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馥谣
- 作品数:33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大连市社科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2021年
- 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全球新闻传播学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了历史性机遇。媒介融合带来了数字媒体技术、创意思维的交叉与碰撞,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形成了传播学人才培养中的“创意潮”。随着“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规划的提出,新型传播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探索已成为高校传媒院系的自觉行动。
- 蔡馥谣
- 关键词:媒介融合传播学教育改革创意
- 论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系列文化对于华莱坞的借鉴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将电影系列化是制片方们常用的一种分担产品风险的商业手段,但华莱坞的系列电影在近年快速增长的银幕数和上座率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未能像好莱坞的引进片那样持续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其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系列影片结束在所谓的"2"时代。从系列电影的商业开发和文化生产的角度入手,梳理中美两国在系列影片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和好莱坞在该领域繁荣的根源,深入思考华莱坞系列电影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 王誉俊蔡馥谣
- 关键词:系列电影商业文化
- 新历史主义批评视角下明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的解读
- 2024年
- 《奉天命三保下西洋》是一部基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创作的明代宫廷杂剧,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观点中的“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对该杂剧进行分析,挖掘文本诞生的历史语境,发现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蕴含着当时宦官群体对自身形象的构建,同时该杂剧完整的故事线也为后人了解郑和下西洋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叙述。
- 蔡馥谣覃钰清
- 关键词:郑和下西洋新历史主义宦官杂剧
- 中华文化“走出去”之新想象——吴飞教授访谈录
- 2019年
- 嘉宾介绍:吴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专业委员会会长。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高级访问学者。中山大学特聘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钱江学者。曾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 蔡馥谣吴秀峰吴飞
-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公共外交中华文化
- 中国对俄国家形象传播的提升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国家形象属于国家软实力的范畴,是一国迈入国际社会的"名片",代表着国家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体现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近邻,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中俄两国相互彼此关注,互为借鉴。两国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升,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因此,提升俄罗斯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建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张恒军蔡馥谣
-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
- 德国媒体视阈下的“一带一路”解读
- 2017年
- 本文以德国主流新闻媒体之——焦点在线网站(Focus Online)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网站新闻搜索引擎,对焦点在线网站有关'一带一路'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梳理和评析,通过焦点在线网站对于'一带一路'报道的态度及倾向性、以及专题封面报道的分析从而探究德国媒体为受众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 蔡馥谣
- 关键词:德国媒体一带一路
- 西方新闻周刊镜像下的中国形象——基于1949-2013年德国《明镜》周刊封面的中国符号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形象不仅是传播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塑造的结果。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促进国家间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德国《明镜》周刊封面上的中国符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刊自1949年至2013年共50幅涉及中国符号的封面图片,通过对《明镜》周刊封面上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出现的中国符号的研究,勾勒出《明镜》周刊镜像下的中国形象。
- 蔡馥谣
- 关键词:德国媒体《明镜》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大事记(下)
- 2018年
- 《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播报告》主要分析了近3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华文化的传播现状。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
- 蔡馥谣曹波
- 关键词: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 提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力的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带动中国价值观向其他国家传播,应利用好这个难得机遇,加强提炼和阐释,向他国人民以适宜的形式讲述中国的价值观,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让其他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从而获得真正的认同。
- 蔡馥谣
- 关键词:一带一路
-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喜与忧——著名传播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洪浚浩教授访谈
- 2018年
- 洪浚浩教授,1995年获得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正教授(终身)、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出国以来,洪浚浩教授已出版中英文著作多部,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70余篇,并应邀担任美国出版的英文五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传播与媒介方面的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卷本《传播学新趋势》的主编,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一书的联合主编。洪浚浩教授的主要教学与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与国际政治、传播与社会发展,以及新媒体、新传播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2017年5月27日,洪浚浩教授应邀来到大连外国语大学参加首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大连论坛,并在会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软实力世界排名的几点思考'的演讲。借此机会,笔者有幸采访洪浚浩教授,近距离聆听智者的声音,感受大师的风采。本篇访谈中,洪教授用生动幽默的话语向我们阐释关于中国软实力的思考,指出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化如何'走进去'以及国际传播未来趋势等问题的看法。
- 蔡馥谣汪韵
- 关键词:传播学中国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