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安 作品数:44 被引量:158 H指数:9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蝇蛆疗法在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10年 早在16世纪中叶,人们就发现在感染的战伤创面上孳生的蝇蛆非但不会加重创面感染,反而有利于创面愈合。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科学家们发现创面治疗中的蝇蛆能够吸收、分解创面上的坏死组织,却对创面周围的正常组织没有任何损伤作用,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加快创面愈合。 许永安 付小兵关键词:创面感染 创面愈合 坏死组织 ICU内严重创伤患者死亡和自动出院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分析ICU内严重创伤患者死亡和自动出院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急诊ICU内死亡及自动出院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动出院的状况分为濒死出院(病死人群)、病情恶化出院及好转出院,分析每年转归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比较2003-2005年、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三个阶段的上述情况及总病死组、恶化出院组及总病死+恶化出院组的特征变化. 结果 (1)9年共有3 343例严重创伤患者收住急诊ICU,其中死亡231例(6.91%),包括院内死亡135例(4.04%)和濒死出院96例(2.87%);自动出院221例(6.61%),包括病情恶化出院175例(5.23%),好转出院46例(1.38%).最终452例纳入分析.(2)9年间院内病死率、濒死出院率及总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恶化出院率呈上升趋势(x2=15.305,P>0.05),但总病死+恶化出院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03-2005年、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三个阶段分别收治687例、1 143例和1 513例,其中总病死组、恶化出院组、总病死+恶化出院组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升高,GCS下降.总病死率从11.06%降至4.63%(x2=31.174,P<0.01),恶化出院率从2.77%升至6.35%(x2=12.203,P<0.01),总病死+恶化出院率由13.83%下降至10.97%(x2=4.09,P>0.05). 结论 2003-2011年医院急诊ICU的严重创伤救治水平呈提高趋势,恶化出院的比例增加且伴有年龄增大现象.自动出院对创伤救治效果的评价有较大影响,需引起重视. 苏玲敏 陈中伟 许永安 张茂关键词:多处创伤 重症监护病房 出院 病死率 老年创伤凝血功能异常与静脉系血栓风险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3年 老年创伤患者数量逐年增多,其发生创伤性凝血病(TIC)等各种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而创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并发静脉系血栓(VTE)也同样常见,这都影响老年创伤患者的救治策略及预后。由于创伤性凝血功能紊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TIC等创伤相关凝血功能紊乱和VTE形成之间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老年创伤凝血状态、TIC发病机制与治疗以及VTE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老年创伤血栓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金禹辰 许永安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 血栓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ALI/ARDS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2024年 间充质干细胞(MSC)因其显著的免疫调节能力及再生能力,已在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领域显示出巨大前景,特别是在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中表现出极高的应用潜力。ALI/ARDS均为严重的肺部炎症状态,常导致高病死率。MSC能通过分泌MSC来源的外泌体(MSC-EXO)——一种富含蛋白质、RNA及其他生物分子的微小囊泡发挥其治疗效应。在ALI/ARDS治疗中,MSC-EXO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包括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以降低炎症反应,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促进细胞存活,及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与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以支持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等。因此,MSC和MSC-EXO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开辟了新的治疗策略,也为深入理解ALI/ARDS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视角。 丁洪波 季晓珍 许永安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核转录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酪氨酸蛋白激酶 外泌汗腺汗液分泌离子通道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2年 汗腺在人体皮肤中分布广泛,其中外泌汗腺主要起散热排汗作用。汗液分泌由神经系统调控,包括分泌部分泌与导管部重吸收2个过程,涉及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Best2蛋白、水通道蛋白5、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上皮钠离子通道等多种离子通道和蛋白。该文将对涉及外泌汗腺汗液分泌的神经传导体系、各类离子通道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损伤汗腺再生修复及干细胞转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沈嘉生 许永安关键词:离子通道 皮肤 神经调控 肝素结合蛋白、总胆红素和白细胞计数联合预测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的效能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脏器功能指标对严重创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警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评价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多发伤并完成HBP检测患者184例,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89)和非脓毒症组(n=95),追踪患者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n=43)和非死亡组(n=141)。