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亮花 作品数:13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动力学特点 2024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及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尿动力学中心2020年11月至2023年6月尿动力学资料完整的50岁以上男性患者3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压力流率Schaefer列线图将患者分为DU组、BOO组、DU+BOO组和对照组。对组间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DU组67例,BOO组144例,DU+BOO组70例,对照组36例,4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组较对照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膀胱排空率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DU组较BOO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膀胱出口梗阻因子(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DU组较DU+BOO组初始排尿感容量、最大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时腹压增高(P<0.05),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降低(P<0.05)。结论中老年DU男性主要尿动力学特点为充盈期膀胱感觉降低,逼尿肌过度活动比率低和排尿时腹压增高,合并BOO者则残余尿量增多,BOOI和逼尿肌收缩力因子高,而最大尿流率和膀胱排空率低,应及时给予治疗。 张艳 吕磊 张瑞莉 贾亮花 王庆伟 王焱 文建国关键词:中老年男性 膀胱出口梗阻 幼鼠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建立及尿动力学评估 背景和目的: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是由于控制神经出现紊乱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诊断的标准必须存在神经病变。NB为泌尿系统疾病中治疗最复杂困难的临床病症,无论是... 贾亮花关键词: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动力学 病理生理 庆大霉素预防尿动力学检查后尿路感染作用探究 被引量:2 2014年 尿动力学检查常用于评估下尿路功能。但是,其侵入性常会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1]。据报道[2-3],尿动力学检查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30%。许多医院为了预防检查引起的尿路感染,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常规使用抗生素。然而,一些研究[4]显示使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尿动力检查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是否在膀胱测压过程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仍有争议[1-3]。作者观察预防性使用庆大霉素膀胱灌注液灌注膀胱是否可以减少尿动力学检查后尿路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文建国 李曼郁 许盘龙 李婷婷 冯羡菊 贾亮花 吕宇涛 李胜云关键词:庆大霉素 尿路感染 尿动力检查 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影像尿动力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NLUTD)的影像尿动力学和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NNLUTD的患儿。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功能障碍及解剖学畸形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所有患儿进行影像尿动力学和尿常规检查,并依据影像尿动力结果分为4组:尿动力结果正常者(Normal组)、单纯逼尿肌过度活动者(DO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者(DSD组)和逼尿肌活动低下者(DU组)。分析4组患儿临床症状、影像尿动力学结果、尿路感染(UTI)和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比例等。结果共173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103例、女70例,年龄(7.2±3.3)岁。Normal组46例(26.6%),DO组63例(36.4%),DSD组39例(22.5%)和DU组25例(14.5%)。DSD组和DU组VUR比例均高于Normal组和DO组[18例(46.2%)和11例(44.0%)比7例(15.2%)和14例(22.2%),均P<0.05],DO组VUR患儿中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12例(32.4%)比2例(7.7%),P=0.020];DSD组和DU组UTI比例均高于DO组[16例(41.0%)和12例(48.0%)比12例(19.0%),均P<0.05],Normal组、DO组和DU组UTI患儿中女性构成比均高于男性[9例(45.0%)比4例(15.4%)、8例(30.8%)比4例(10.8%)和7例(87.5%)比5例(29.4%),均P<0.05]。DSD组最大逼尿肌压力高于Normal组、DO组和DU组[(95±47)比(43±18)、(56±18)和(12±9)cmH_(2)O,均P<0.05,1 cmH_(2)O=0.098 kPa];与Normal组和DO组两组相比,DSD组和DU组两组残余尿量均较多[(58±38)和(70±62)比(8±8)和(8±7)ml],两组低顺应性膀胱比例均较高[15例(38.5%)和11例(44.0%)比1例(2.2%)和10例(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O组、DSD组和DU组最大膀胱容量均低于Normal组[(178±61)、(184±81)和(194±93)比(256±92)ml,均P<0.05]。