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并囊性变1例报告及文献分析
- 2018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胎儿)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儿在胎儿期(37周)时,其母B超产检发现胎儿颅内囊性占位。出生后5个月行手术切除治疗,术中病理检查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儿恢复较好,随访1年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新生儿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与其他年龄组患者有所不同,其更容易表现为出血、头颅径增大等,少有癫痫发作。提高产前诊断率,尽早行手术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 孙腾宇侯现增范晓勇黄传江刘广存
- 关键词:新生儿胎儿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 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眼为对象,分别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切35例,次全切10例。术后视力改善54只,无明显变化24只,恶化12只。统计分析显示术前视盘改变、肿瘤与视神经关系、侵及方向、年龄、视力下降时间及程度、肿瘤大小、质地及切除程度与术后视力改善密切相关(P〈0.05)。结论术前视盘改变、肿瘤与视神经关系、侵及方向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最主要的因素。
- 王传伟范晓勇宁丽萍曲福军杨扬刘玉光
-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显微外科手术单眼
- 替莫唑胺缓释系统的构建及体外抗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制作一种安全有效的替莫唑胺(TM)缓释系统,使药物稳定释放,减少突释现象,减少局部使用时的神经毒性。方法首先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TM/聚碳酸亚丙酯(PPC)纺丝膜,探论其制作条件,分析纤维直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等参数。然后将部分纺丝膜用海藻酸(ALG)包被,在体外观察两种膜片的药物释放速度及对C6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TM/PPC缓释系统仅在纺丝距离为15~20 cm、纺丝电压为10~15 kV、聚碳酸亚丙酯质量浓度为8%时可以纺出均匀平滑的纺丝膜。纺丝纤维直径约为3μm,持续释放时间为12 d。通过包被ALG,能明显减少突释的发生。两种纺丝膜在体外实验中均显示出较强的持续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能力。结论通过电纺丝方法制作替莫唑胺缓释系统切实可行。通过包被海藻酸,可以减少突释现象,使药物释放曲线更为平缓。
- 姚军齐宏旭范晓勇倪石磊王建刚李新刚
- 关键词:替莫唑胺聚碳酸亚丙酯电纺丝胶质瘤海藻酸
- Biodegradable microfibers deliver antitumor temozolomide to Gfioma C6 cells in vitro
- Objective To develop effective implants for delivery of 3,4-dihydro-3-methyl-4-oxoimidazo[5,1-d]-as-tetrazine-...
- 倪石磊范晓勇王建刚齐宏旭刘玉光李新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