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金刚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凋亡
  • 2篇增殖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增殖
  • 2篇K562细胞
  • 2篇K562细胞...
  • 1篇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Β蛋白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血清
  • 1篇循环酶法
  • 1篇杂合子
  • 1篇柔红霉素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分析仪
  • 1篇双重PCR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偏倚

机构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罗金刚
  • 4篇段朝晖
  • 4篇许英
  • 4篇王英
  • 2篇史沛杰
  • 1篇林向华
  • 1篇肖颂华
  • 1篇刘学军
  • 1篇杨梦心
  • 1篇严海燕
  • 1篇罗晓红
  • 1篇兰小鹏
  • 1篇赵猛
  • 1篇闫慧慧
  • 1篇陈敏
  • 1篇曹开源
  • 1篇王华成
  • 1篇许吕宏
  • 1篇骆飞

传媒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Aβ42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建立β淀粉样肽42(β-amyloid peptide 42,Aβ4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并探讨其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Aβ42含量及其早期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抗Aβ42的单链抗体,用作包被抗体;并与用Aβ42免疫兔制备的抗Aβ42的多克隆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建立检测外周血Aβ42的ELISA方法.然后,用其检测120例AD患者和12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o,VD)或脑梗死患者、120名健康人血清的Aβ42含量,同时通过重复性、稳定性、回收试验和与国外试剂比对分析进行方法学评价与诊断性能分析.结果 建立的Aβ42 ELISA法检测2份血清标本重复20次的批内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ble,CV)分别为3.6%和3.5%,重复检测20 d的批间CV分别为6.8%和7.1%;回收率为97.2%~103.1%,线性范围为0.050~2μg/L;在37℃放置6d及4℃保存6个月的活性降低均<12%.与比利时INNOTEST双抗体夹心ELISA β淀粉样肽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90份标本,自建方法检测Aβ42含量为(0.207±0.039)μg/L,INNOTEST试剂盒为(0.206 ±0.038) μg/L;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回归方程为Y=1.011X-0.003,R2=0.979,P<0.01).ELISA检测AD组血清Aβ42为(0.247 ±0.032) μg/L,VD或脑梗死组为(0.173±0.028) μg/L,健康对照组为(0.172±0.032)μg/L;AD组分别高于VD或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q值分别为18.687、18.907,P均<0.01).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β42的临界值为0.212 μg/L,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0.212 μg/L时,ELISA Aβ42诊断VD的敏感度为86.7%(104/120),特异度为90.8%(218/240).结论 建立的AD血清Aβ42 ELISA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为AD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王华成罗金刚刘学军杨梦心王英许英段朝晖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Β蛋白肽碎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阿霉素对K562细胞凋亡及FAK mRNA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阿霉素体外作用于K562细胞后,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促进细胞凋亡情况,以及调节细胞周期和粘着斑激酶(FAK)mRNA基因,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FAK表达,研究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浓度阿霉素对K562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阿霉素作用对K562细胞36h后FAK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阿霉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同一时间不同浓度之间比较,或者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也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周期阻滞,多停留在S期;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FAK mRNA表达显著降低。阿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阿霉素抑制分裂期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对细胞FAK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为进一步研究FAK基因表达的调控与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王英许吕宏段朝晖曹开源罗金刚许英史沛杰
关键词:K562细胞阿霉素细胞增殖凋亡FAKMRNA
柔红霉素对K562细胞凋亡及FAKmRNA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柔红霉素诱导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调节细胞周期和FAKmRNA基因,进一步探讨通过调控FAK表达,研究抗白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细胞增殖法,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不同浓度柔红霉素在不同时间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柔红霉素作用对K562细胞FAK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柔红霉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同一浓度不同时间组之间,或者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柔红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凋亡,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凋亡率也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柔红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周期阻滞,多停留在S期;柔红霉素能引起K562细胞FAKmRNA表达和FAK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柔红霉素在体外可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并抑制分裂期细胞的增殖,对细胞FAK基因和蛋白水平都有显著下调,发生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AK基因表达。
