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乾
- 作品数:63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功能性纳米稀土荧光微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荧光性稀土荧光纳米微粒(Lanthanide FluorescenceNanoparticles,简称LFNP)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它以强荧光性稀土配合物为发光中心,采用硅胶化学包裹成...
- 袁景利谭明乾叶志强王桂兰
- 文献传递
- 一种铽配合物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溶液中单线态氧(<Sup>1</Sup>O<Sub>2</Sub>)的测定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铽配合物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及其应用,是以三价铽离子Tb<Sup>3+</Sup>与含有可与单线态氧分子特征反应的蒽...
- 袁景利谭明乾王桂兰
- 文献传递
- 可视化微囊化细胞共培养分离体系的建立
- 2013年
- 细胞微囊化共培养在细胞诱导分化、细胞增殖调节和提高细胞代谢物产量方面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技术。两种微囊化细胞的可视识别和分离在共培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作为磁性介质,顺磁四氧化三铁纳米粒(Fe3O4nanoparticles,Fe3O4NPs)可用于实现对微囊的磁场驱动分离。该研究通过微胶囊膜内装载亲水四氧化三铁纳米粒(water soluble Fe3O4nanoparticles,W-Fe3O4NPs),同时使用荧光壳聚糖成膜,制备荧光可视顺磁性海藻酸–壳聚糖(alginate-chitosan,AC)微胶囊,用于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系(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共培养细胞可以经荧光信号加以识别并利用磁场驱动加以分离。所构建的荧光可视顺磁性CHO细胞微胶囊在细胞微囊化共培养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 吴昊马颖单爽谭明乾马小军
- 关键词:细胞共培养
- 一种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碳量子点(Carbon dots简称CDs)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以甲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原料,BSA的氨基与甲酸的醛基的摩尔比为1:1,水热法合成,首先甲酸的醛基与BSA的氨基缩合生成碳氮双键,...
- 谭明乾李欣彤马小军
- 文献传递
- β-二酮-三价铕配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β-二酮-三价铕配合物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是由可与硅酸酯共聚合的单体,与三价铕-β-二酮类荧光配合物于有机溶剂中发生共价键合反应,然后其再与硅酸酯发生共聚,形成的功能性纳米稀土荧光微粒;所述三价铕离...
- 袁景利谭明乾海晓丹王桂兰
- 文献传递
- 一种稀土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上转换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是由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与Au纳米形成异质的功能性荧光纳米微粒;所述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NaYF<Sub>4</Sub>:Yb<Sup>3+</Sup>/Er<Sup>3+...
- 马小军谭明乾单爽
- 文献传递
- 壳聚糖基自组装近红外荧光纳米粒及小动物活体成像
-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成像手段,因其具有组织穿透能力强、背景荧光干扰低、成像灵敏迅速等优势,在肿瘤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作为近红外染料的载体,可以显著地提高光稳定性和荧光...
- 谭明乾吴昊马小军
- 肿瘤靶向MRI/NIR双模态自组装探针的构建及基于新型粗粒化分子模型的理论探索
- 靶向MRI/NIR多模态探针可以有效地兼顾MRI高空间分辨率以及NIR成像灵敏、快速等优势,在医学基础研究和肿瘤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解决MRI成像对比度差、近红外光学成像穿透能力低以及肿瘤识别缺乏特异性等核心...
- 谭明乾沈虎峻郭昕高倩
- 一种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活细胞中单线态氧成像测定的新型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该荧光探针是三价铕离子Eu<Sup>3+</Sup>与有机配位体[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
- 袁景利宋波王桂兰谭明乾
- 文献传递
- 一种功能性纳米铽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纳米硅胶为基质,内包铽荧光配合物并且在纳米硅胶表面带有活性氨基的具有强荧光性的功能性纳米铽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应用方法。它以三价铽的强荧光性配合物为发光中心,采用与硅酸酯与氨基烃基单...
- 袁景利叶志强谭明乾王桂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