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迎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大熊猫
  • 7篇自然保护
  • 7篇自然保护区
  • 7篇保护区
  • 6篇卧龙自然保护...
  • 4篇栖息
  • 4篇栖息地
  • 3篇大熊猫栖息地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群落
  • 2篇野生大熊猫
  • 2篇种群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林隙
  • 1篇野化
  • 1篇野化培训大熊...
  • 1篇针阔混交

机构

  • 10篇中国保护大熊...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谭迎春
  • 7篇张和民
  • 7篇黄金燕
  • 7篇周世强
  • 6篇周小平
  • 6篇王鹏彦
  • 3篇杨建
  • 2篇丁易
  • 2篇葛剑平
  • 2篇刘丽娟
  • 2篇杨娟
  • 1篇张贵权
  • 1篇李德生
  • 1篇张亚辉
  • 1篇黄炎
  • 1篇王伦
  • 1篇汤纯香
  • 1篇魏荣平
  • 1篇刘斌

传媒

  • 3篇四川林业科技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四川动物
  • 1篇林业科学
  • 1篇云南环境科学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期间的生境动态分析被引量:9
2000年
综述和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的生境结构与动态特征及大熊猫的适应性 ,冷箭竹的不同竹林阶段 ,其种群密度、生物产量、生长习性和竹丛盖度截然不同 ,从而导致乔木树种的更新 ,数量的涨落 ,草本地被层植物组分的增减 ,以及大熊猫觅食行为的改变。
周世强张和民杨建黄金燕谭迎春
关键词:大熊猫种群监测自然保护区
全文增补中
野化培训大熊猫食物利用率的初步研究
采用"样方法",详细调查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一期培训圈中15个月内对主食竹种拐棍竹(F.robusta)的采食情况、残桩和残尖数量,通过建立拐棍竹不同龄级地径和株高与重量、残桩地径和高度与残桩和残尖重量之间的...
周世强黄金燕刘斌张亚辉谭迎春周小平黄炎李德生张贵权魏荣平汤纯香王鹏彦张和民
文献传递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Ⅳ.人为干扰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角度研究人为干扰(主要是森林采伐)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采用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SPSS 13.0统计软件调查和分析了64个植物群落数据。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影响着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尤其是影响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组分。不同采伐方式中皆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择伐与原始森林,物种数平均分别是原始林20.78±9.07、皆伐27.69±7.75和择伐26.62±8.81,但仅物种数和Margelef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同采伐时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波动性较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明显高于其他年代和原始森林,这不仅与采伐方式有关,而且同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生命规律联系紧密,其各指数之间的统计假设检验结果与不同采伐方式相同。
周世强黄金燕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张和民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物种多样性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隙干扰特征被引量:12
2004年
林隙干扰对森林的结构和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对五一棚周围林隙干扰格局和林隙特征进行了 3条样线调查 ,样线总长度为 4 .4km。结果表明 :1)本区以小型林隙干扰为主 ,林隙平均密度为 12 .5个·km-1,林隙的分布格局在阳坡和山脊为集聚分布 ,阴坡近均匀分布 ;林隙形成木以针叶树为主 ,岷江冷杉 (Abiesfaxoniana)、铁杉 (Tsugachinensis)和糙皮桦 (Betulautilis)在形成木的数量和径级组成上均居前列。 2 )林隙形成木的腐烂等级分布揭示出林隙形成木的形成方式和种类组成均随时间变化。表现为针叶树组形成木对林隙的贡献随时间降低 ,阔叶树组反之 ;砍伐和倒木是早期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 ,而枯立和折干是近期林隙形成的主要方式。 3)林隙木形成方式关联度分析结果为砍伐与倒木、折干与倒木之间存在显著负关联 ,林隙其它各形成方式之间的关联不显著 ,但砍伐与其它形成方式的负联结系数均较高。
杨娟刘丽娟葛剑平丁易谭迎春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
圈养大熊猫在兽舍与半野外条件下的行为和习性的初步比较被引量:18
2005年
20 0 3年7月8日~2 0 0 4年7月7日,用聚焦动物法和点取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首次进行放归前期野化培训的两岁龄大熊猫双胞胎之一“祥祥”,及其对照个体大熊猫双胞胎之二“福福”(生活在传统兽舍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观察数据进行定性分析。χ2 适合度检验表明:1 在不同的环境下,大熊猫的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取食、机械行为、人为干扰和寻食行为所占时间不同;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不同。2 行为多样性指数不同。3 在不同环境下,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也是有差异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竹子的利用;二是对不同区域的利用。培训结果表明,影响将来放归的重要因素是圈养条件下形成的机械行为和对人及人工食物的依赖性。因此,在将圈养出生的大熊猫真正放归野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周小平谭迎春宋仕贤王鹏彦张和民Ronald R.Swaisgood