连续测定患者HBP水平,比较两组HBP峰值差异,评估其诊断脓毒症的效力,以HBP峰值的中位数为界值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相关性,评估HBP单独及联合总胆红素(TBil)及白细胞(WBC)评估预后的效力。结果:(1)脓毒症组(n=89)与非脓毒症组(n=95)HBP的峰值(71.7±68.6 vs 52.5±56.1)无显著差异(P=0.051)。(2)184例患者中HBP峰值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244,P<0.01),与TBil水平呈正相关(r=0.241,P<0.01)。(3)TBil水平、WBC计数及PCT水平独立诊断脓毒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618、0.631和0.718,三者联合AUC为0.684,诊断敏感度为60.7%,特异度为71.6%(P<0.05)。(4)死亡预后相关分析显示:高HBP水平组患者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低水平组(30.4%vs 16.3%,P<0.05);WBC计数值也是死亡组显著高于非死亡组(17.5±6.9 vs 12.8±4.7,P<0.01),尤其合并脓毒症者,该值有显著差异(P<0.01)。HBP峰值、TBil水平、WBC计数、SOFA评分及APACHE-II评分对预测脓毒症死亡预后的AUC分别是:0.618、0.603、0.719、0.823及0.811,HBP联合TBil及WBC评估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750,评估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74.5%(P<0.05)。(5)三者联合评估在预测脓毒症预后效力上与人工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P、TBil及WBC三者联合用于评估多发伤患者发生脓毒症风险的预测效力较高,对于合并脓毒症的外伤患者死亡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何黎 伍莹 季晓珍 甘榜佳 唐劲涛 张琴琴 应健智 许永安关键词:脓毒症 严重创伤 总胆红素 白细胞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构建与实践 2024年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证主场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团队运行模式与演练反应时间);最终通过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医疗服务效果(数量、病种、转运等)验证该保障方案可行性与效能。结果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团队包含管理团队与运行团队,其中44名医护人员(22名医生、22名护士)组成运行团队主体;并布置到16个保障位点,保障位点位配备16名志愿者用于辅助医疗人员完成患者急症识别与转运。此外,在观众医疗区的网格化区域内总共设置300名医疗观察员,用于满足观众突发急症的快速识别、干预、与保障点位医疗团队协作诊疗。网格化立体覆盖的医疗保障人员可以实现在接到任何保障需求后均能2 min内到达患者所在区域、8 min转运到救护车待命点、10~20 min内将患者转运至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保障团队共接诊患者3742人次,场馆区内点位与医务室转诊9人次,完成场馆区—医疗定点医院间转诊83人次。结论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医疗保障;为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许永安 朱苏南 冯佳 杨旻婓 吴培林 李俊毅 管伟华 徐善祥关键词:亚运会 急诊医疗服务 人不同SP-B基因亚型对于细菌性肺炎的易感性差异 许永安基层医院206例重度低钾患者超剂量口服补钾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年 目的 研究超剂量口服补钾对重度低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仙居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206例重度低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口服补钾剂量分为超剂量组93例,常规剂量组113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补钾3、6 h后超剂量组血钾均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剂量组总补钾时间及补钾总液体入量少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57、22.268,P<0.05)。补钾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口服补钾剂量与3、6 h血钾水平呈正相关(r=0.870、0.850,P<0.01),与总补钾时间、补液量、心衰发生率呈负相关(r=-0.738、-0.691、-0.148,P<0.05)。结论 基层医院超剂量口服补钾对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安全、有效。 刘启茂 沈嘉生 章曙 康洋波 杨琦 许永安 无关键词:口服补钾 低钾血症 疗效 安全性 不同年龄严重创伤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严重创伤死亡患者的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08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儿童组(≤14岁)47例,成年人组(>14~50岁)171例和老年组(>50岁)90例。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评估三组患者基于性别的死亡率差异,非线性回归评估年龄和性别持续增加对预测生存率的双向交互作用。结果交通事故是成年人组男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58.93%,χ^(2)=7.95,P=0.027),跌倒是老年组男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57.36%,χ^(2)=8.63,P=0.001)。成年人和老年组女性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成年人组:男性(24.39±4.17)分,女性(26.32±4.31)分,t=2.84,P=0.005)。老年组男性患者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呼吸衰竭:男性28.68%,女性14.75%,χ^(2)=4.37,P=0.036;循环衰竭:男性27.13%,女性13.11%,χ^(2)=4.64,P=0.031;神经精神障碍:男性20.93%,女性8.20%,χ^(2)=4.79,P=0.029;呼吸感染:男性31.78%,女性18.03%,χ^(2)=5.55,P=0.047;其他感染疾病:男性28.68%,女性13.11%,χ^(2)=0.69,P=0.018)。对协变量调整后,老年组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OR:1.261,95%CI:1.185~1.343,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性别创伤后的预测存活率也同样降低,>50岁男性的预测存活率下降更为明显(交互P=0.051)。钝性和严重头部创伤患者中,>50岁患者与年龄相关的死亡率下降与性别间具有强交互作用(交互P=0.002)。穿透性创伤患者中,不同性别的预测存活率具有微弱交互作用(交互P=0.192)。结论创伤后死亡率的年龄相关变化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岁的人群中,男性患者有相对较高的死亡风险。 章曙 许永安 应健智关键词: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损伤严重程度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