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少龙

作品数:34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血清
  • 9篇细胞
  • 5篇蛋白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细胞
  • 5篇肝硬化
  • 4篇血清胰岛素
  • 4篇血清胰岛素样
  • 4篇血清胰岛素样...
  • 4篇血症
  • 4篇亚群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样
  • 4篇胰岛素样生长...
  • 4篇腺癌
  • 4篇肝硬化患者
  • 3篇免疫
  • 3篇结合蛋白
  • 3篇腹泻

机构

  • 31篇金华市中心医...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张家口学院
  • 2篇宁波海尔施基...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开发区中...

作者

  • 34篇胡少龙
  • 17篇徐瑞龙
  • 8篇马拥军
  • 7篇郑昭璟
  • 6篇胡轶
  • 4篇胡英萍
  • 4篇王苏华
  • 4篇庄顺红
  • 4篇袁青
  • 3篇单小云
  • 3篇俞翁非
  • 3篇郑昭景
  • 3篇杜忠明
  • 2篇吴晓康
  • 2篇施昕
  • 2篇毛根军
  • 2篇邵丽佳
  • 2篇王美燕
  • 2篇张家敏
  • 2篇李小兵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
  • 3篇浙江医学
  • 3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医学写作...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江西医学检验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胰腺病学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浙江检验医学
  • 1篇2006华东...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PGⅡ)的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糜烂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的PG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血清中PGⅠ和PGⅠ/PGⅡ比值明显降低(P<0.01)以非胃癌组PGⅠ比值的均值,即PGⅠ/PGⅡ<6.49为阳性指标,胃癌组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4%、91.1%。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Ⅰ数值及其比值的下降,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筛查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徐瑞龙祝福春胡轶胡少龙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癌血清学指标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人体重要的通透性屏障。在病理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可使BBB通透性发生局部或广泛的改变,引起血液成分包括电解质、血浆蛋白和细胞有形成分进入脑组织。我们对1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进行了脑脊液白蛋白(CAlb)/血清白蛋白(SAlb)比值(QAlb)、转铁蛋白(Tf)的检测,以了解其在白血病细胞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庄顺红孙冬梅胡少龙徐瑞龙
关键词:白蛋白转铁蛋白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血浆MTL RIA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有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胃的排空障碍,称糖尿病胃轻瘫,其临床表现往往缺乏主观症状,如疼痛、早饱、恶心、呕吐等.因此,易导致医生的忽视,我们检测了46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浆胃动素(MTL),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胃轻瘫诊断中的作用。
徐瑞龙胡少龙胡素银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血浆胃动素RIA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特殊模式样本HBV DNA定量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特殊血清学模式的传染性。方法日常用甲试剂检测获得HBV标志物特殊结果样本,经倍比稀释法或二步法确认HBV表面抗原(HBsAg)结果,用乙试剂与丙试剂重检,剔除试剂因素造成的假性结果样本;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70例3种试剂HBV标志物检测结果一致样本的特殊血清学模式分2类5种:A类结果为HBsAg与HBV表面抗体(HBsAb)双阳性,其HBVDNA的阳性率(>5×102拷贝/ml)为84.4%、载量为5.66±1.62;B类结果为HBsAg阴性而HBVe抗原(HBeAg)阳性,其HBVDNA的阳性率为72.0%、载量为4.41±1.12;50例HBsAg、HBeAg、HBV核心抗体(HBcAb)阳性样本HBVDNA的阳性率为100.0%、载量为7.21±0.43。结论临床工作中出现特殊HBV标志物结果,应考虑用其他试剂或二步法确认,同时建议医生追加HBVDNA检测,根据HBVDNA结果作出临床解释。
徐瑞龙袁青吴俊琪胡轶胡少龙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传染性
金标法检测118例标本HBsAg结果分析
2001年
