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霞
- 作品数:46 被引量:2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省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太行山东坡不同林龄杏树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7
- 2018年
-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太行山东坡4、8、12年生和16年生杏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树各器官碳含量在447.3—488.1 g/kg;树干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龄间树根、树枝和树叶碳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层(0—100 cm)碳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林龄对杏树林乔木层、土壤层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4、8、12年生和16年生杏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27.810、72.647、82.450 Mg/hm2和102.336Mg/hm2;土壤层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90.1%—99.6%,且主要集中于0—40 cm。乔木层碳储量分配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土壤碳储量分配则减小。结果揭示了土壤层是杏树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库;杏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生长过程中能显著地积累有机碳。研究结果可为经济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 沈会涛张韬张韬马文才秦彦杰武爱彬曹建生赵艳霞
- 关键词:碳含量碳储量
- 河北省太行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与调控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和情景分析模型,选取河北省太行山区为研究区域,对其进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分析,并定量测度了各敏感因子对生态安全警情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警情包括中警、轻警、预警3个等级,以轻警为主,所占面积比例达50%以上。从时间尺度上,整体生态安全警情呈缓慢好转态势。从空间尺度上,生态安全预警格局中段警情有所好转,南北两端警情趋于严重,尤其以南部最差。>15°坡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污染负荷指数、人均草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化肥农药负荷、景观破碎化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人均GDP和三废综合处理率10个敏感因子(权重>0.03)是影响研究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因子,对总系统生态安全的综合贡献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各子系统对总系统生态安全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状态子系统>压力子系统>响应子系统,因此需有针对性地对各个子系统及总系统进行调控。
- 刘欣赵艳霞葛京凤秦彦杰
- 关键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预警
- 地形因子对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转换的影响——以燕山浅山丘陵区为例被引量:7
- 2014年
- 以遥感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运用GIS分析了2000与2010年燕山浅山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坡度、坡向3个地形因子不同区间的分布和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高程和坡度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坡向影响力较弱。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在高程和坡度上变化规律相似,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的增大迅速减小,优势分部区间为高程≤500m或坡度≤5°,草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优势分部区间为高程500-1500m或坡度5°-15°,林地的分布指数随高程或坡度增大缓慢增加,优势区间为高程>800m或坡度>5°;2000-2010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在高程≤500m和坡度≤5°区间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占到了较大比重,在坡度>25°区间以林地向草地转换为主,在剩余高程和坡度区间以及各坡向区间都以草地向林地转换为主。
- 武爱彬刘欣赵艳霞
- 关键词:地形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浅山丘陵区
- 河北浅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图谱特征及地形效应被引量:11
- 2020年
- 应用地学信息图谱将土地利用与地形特征相结合,可准确表达地形复杂的土地利用时空属性与演变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具有现实意义。该文基于1995-2015年的DEM和遥感数据,构建土地利用演变图谱和地形分析模型,借助ArcGIS软件从土地利用结构和图谱演变类型两个角度分析了河北浅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地形效应。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以稳定型图谱为主,用地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总量减少,其余地类总量增加;发生变化的图谱类型以前期变化型的林地转出为主,其次为后期变化型的耕地转出。2)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梯度上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低地形位和高地形位是建设用地、耕地和水域的优势分布区,中地形位是林地和草地的优势分布区,未利用地的优势分布从中地形位向低地形位或高地形位转移。3)土地利用演变图谱在地形梯度上差异明显,低地形位是稳定型、前期变化型和后期变化型图谱的优势分布区,土地利用结构较稳定;中地形位不存在优势分布的图谱类型和演变模式,土地利用复杂且变化剧烈;高地形位是各演变类型优势分布的集中区,土地利用多元化。该研究可为河北浅山区生态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 刘欣朱苏加赵艳霞李荣华
-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学信息图谱地形效应
- 基于GIS的土地整治综合分区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划分土地整治综合分区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工作。以邢台市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辅以地理要素相关分析法和主导指标方法,划分了5个土地整治综合分区,分析各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整治存在问题,提出各区的土地整治方向和重点任务。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规划、国土资源综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数据。
- 秦彦杰赵艳霞刘欣尚月敏
- 关键词:土地整治GIS
- 基于生态资源数据库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研究--以河北燕山浅山丘陵区为例
- 本文以河北省燕山浅山丘陵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建立区域性生态资源数据库的大体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与整理、建立拓扑关系、输入属性和注记、数据库检查等关键步骤.利用建立的生态资源数据库对研究区域1987、2000、2010年...
