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瑾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乳腺
  • 4篇腺癌
  • 3篇乳腺癌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2篇乳房
  • 2篇光谱研究
  • 2篇红外光谱研究
  • 2篇傅里叶变换红...
  • 2篇傅里叶变换红...
  • 1篇旋切
  • 1篇旋切术
  • 1篇增生
  • 1篇诊疗
  • 1篇正常甲状腺
  • 1篇乳房良性肿瘤
  • 1篇乳管
  • 1篇乳管镜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赵瑾
  • 5篇赵红梅
  • 5篇雷玉涛
  • 4篇侯宽永
  • 3篇凌晓锋
  • 3篇周孝思
  • 3篇徐怡庄
  • 3篇徐智
  • 3篇吴瑾光
  • 2篇张元福
  • 2篇高梅娟
  • 2篇刘亚奇
  • 1篇江凌
  • 1篇穆颖
  • 1篇刘溢
  • 1篇张小青
  • 1篇崔立刚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导管内恶性肿瘤的乳管镜下表现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初步总结、分析、探讨导管内恶性肿瘤的乳管镜下表现类型,以提高认识,指导临床乳管镜检查时病变性质的判定。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6月内行乳管镜检查的273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及镜下表现资料,诊断导管内恶性肿瘤13例(乳头状瘤恶变4例),对镜下表现分析、归类。结果13例导管内恶性肿瘤镜下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球形、桑椹形或草莓形,与良性乳头状瘤不易鉴别,本组4例;②不规则形,伴有水泡样改变或葡萄样改变,本组5例;③管壁不规则隆起,本组4例。全组多发肿瘤7例,单发6例。结论①导管内癌镜下表现多样,部分肿瘤与良性病变镜下鉴别困难;②水泡样或葡萄样改变,以及不规则隆起增厚伴周围管壁僵硬在导管内癌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值得进一步的探讨研究;③对乳管镜发现的导管内占位病变,应积极手术;④乳管镜发现乳管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应积极手术。
雷玉涛赵瑾赵红梅侯宽永
关键词:乳腺癌乳管镜
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房良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评价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2月对查体和超声体检发现的205例乳腺肿物(单发肿瘤142例,多发肿瘤63例,其中58例为超声发现的不可触及病灶)行乳腺微创旋切术,应用Mammotome乳房活检系统及11G/8G穿刺针(美国强生公司),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205例共切除356个肿瘤,直径0.3~3.5cm。手术时间1~50min,平均10.2min。术后局部瘀斑22例,血肿19例(3例行血肿穿刺)。术后病理:纤维腺瘤98个,乳腺增生246个,其中154个伴纤维腺瘤样结构,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管状腺瘤1个,囊肿4个。132例随访2~36个月,肿瘤残余4例(3.0%),肿瘤局部及切口美容效果满意。结论体检及超声发现的乳房内良性肿瘤(尤其是同一乳房内多发肿瘤)及超声发现的乳房内不可触及病灶,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可以准确可靠切除,明确诊断,减少漏诊或避免过度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美容效果好。
雷玉涛侯宽永崔立刚江凌赵瑾穆颖赵红梅
关键词:乳腺微创旋切术乳腺良性肿瘤超声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正常和良恶性乳腺组织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法(ATR)检测乳腺手术中切除的4种新鲜离体乳腺组织77例,包括正常乳腺组织18例,乳腺增生13例,乳腺纤维腺瘤21例及乳腺癌25例.用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了上述4类乳腺组织的红外光谱各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结果表明,与蛋白、脂质、糖类和核酸相关的谱带在上述4种不同类型乳腺组织之间均存在高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应用FTIR法可以区分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以及乳腺癌等4种乳腺组织,这将为今后在手术中运用原位在体FTIR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精准手术奠定基础.
赵瑾刘亚奇徐怡庄张元福吴瑾光侯宽永赵红梅雷玉涛周孝思徐智凌晓锋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
立体定位Mammotome穿刺活检诊断乳房可疑恶性钙化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钼靶立体定位麦默通手术在乳房钙化灶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收治的21例未触及乳房肿物的乳房钙化灶病例,年龄28~67岁,平均46.6岁。行钼靶立体定位麦默通穿刺活检手术。结果共切除乳房钙化灶29个。其中15个病灶为局限性簇状钙化灶,直径≤1cm,15个局限性钙化灶均完整切除。4例病人5个病灶病理证实为导管内癌,其余24个病灶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症,7个病灶表现为纤维囊性增生,有3个病灶伴有不同程度的导管上皮增生,1例伴有乳头状瘤形成。术后1例发生了穿刺部位血肿,自然吸收。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9个月,4例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切除,无复发,其余17例穿刺部位无肿块及陈旧血肿,3例复查钼靶未见可疑恶性征象。结论钼靶立体定位引导麦默通穿刺手术诊断乳房钙化灶,准确、微创、安全。
雷玉涛侯宽永刘溢赵瑾赵红梅
关键词:乳腺癌
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体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13R)光谱技术鉴别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的可行性。方法联合运用衰减全反射(ATR)探头与中红外光纤、FTIR光谱分析仪,测定26例乳腺癌患者和34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体表的VYIR光谱,比较两组光谱各个谱带的峰位(P)、相对峰强(I)及半高宽指标(F),总结乳腺癌体表光谱的特征。结果与乳腺良性肿物体表光谱比较,乳腺癌体表光谱中(1)蛋白质酰胺II带P1546发生明显地红移(向低波数移动,P〈0.05);(2)与核酸相关的相对峰强I1256/I1460(P〈0.05)明显升高;(3)与C—H或C-O-H的变角振动的谱带峰位P1303发生明显地红移(向低波数移动)(P〈0.05)。结论乳腺癌体表FTIR光谱与乳腺良性肿物体表的光谱比较,在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相关谱带均有明显差异。
高梅娟徐怡庄赵瑾徐智雷玉涛赵红梅周孝思吴瑾光凌晓锋
关键词:乳腺癌光谱
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新鲜离体组织的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术中快速诊断甲状腺疾病的新方法.方法 联合应用衰减全反射(ATR)探头与FTIR光谱仪,测定34例正常甲状腺、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46例甲状腺癌组织的FTIR光谱,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3组光谱10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29个FTIR参数,找出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光谱差异.结果 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红外光谱在蛋白、核酸、脂类和糖类等多个相关谱带的多个参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通过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或Tamhane's T2法两两比较,进一步研究了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上述FTIR参数的具体变化趋势,主要有:与核酸相关的1 250/cm处峰的半高宽F1250在3类组织光谱中出现递增的变化趋势,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光谱与另外两种组织比较在1 085/cm处的峰位P1085发生了明显的蓝移(向高波数移动),相对峰高I1085/I1460也显著升高.半高宽F1460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表现出了特异性的缩窄.F1120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光谱中相较另外两类显著的增宽.结论 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红外光谱在多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FTIR测定有望成为术中甲状腺组织快速定性诊断的有力工具.
高梅娟刘亚奇赵瑾徐怡庄张小青徐智张元福吴瑾光周孝思凌晓锋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