我国为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10%以上,其中10%以上转化为慢性肝炎,部分演变成肝硬化、肝癌。因此,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建立一种简便、灵敏、快速的检测试剂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来,笔者应用金标法检测118例标本。并与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郑昭璟胡少龙徐端龙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大黄■丸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IGF-Ⅱ、IGFBP-3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黄■虫丸,1次3g,每天2次,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AST、TBiL及IGF-Ⅰ、IGF-Ⅱ、IGFBP-3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下降(P<0.05),IGF-Ⅰ、IGF-Ⅱ、IGFBP-3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大黄■虫丸是治疗肝硬化的有效药物,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同时改善IGF-Ⅰ、IGF-Ⅱ、IGFBP-3水平。IGF-Ⅰ、IGF-Ⅱ、IGFBP-3是有价值的肝功能测评指标。
俞翁非胡少龙施昕傅跃娟黄伟
关键词:肝硬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大黄[庶虫]虫丸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3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2年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GFs).Ⅰ、Ⅱ及其结合蛋8-3(ⅠGFBP-3)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与分泌,参与生长激素介导的促组织细胞增生、有丝分裂、人体合成代谢等重要生命过程。ⅠGF-Ⅰ具有改善肝功能、缓解门脉高压、改善肝纤维化等功效^[1]。血清中仅1%ⅠGF-Ⅰ、ⅠGF-Ⅱ是游离的,95%以上的ⅠGF-Ⅰ、ⅠGF-Ⅱ与ⅠGFBP-3和酸性亚单位(ASL)结合形成150kD的三联复合物。本文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测定了57例肝硬化患者血清ⅠGF-Ⅰ、ⅠGF.Ⅱ及ⅠG.FBP-3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胡少龙马拥军王苏华徐瑞龙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肝硬化患者结合蛋白-3免疫放射分析肝细胞合成
前列腺特异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63名正常人、75例前列腺增生和4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和fPSA,并求得fPSA/tPSA比值。tPS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fPSA测定采用免疫放射双抗体夹心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单独以tPSA>2.7μg/L或fPSA>0.60μg/L作为对PCa的诊断指标,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3%、50.7%和56.0%、50.7%,而以fPSA/tPSA比值<0.093作为对PCa的诊断指标,其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分别高达80%和79.5%,显著高于tPSA和fPSA(P<0.001)。结论fPSA/tPSA比值结合临床情况和影像学检查,可大大提高PSA对PCa诊断的特异性,为PCa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胡少龙许健波马拥军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肿瘤
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方法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结合CD45+和CD3+设门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应用Flow Count荧光球进行绝对计数。结果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3+CD(16+56)+细胞数量显著减少(t=2.124,P=0.039),而DN T细胞的分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白癜风组除了外周血CD3+CD8+细胞数量显著减低外(t=2.105,P=0.041),其他类型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数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动期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可能在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异常过程中发挥作用。
马拥军郑昭璟王美燕胡少龙庄顺红胡英萍徐瑞龙
关键词:自然杀伤T细胞调节性T细胞白癜风
红外线照射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红外线照射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红外线组,采用多因素综合法将模型对照组及红外线组大鼠制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制模方法包括将30%酒精和2%水杨酸钠制成混合溶液,连续灌胃8周,每日1次,每次2ml,同时结合劳累(跑步)、饥饱失常(禁食)等多因素干预。待制模完成后,红外线组大鼠则给予红外线照射,每日照射1次,每次10min。于红外线连续照射20d后将各组大鼠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EGF及EGFR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胃黏膜中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2.10±0.65)分、(4.20±2.24)分]较弱,模型对照组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4.91±2.58)分、(6.75±2.63)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红外线组EGF、EGFR表达[其阳性染色评分分别为(2.75±1.01)分、(4.75±1.66)分]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照射能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中EGF、EGFR过度表达,在胃黏膜病变愈合过程中能发挥保护胃黏膜、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
邵雪辉王建国韩志宏胡少龙张晓丽高秀芳杨跃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