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文评

作品数:59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8篇建筑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客家
  • 12篇村落
  • 10篇人口
  • 10篇人口外流
  • 10篇古村落
  • 9篇社会
  • 8篇历史文化名村
  • 8篇传统村落
  • 6篇清初
  • 6篇县区
  • 6篇古镇
  • 5篇乡村
  • 5篇民国
  • 5篇明末
  • 5篇明末清初
  • 5篇明清
  • 4篇社会变迁
  • 4篇欠发达
  • 4篇欠发达地区
  • 4篇乡村社会

机构

  • 36篇嘉应学院
  • 7篇中山大学
  • 3篇南昌大学
  • 1篇梅州市剑英图...

作者

  • 42篇肖文评
  • 4篇王濯巾
  • 1篇唐爱莲
  • 1篇陈春声
  • 1篇田璐

传媒

  • 15篇客家文博
  • 7篇嘉应学院学报
  • 3篇农业考古
  • 2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新余高专学报
  • 1篇嘉应大学学报
  • 1篇绿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古今农业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台湾历史研究
  • 1篇客家文化学术...
  • 1篇中国生物学史...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粤东客家传统农耕习俗略论被引量:1
2008年
宋明以来,客家人在开发粤东山区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传统农耕习俗。这既反映客家人重视与自然的关系,充分利用时令和山区自然条件安排各种农耕活动;也体现客家人重视与社会的关系,不断融合南方土著民族的生产习俗,形成显著山区经济的特色。研究客家传统农耕民俗,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客家传统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视角。
肖文评王濯巾
关键词:客家人农耕习俗山区经济
中国传统古村落:大埔县百侯村
2018年
百侯是位于梅州市大埔县东南部的一个聚落,距县城湖寮镇10公里。2009年被广东省文联等评为“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被国家文物局、住建部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肖文评
关键词:古村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风景区
祖先开基的传说与解读——以大埔县百侯杨氏为中心
2011年
通过对粤东大埔县百侯杨氏个案的研究,运用历史人类学的方法,结合史实,解读祖先开基的传说故事,揭示出客家社会与文化早期深受畲瑶族群影响的历史事实。
肖文评
关键词:客家
广东省古村落:梅江区西阳镇仙花村
2022年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乡村社会基本延续。近年来随着村落人口外流增多,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因为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传统村落基本保持完整,村落宗族、民俗等活动依然延续。先后有6个村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40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有8个村镇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57个村落被评为广东传统(古)村落,这在广东全省各地市中是数量最多的。为让读者感受梅州古村古镇古村落的风采,本栏目将陆续刊出梅州市各县区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古)村落,敬请期待。
肖文评
关键词:传统村落古村落人口外流
明清之际粤东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以大埔县白堠村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根据陈春声、唐立宗、胡希张等学者的研究,明清之际的粤东北山区发生了显著的社会变迁,由动乱频繁的"盗窟"发展成为社会稳定的"邹鲁乡"。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收集的民间文献和口述资料,结合官方文献和个人文集,具体探讨大埔白堠村的民间信仰在明清之际地方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在地方士绅的倡导和支配下,以儒家伦理为指导,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迁过程,从而形成后来被认为既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国家礼仪制度和儒家伦理的客家民间信仰。
肖文评
关键词:明清之际
中国古村落: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
2019年
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传统乡村社会基本延续。近年来随着村落人口外流增多,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因为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传统村落基本保持完整,村落宗族、民俗等活动依然延续。
肖文评
关键词:古村落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区传统村落乡村社会人口外流
明末清初的山林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大埔县《湖寮田山记》为中心
肖文评
文献传递
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被引量:20
2011年
16和17世纪是华南地域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的转折时期,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粤闽交界的韩江流域因"山贼"、"海盗"和"倭寇"空前活跃而引致地方动乱的严重情势,乡村聚落形态因而发生重大变化并出现明显的"军事化"趋势,这一变化最终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经过长达一百余年的筑城建寨运动,韩江流域21个县都出现了大量的军事性城寨,而清初的"迁海"政策也对该地域的社会组织和聚落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复界"之后"粮户归宗"的举措,则导致聚族而居的单姓大村的普遍出现。
陈春声肖文评
关键词:明清之际客家土楼
中国传统村落: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
2019年
玉水村位于梅州梅江区城北镇,距梅州城区约20公里。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民风淳朴,古树参天,保存有大量数百年历史的古民居,以及盐商古道、古驿站等,被称为'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客家古村落'。村中现居住着朱、何、李、丘四姓人,各为独立小聚落。全村700多人,其中朱姓为大姓,占全村人口80%左右。朱氏祖先从福建宁化迁居梅县西阳,明朝正德三年(1508)再迁到玉水村开基,至今有500多年历史。
肖文评
河源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与社会变迁——以仙塘潘家围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由于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视,村落个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理解传统乡村社会变迁具要重要意义。乡村传统建筑的研究,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乡村传统建筑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着乡村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从乡村传统建筑变迁的角度研究区域社会变迁,则较为少见。本文为以河源潘家围为例,探讨传统乡村建筑的变化与乡村社会变迁的过程。
肖文评王濯巾
关键词:社会变迁传统建筑传统村落乡村社会文化遗产保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