4组患儿之间尿急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ormal组、DO组、DSD组和DU组分别为13例(28.3%)、41例(65.1%)、22例(56.4%)和11例(44.0%),P=0.001];4组患儿之间排尿困难比例差异也有� 张艳 张艳平 张瑞莉 贾亮花 王庆伟 王焱 陆伟 文建国关键词:儿童 症状 幼鼠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建立及尿动力学评估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幼鼠高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模型并对其进行尿动力学评估,为临床研究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生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22只健康Wistar雌性大白鼠,体重(200±20)g,4~6周龄,随机分为NB组(n=14)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n=8)。NB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冲击损伤法50gcm)建T12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对照组与NB组术后546d神经损害的表现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结果NB组大白鼠术后出现后肢瘫痪等脊髓损伤表现,对照组(n=8)无神经损伤表现。和对照组相比影像尿动力示NB组逼尿肌无收缩,膀胱最大容量[-maximumbladdercapacity,MBC,(3.93±2.03)ml比(0.081±0.247)ml,P〈0.001]和膀胱顺应性(bladdercompliance,BC,0.093±0.54kg0.022±0.01,Pd0.001)显著增加,逼尿肌漏尿点压(1eakde—trusorpressur,LDP,45.38±12.52比26±3.85,P〈0.001)显著升高。结论采用改良的Alleys法(冲击损伤法50gcm)能建立幼鼠高位脊髓损伤NB模型,尿动力学检查符合NB改变。 贾亮花 文建国 张松 骆效黎 吕宇涛 任川川 张艳莎 张艳关键词:膀胱 神经源性 脊髓损伤 尿动力学 固定胶带+细绳固定法固定导尿管对经皮肾镜取石术男性患者术后感染和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固定胶带+细绳固定法固定导尿管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泌尿系结石男性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对导尿管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试验组对导尿管采用固定胶带+细绳固定法固定。比较2组患者CAUTI发生率以及导尿管外露长度和导尿管相关不适症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研究过程中试验组3例, 对照组1例导尿管留置时间<1周;试验组1例, 对照组2例因大出血改为三腔导尿管膀胱冲冼而退出, 最终试验组纳入51例, 对照组纳入48例。试验组CAUTI发生率为3.9%(2/51), 低于对照组的16.7%(8/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 P<0.05)。插管后第3、5、7天, 试验组导尿管外露长度分别为(17.76 ± 1.41)、(17.12 ± 1.28)、(16.49 ± 1.63)cm, 长于对照组的(16.04 ± 1.96)、(15.81 ± 1.78)、(15.29 ± 1.96)c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0、4.17、3.32, 均P<0.05);插管后第3、5、7天, 试验组导尿管相关性不适症状评分分别为(0.82 ± 0.09)、(0.53 ± 0.07)、(0.49 ± 0.08)分, 低于对照组的(1.17 ± 0.23)、(0.92 ± 0.09)、(0.77 ± 0.1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0、2.88、2.46, 均P<0.05)。结论固定胶带+细绳固定法固定导尿管可降低泌尿系结石患者CAUTI发生率, 增加导尿管的稳定性, 并能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张瑞莉 张艳 贾亮花 张道秀关键词:导尿管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重视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 被引量:3 2015年 小儿排尿功能障碍多见。常见临床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难和遗尿等。正确诊断是成功有效治疗的基础。尿动力学检查的普及显著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水平,已经成为诊断排尿障碍的常用工具。小儿首选无创尿动力学检查包括排尿日记、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及排尿方式观察等。有创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膀胱尿道置管测压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引起排尿异常的常见病有排尿功能发育延迟、泌尿系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过度活动症(OAB)、遗尿症等。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理解发病机制和分类从而科学制定治疗方案。排尿功能障碍除了影响生活质量外,常引起逼尿肌和上尿路继发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重视小儿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治。 