关键词:大熊猫生态习性
卧龙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被引量:13
2007年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周围的针阔混交林由于历史原因破坏严重,长期以来自然恢复较差。为调查该区林隙更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林隙样线调查方法研究了该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的种类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不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桦木(Betula spp.)更新受地形影响较大,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受土壤因素影响显著,杜鹃(Rhododendron spp.)更新则受地形因子和林隙形成木的特征影响显著;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受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由此推测,林隙大小并非影响该区林隙更新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娟葛剑平刘丽娟丁易谭迎春
关键词:林隙更新主成分分析
卧龙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Ⅰ.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2
2003年
本文应用植物群落学理论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优势树种以及生活型谱等特征。结果表明:卧龙大熊猫主要栖息于以铁杉、岷江冷杉、麦吊云杉、四川红杉、西南樱桃、华西枫杨、连香树、疏花槭、川滇长尾槭、水青树、领春木、红桦、糙皮桦等树种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内。栖息地群落中分布的常见种子植物有72科182属413种,其中裸子植物12种,双子叶植物362种,单子叶植物51种;且以松科、桦木科、槭树科、杜鹃花科、忍冬科、蔷薇科、杨柳科、五加科、竹亚科、虎耳草科、菊科、毛茛科、荨麻科、禾本科等科植物构成优势组合,占组成植物总数的56%以上。从植物地理成分分析来看,无论是科分布型,还是属分布型,大熊猫栖息地植物都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占47 2%和48 9%。植物群落生活型谱中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达54 96%,反映出大熊猫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具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的特点。
周世强黄金燕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张和民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
GIS在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栖息地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4年
本文初步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及其栖息地监测方面的应用方法,包括野外取样、定位、数据收集、室内资料整理、基本图层数字化、数据统计、卫星照片解译以及监测与栖息地专题图的制作,同时指出了提高卫片解译精度的有关问题。
周世强杨建王伦谭迎春黄金燕张和民王鹏彦周小平
关键词:GIS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动态栖息地
人为干扰对四川红杉人工林分结构及生物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四川红杉(Larixmastersiana)为松科落叶松属植物,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树种,它仅分布于岷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地区,多散见于云、冷杉林缘或溪边[3,9]。对于四川红杉原始林分的林学特征和人工林分的结构、生长规律、生物量和生产力均有研究,而且对其育...
周世强黄金燕谭迎春杨建
关键词:红杉人工林林分结构生物产量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被引量:53
2007年
根据64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不同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H′、D和均匀度指数Jsi基本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常绿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而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温性针阔混交林。在不同的植物群落中,由于地形地势、坡度、土壤、水热条件等原因,其物种多样性指数不同,但其多样性测度指标除物种丰富度外均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随海拔的升高,大熊猫栖息地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变化先增加,然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坡度不是影响卧龙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不同的坡向其物种丰富度S变化为西>北>东>南,物种多样性指数H′、D呈现西>南>北>东的递降格局,均匀度指数Jsi呈现南>西>东>北的递降格局。在不同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化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且42·9%群落中乔木层大于灌木层、64·3%群落中乔木层大于草本层、92·9%群落中灌木层大于草本层,落叶针叶林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但其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大于草本层。在同一或不同生长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大体一致。
黄金燕周世强谭迎春周小平王鹏彦张和民
关键词: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