- 武爱彬刘欣赵艳霞秦彦杰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中农户土地权利发展与保护被引量:1
- 2022年
- 如何立足于农户利益和农村农业发展,在农地流转中保护好农户土地权利是关系到农村稳定、农业进步、农民富裕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中农户土地权利的财产性、权益性、社会保障性和发展性的发展和损失风险,提出了保护农户土地权利的对策和建议。
- 赵艳霞徐全洪武爱彬沈会涛张焱
- 关键词:农地流转
- 京津冀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多情景模拟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量化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探索模拟建设用地扩张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未来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和地理空间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VEST)模型和基于栅格的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以2 km网格为基本单元,核算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2000~202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和格局演变,拟合回归了建设用地变化和碳储量变化两者关系,设置不同城市扩张发展情景对京津冀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发展情景下2020~2030年建设用地扩张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2000、2010和202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以C计)分别为2088.02、2106.78和2121.25 Tg,其中林地碳库占比最大.研究期间碳储量减少的网格单元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等大城市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是碳储量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②在建设用地占比10%以上的各等级网格单元区域,建设用地扩张和碳储量变化回归拟合关系良好,两者回归系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③在自然发展、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15%和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30%这3种发展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以C计)分别为2129.12、2133.55和2139.10 Tg.2020~2030年建设用地扩张和碳储量变化两者回归拟合效果均明显优于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回归系数随着建设用地占比等级的增加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在各建设用地占比等级区域,回归系数值均呈现:自然发展情景<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15%发展情景<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30%发展情景.在“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应优先选择建设用地扩张增速降低发展情景,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应优先控制在建设用地占比较高的区域.
- 武爱彬武爱彬赵艳霞赵艳霞秦彦杰刘欣
- 关键词:碳储量建设用地扩张京津冀城市群
- 应用3S获取与分析侧柏人工林空间结构研究
- 2014年
- 采用航模飞机搭载数码相机的方式,在研究区域北京市鹫峰林场上空飞行拍照获得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通过后期影像校正,提取林分中林木属性以及空间属性信息,通过外业调查验证,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P<0.05。选取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等3个指数计算林分的空间结构,分析发现生长状况一般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处于由纯林到弱度混交过渡阶段,均匀分布,侧柏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长状况较好的侧柏人工林处于弱度混交阶段,随机分布,侧柏在林分竞争中处于中庸地位,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阔叶树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武爱彬游先祥赵艳霞秦彦杰刘欣
- 关键词:森林测计学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侧柏混交度角尺度
- 基于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的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对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测度有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碳补偿/减缓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该文基于1995-2018年京津冀区域土地利用和夜间灯光数据,利用碳排放系数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探究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净碳排放量呈现递增趋势,由1995年的12461.78万t C·a^(-1)增至2018年的35706.69万t C·a^(-1),但增速减缓,其中北京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在2010年达到峰值,天津在2015年达到峰值,河北仍处在增长状态;2)碳吸收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燕山—太行山地区,低净碳排放区集中分布在东南平原区,中净碳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农村居民点和环渤海区域,中高净碳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主城区,高净碳排放区主要分布在天津市主城区和石家庄、廊坊、保定等城市市区以及部分县域中心城区;3)碳吸收区域和低净碳排放区域面积占比最大,为90%±2%,但碳排放量主要产生在中高净碳排放区域和高净碳排放区域,由1995年的68.41%升至2018年的87.13%。碳减排措施的综合应用是区域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 武爱彬武爱彬赵艳霞郭小平
- 关键词:碳排放土地利用京津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