文建国 贾亮花关键词:尿动力学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 膀胱过度活动症 遗尿症 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学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学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不伴膀胱出口梗阻组(DU):BCI<100和BOOI<20;膀胱出口梗阻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BOO):BCI≥100和BOOI≥40;和既不伴膀胱出口梗阻又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B):BCI≥100和BOOI<20.对比分析三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323例患者符合以上分组标准:DU组75例,BOO组207例和NDB组41例.DU组和BOO组年龄大于NDB组(P<0.05).DU组较NDB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偏大[(279±80)ml和(238±72)ml],尿不尽(41%和17%),尿线中断(39%和15%)和尿潴留(26%和7%)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110±41)%]偏低(均P<0.05).DU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较BOO组偏大[(279±80)ml和(353±113)ml和(206±67)ml和(281±94)ml],尿线中断(39%和2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6%和6%)和尿潴留(26%和14%)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78±37)%],逼尿肌不稳定(41%和77%),尿急(26%和43%)和夜尿增多(23%和39%)比例偏低(均P<0.05).结论膀胱感觉和膀胱排空率降低、尿线中断、尿潴留和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史是老年男性DU患者主要尿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DU和BOO患者比例随之增高. 张艳 张瑞莉 孟令峰 张艳平 王庆伟 贾亮花 张耀光 窦启锋 文建国关键词:尿动力学 足月儿和早产儿排尿与大脑皮质觉醒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出生后排尿方式的不同以及排尿是否伴随大脑皮质觉醒。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31例足月儿[男20例,女11例,孕龄(38.2±1.2)周,体质量(3.3±0.4)kg,日龄4~16(10.5±3.6)d]和33例早产儿[男19例,女14例,孕龄(32.1±1.6)周,体质量(1.7±0.3)kg,日龄4~16(11.2±3.1)d]。新生儿均配带动态脑电图及心电监护。观察新生儿在4 h 内(早上8点至12点)自由排尿情况,记录2组新生儿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肢体活动及液体总入量以及排尿开始前后5 s 及排尿开始前后30 s 脑电图、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皮质觉醒定义使用国际儿科觉醒工作组制定的标准。结果共记录184次排尿。其中早产儿每次排尿量、肢体活动百分比分别为(21.8±7.9)mL 和(41±21)%,显著小于足月儿[(26.4±8.7)mL 和(62±19)%](t =3.75、4.20,P 均﹤0.05);而早产儿残余尿量和排尿次数分别为(1.7±0.9)mL 和(3.2±1.1)次,显著大于足月儿[(1.2±0.7)mL 和(2.6±0.9)次](t =2.47、2.38,P 均﹤0.05)。2组新生儿排尿均发生在静态睡眠期(QS);足月儿心率在排尿开始前后5 s 分别为(152±6)次/ min 和(152±5)次/ min,高于排尿开始前30 s[(147±6)次/ min](t =5.30、5.76,P 均﹤0.05)。脑电图频率在排尿开始前后5 s 分别为(2.6±0.1)Hz 和(2.6±0.1) Hz,高于排尿开始前30 s[(1.5±0.1)Hz](t =70.0、70.0,P 均﹤0.05)。早产儿排尿开始前后5 s 心率、脑电图频率与排尿开始前30 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新生儿呼吸频率在排尿开始前后均无明显改变(P ﹥0.05)。结论足月儿和早产儿排尿方式明显不同,足月儿排尿多伴大脑皮质的觉醒,而早产儿不伴大脑皮质觉醒,提示早产儿的膀胱功能及其 张艳 文建国 王静 任川川 吕宇涛 贾亮花 文建军 孙素珂关键词:排尿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全国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协作组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5年 经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常委会批准,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全国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协作组成立会议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9月11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全国30多家医院100余名相关专业医生和护士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王维林教授、前任主任委员孙宁教授及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2014年会执行主席夏慧敏教授分别到会讲话,对成立全国小儿尿动力和盆底协作组表示热烈祝贺并寄予厚望,号召全国有志于从事小儿外尿控和盆底疾病研究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该项工作,为我国该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工作与国际接轨贡献力量。 孙素珂 李云龙 贾亮花关键词:小儿外科 盆底疾病 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