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奕山 作品数:65 被引量:428 H指数:12 供职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总结应用侧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侧卧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2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本组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适应性,且侧卧位下行该手术操作简单,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行走。 罗勤瑜 胡奕山 郭予立 林慰光 林本丹关键词:侧卧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防治(附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临床疗效,分析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并分析2010年2月∽2012年8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6例患者临床住院资料,密切观察其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3∽71岁,平均42.3岁。 Schatzker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8例,Ⅳ型6例,Ⅴ型6例,Ⅵ型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或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部分病例进行自体或人工骨植骨,并根据Rasmussru 标准进行膝功能评定。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0个月。优8例,良20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77.8%。并发症8例。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或结合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临床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并发症及骨折的严重度密切相关,术中骨折的解剖复位,恰当的内固定,尽可能保护和修复附属软组织结构、关节面较好整复,正确处理术前并发症和术后早期、适当的不负重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胡泽武 胡奕山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并发症 两种体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8 2012年 [目的]比较侧卧位和仰卧位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区别。[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侧卧位徒手牵引36例和仰卧位牵引床牵引32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侧卧位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方面比仰卧位组有优势(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罗勤瑜 胡奕山 陈春雷 刘伟军 洪笃开 郭予立 林本丹关键词:侧卧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手术体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复位内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9.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为(92.65±4.12)%,高于常规组的(81.65±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陈展鹏 胡奕山 刘伟军 林本丹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胸腰椎爆裂骨折行经伤椎固定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行经伤椎固定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伤椎固定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35.57±15.7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80.95±21.58) m L,术后3个月脊柱融合率为97.92%。术后3个月、6个月、 12个月后,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P <0.05),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明显高于术前(P <0.05);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保持C级4例, C→D级5例, C→E级1例,保持D级7例, D→E级19例。结论经伤椎固定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良好。 林慰光 胡奕山 姚迦勒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 神经功能 单侧弹性棒腰椎后路动态固定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单侧弹性棒腰椎后路动态固定在腰椎下关节突不同切除范围时的作用。方法采用8根新鲜成年家猪L3~L6段椎体为材料,测定L4~5运动范围及脊柱前柱应力分布情况。将每个标本依次制成如下7种状态组:A组(完整正常标本)、B组(切除左侧L4下关节突内侧1/2+开窗髓核摘除术)、C组(B组+同侧L4、L5椎弓根钉+弹性棒)、D组(B组+同侧L4、L5椎弓根钉+刚性棒)、E组(切除左侧L4下关节突)、F组(E组+同侧L4、L5椎弓根钉+弹性棒)、G组(E组+同侧L4、L5椎弓根钉+刚性棒)。A组为正常组,B组与E组为损伤组,C组与F组为弹性棒组,D组与G组为刚性棒组。结果切除左侧1/2或左侧全部下关节突时,弹性棒组在屈曲、伸张、侧弯、左旋转的运动范围均小于损伤组(P<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旋转大于正常组(P<0.05)。脊柱前柱应力:在屈曲和侧弯时弹性棒组较刚性棒组增加了6%~13%;弹性棒组内,下关节突切除1/2或全部切除时C组和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弹性棒固定能在绝大部分运动方向上保证脊柱稳定性,并且通过减少应力遮挡,可减缓邻近节段退变。 林慰光 胡奕山 姚迦勒 郑干轩 罗勤瑜 林本丹关键词:腰椎后路 生物力学实验 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入路的可显露范围及其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肘后正中心的手术入路,即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入路的可显露范围以及缝线固定后的效果,探讨其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1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行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观察测量此入路对肱骨远端的可显露范围,用PDS-Ⅱ缝线原位间断缝合所截两侧肌骨瓣,以MTS试验机模拟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屈伸疲劳试验,检测固定效果。结果①所有标本均能完全显露向内至肱骨内髁及髁上的内侧面,向外至肱骨外髁及髁上外侧面,屈曲肘关节至100°以上则可将髁间窝、滑车及肱骨小头的后、下关节面完全显露。②疲劳试验前后横向距离差值、纵向距离差值分别为:(0.025±0.009)mm、(0.030±0.009)mm,均不超过0.05mm(P<0.001)。结论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的新入路显露肱骨髁间满意,缝线固定两侧肌骨瓣后完全能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此新的手术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 郑干轩 胡奕山 林慰光 施彦璋 赵卫东 林本丹关键词:尺骨鹰嘴截骨 手术入路 生物力学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 被引量:34 2004年 目的 探讨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Ⅰ期前后路手术的方法。 方法 总结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11月收治的 2 5例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临床资料。男 18例 ,女 7例 ;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6 .4岁。交通伤致颈椎三柱骨折 18例 ,嵌夹型颈椎病 5例 ,椎体和附件、椎板恶性巨细胞瘤 2例。 结果 2 5例均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内固定 ,创伤患者术后 1例死亡 ,17例有不同程度恢复 ;颈椎病患者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肿瘤患者疼痛基本消失 ,其中 1例出现肺转移。 结论 对各种原因引起颈髓前后方同时受压的患者 ,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理想方法 ,可使严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彻底解除颈髓压迫 ,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邱雪立 林本丹 钟志刚 胡奕山 张育锋关键词: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手术入路 功能锻炼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的治疗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是否有必要行前路手术。[方法]1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病人均行前路手术,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压迫物,内植物植入加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严密随访每4个月1次,包括详细的症状体征记录,X线片检查,部分病人行CT检查。与既往胸腰段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7例(资料完整)行历史对照。[结果]1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肋缘下至腹股沟束榨感及腰背痛全部消失,感觉平面下降8~18cm3例,而且分别在术后4、8、12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全组病人双下肢肌力无恢复,8例于3个月之后出现不同程度肌张力升高。对照组7例术后腰间榨感及腰背痛完全消失仅1例,感觉平面全部无下降,1例于术后8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双下肢肌力均无恢复,肌张力均明显升高。[结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前路手术对缓解术前腰背痛及腰间束榨,减轻肌张力增高及稳定脊柱有一定效果,但感觉平面的下降及下肢肌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林本丹 胡奕山 张育峰 钟志刚 邱雪立关键词:胸椎 前路手术 骨折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 瘫痪病人 肌张力增高 椎弓根钉内固定 腰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单侧弹性棒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腰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单侧弹性棒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腰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单侧弹性棒弹性固定,7例)、对照A组(采用传统髓核摘除术,30例)、对照B组(采用孔镜或椎板镜下髓核摘除术,12例)和对照C组(采用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23例)。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术后3个月JOA评分:4组均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A、B、C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切口感染,术后随访期间X线片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且无腰椎不稳,MRI提示神经根无明显受压,且邻近节段无明显椎间盘突出病变;对照A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对照B组出现1例出血、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复发;对照C组出现1例神经系统损伤、1例切口感染。结论腰间盘髓核摘除术联合单侧弹性棒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林慰光 胡奕山 姚迦勒 郑干轩 罗勤瑜 林本丹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