Fe3O4纳米粒子磁性最佳。所制得的Fe3O4粒子为结晶完整、具有较高纯度和粒径分布均匀的立方体形纳米颗粒;其相变温度随着Fe3O4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而降低。Fe3O4纳米粒子的等电点约为pH=7 2。
- 邹涛郭灿雄段雪张密林
- 关键词:FE3O4性能表征粒度控制共沉淀法
- 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 针对纳米催化剂难以回收、磁性纳米粒子热稳定性较差等缺点,该文将强磁性材料与固体强酸进行组装合成出创新结构的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制备出强磁性纳米粒子,并在其表面包覆无机物制成热稳定型的磁性纳米固体酸催化剂,对其性能进行了...
- 邹涛
- 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包覆化学共沉淀法
- 文献传递
-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对2个系列的纳米二氧化硅样品进行粒径分析。对单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和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得到一致的结果。采用2种图像分析软件对另一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透射电镜照片统计其粒径,得到一致的结果。
- 邹涛周素红
- 关键词:二氧化硅粒径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
- 比表面积及总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
- 利用化合的方法合成了3种比表面积及总孔容标准物质。在不同实验室、不同型号仪器上进行了比对试验。定值结果表明,3种比表面积及总孔容标准物质比表面积值分别为:186.7±3.3 m/g,238.1±3.3 m/g,238.4...
- 高原张涛周素红王啟锋邹涛
- 文献传递
- 纳米SiO2粒度测量实验室间比对评述
- 2015年
- 介绍了欧盟参考物质与测量研究所组织的国际实验室间比对的目的、测量方法、过程及比对结果,总结了比对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国今后参与或组织类似比对具有指导意义。
- 张涛高原张灵飞邹涛周素红
- 关键词:纳米SIO2粒度实验室间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