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肯
- 作品数:25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GM-CSF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 2008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AMI患者30例,AMI后8,16,24,36,48h及3,4,5,6,7d分别测定血清GM-CS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在AMI1周后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从30例患者中选取5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且LVEF〈40%的患者作为亚组,描述心梗后GM—CSF时间相;并分析30例患者血清GM—CSF峰值与心梗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GM—CSF在AMI后8h开始逐渐升高,36~72h达高峰,在以后7d的测量中均保持较高水平。GM—CSF峰值与CK—MB峰值呈正相关(r=0.56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血清GM—CSF水平增高与心功能呈负相关。
- 付真彦马依彤杨毅宁黄定艾尔肯张建发刘芬
-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心肌重构
- 原位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低氧血症防治的探索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06/2002—02我院5例原位肝移植(OLT)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病人围术期发生的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OLT围术期的低氧血症的氧治疗措施。结果 围移植期存活4例,死亡1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急性排斥反应、肾衰等。结论 减少外科手术并发症是提高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以及长期存活的关键.呼吸“泵”衰竭是术后低氧血症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氧疗和机械通气是治疗肝移植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措施。
- 王在义百合提艾尔肯于朝霞温浩张跃新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手术方法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应用指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7~53岁,平均37.1岁.术前后凸角为54°~138°,平均78.3°;2例合并侧凸,角度分别为31°和24°;1例伴随侧方移位.7例合并脊髓损害,2例为C级,5例为D级,2例表现为马尾及神经根损害.结果手术时间为215~325min,平均265 min,术中出血450~2200 ml,平均1100ml.术后结果满意,14例为优,2例为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均获显著改善.术后后凸角度为0°~67°,平均28.5°,矫正率63.6%,侧凸和侧方移位基本矫正.随访14~52个月,平均26.3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明显矫正度丢失,融合良好.结论对胸、腰椎结核并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术是一较为有效、可行的方法.与联合前、后路手术比较,该技术减少了创伤且有更好的畸形矫正效果.
- 盛伟斌华强曹力艾尔肯欧阳甲徐小雄盛军
- 关键词:后路病灶清除后凸畸形楔形截骨胸腰椎结核矫形治疗
- 大鼠慢性颈髓损伤后颈髓中IL-1β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在慢性颈髓损伤大鼠颈脊髓中的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4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模型组),破坏大鼠颈椎后柱稳定性建立慢性颈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μ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B组(药物干预组),建立模型后立即腹腔注射IL-1受体阻滞剂(IL-1Ra,1mg/μl)10μl,以后每周注射一次;C组(对照组),切开颈椎后方皮肤后即缝合。分别饲养3、5个月后,腹腔麻醉取C4~C6脊髓。免疫组化法测定颈脊髓IL-1β的表达,TUNEL法测定颈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定量RT-PCR分别测定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结果:相同时间点颈脊髓IL-1β的表达A、B、C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同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5个月时A、B、C三组神经细胞凋亡数分别为32.38±4.75个、16.56±3.89个、1.82±0.64个,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颈脊髓caspase-3的蛋白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使用IL-1Ra后,其表达明显减弱(P<0.05)。caspase-3 mRNA含量(拷贝数取对数)3个月时A组为8.46±0.32,B组为8.30±0.26,C组为7.95±0.36;5个月时A组为8.92±0.85,B组为8.50±0.78;C组为8.05±0.46,相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IL-1β在大鼠慢性颈脊髓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有异常表达,其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3基因参与诱导细胞凋亡。
- 宋兴华曹力艾尔肯徐小雄盛伟斌张克远盛军刘大鹏温浩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阻滞剂
- 血清脑利尿钠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
- 目的探讨血清脑利尿钠肽(BN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06年7月因胸闷、胸痛在我中心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38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58例,年龄(60.58±10.22)岁。...
- 李维华马依彤马翔杨毅宁艾尔肯贾志豪陈铀
- 文献传递
- 卡维地洛合用胺磺酮在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 2003年
- 目的:对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卡维地洛加用胺碘酮治疗以改善心功能,控制室性心律失常以延长病人寿命、减少再住院次数及减少死亡率。方法:病人选择为2001年5月至2002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38例(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5±7.8(20~76岁)。心功能NAYH分级均为3~4级。伴频发室性早搏者33例,阵发性室速者5例,在常规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在24小时内加用胺碘酮控制室早或室速,心功能提高一个级别后加用卡维地洛;观察心律及心率、QT间期,血压,心脏B超,及对卡维地洛及胺碘酮的耐受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LVEF从21.6±10.3%提高至33.0±12.1%(P<0.05)。CI从1.98±0.8提高到2.4±0.4min^(-1)×m^2(P<0.05)。左室舒张内经缩小(6.8±1.2 cm;6.0±0.9 cm)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从17.6±0.8提高到23.4±0.7mmHg,心率得到控制,89.4±12.3减低至58.3±12.1次/分,QT间歇0.22±0.10延长至0.41±0.09ms;33例(89.2%)在治疗中均能良好的耐受用药;复发率24.3%;再住院率48.6%。结论:心衰合并非低钾性室性心律失常者,胺碘酮合用卡维地洛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减少病人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改善心功能及减少病人再住院次数、延长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徐新娟祖菲娅匡政宇艾尔肯王桂娟
- 关键词:卡维地洛胺磺酮心衰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症
- 脊柱包虫病的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25例脊柱包虫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所有病例经病灶清除手术,部分病例行自体骨、同源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填塞。术前及术后口服阿苯达唑(片剂或原粉每日20mg/kg;阿苯达唑脂质体每日10 mg/kg)3个月,预防复发。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影像学及免疫学特点,对诊断、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15年,平均3.6年;11例复发(6l%),其中颈椎1例,复发3次,胸椎4例,腰椎2例,骶椎4例。25例脊柱包虫中16例有神经症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3例,D级9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脊柱包虫病X线和CT表现易误诊为结核、转移瘤、骨巨细胞瘤或骨囊肿等, MRI有助于脊柱包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清学检查仍是确诊的主要方法。脊柱包虫病伴脊髓压迫症状采用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但病灶不易彻底清除,即使配合药物化疗也容易复发。
- 宋兴华刘大鹏温浩曹力艾尔肯徐小雄
- 关键词:包虫病脊柱
-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外科治疗一例被引量:3
- 2008年
- 马依彤杨毅宁马翔黄定霍强王疆艾尔肯
- 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封堵术后介入
- 包皮带蒂皮瓣修复全阴囊Ⅲ度烧伤1例
- 2000年
- 沙力木江冯德华亚森艾尔肯
- 关键词:烧伤阴囊
- 小肠间质瘤1例被引量:1
- 2002年
- 艾尔肯孙绪荣李白艳
- 关键词:腹痛影像学表现病理诊断小肠间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