王英严海燕林向华罗金刚许英史沛杰
关键词:白血病K562细胞柔红霉素细胞增殖凋亡
APPswe/PS1转基因模型鼠的基因分型与筛选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转基因模型鼠Tg(APPswe PSEN1dE9)85Dbo的优化繁育和基因分型方法,筛选出适合AD研究的稳定转基因动物。方法 3种不同的繁殖配伍分组(组1,+/+×-/-♀;组2,+/+♀×-/-;组3,+/+♀×+/+)研究子代鼠的存活率及PS1转基因阳性率;提取子二代鼠尾基因组DNA并鉴定其质量,用双重PCR方法扩增PS1转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PCR产物测序证实其基因序列。结果改良后的方法全程耗时不到8 h,提取的基因组DNA在23 kb以上,完整性好,浓度为65~175 ng/μl。共繁殖子二代小鼠27窝计222只,存活206只,配伍组1子代存活率94.29%(99/105);配伍组2子代存活率91.67%(66/72);配伍组3子代存活率91.11%(41/45),3组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0.05)。3种配伍产生的子代鼠转基因阳性率都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转基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配伍组1子代鼠雄鼠阳性率65.1%(28/43),雌鼠阳性率35.7%(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性别与转基因阳性率相关(CO=0.280,P=0.004<0.05);配伍组2子代鼠,雄鼠阳性率56.3%(18/32),雌鼠阳性率55.9%(1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0.05);配伍组3子代鼠,雄鼠阳性率81%(17/21),雌性阳性率65%(1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0.05)。双重PCR产物经测序证实和预期完全一致。结论 Tg(APPswe,PSEN1dE9)85Dbo杂合子亲代配伍能产生存活至成年的纯合子子代鼠;改进后的基因分型可以作为小鼠基因分型的可靠方法,用于AD研究相关的胎鼠神经元培养实验,该动物模型杂合子雄鼠与野生型雌性鼠的配伍繁殖为最佳繁育筛选组合。
罗金刚罗晓红肖颂华王英许英段朝晖
关键词:转基因小鼠基因分型双重PCR杂合子
Legumain对肿瘤细胞侵润力和血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的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的一种天冬酰胺肽链内切酶Legumain在肿瘤细胞侵润性生长和血管内皮导管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在缺氧条件下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Legumain的蛋白表达量;观察Legumain对MDA MB231细胞的侵润能力的影响以及人工合成的Legumain抑制物(asparaginly endopepidase inhibitor,AEPI)对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小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Legumain与整合素(Integrin)β1的结合情况。结果Western-blot的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 MB231和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Legumain蛋白表达量增加。应用免疫荧光双染色法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DA MB231细胞进行染色,与正常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相比,缺氧条件下培养的MDA MB231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含有大量绿色的Legumain,成点状分布,并有部分Legumain分布在迁移中的细胞表面前缘,与红色的整合素β1重叠,呈现为黄色。在血管内皮细胞小管腔形成试验中,加入AEPI的实验组,HUVEC细胞的小管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3.2±0.85),(5.33±0.35),(0.57±0.23),与对照组(21.3±1.73)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的侵润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激活的Legumain后,实验组中的MDA 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增高,分别为(170.90±59.27和(321.22±22.39),与对照组(67.56±7.5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条件下,MDA MB231细胞株和HUVEC细胞株的Legumain表达增加,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小管形成。其分子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与整合素β1结合。
吴文苑余涟刘春罗金刚段朝晖
关键词:肿瘤LEGUMAINMDA
国产循环酶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的分析性能评价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对某国产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价。方法 依据CLSI-EP相关文件,在AU2700生化仪上对该试剂盒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生物参考区间验证、干扰试验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价;并与西门子化学发光法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同型半胱氨酸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和预期偏倚的95%可信区间并判断偏倚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批内精密度(CV)为0.94%、1.41%,批间CV为3.00%、2.60%;线性范围5.0~50.0μ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20,临床可报告范围5.0~1 000.0μmol/L;血红蛋白≤5g/L、三酰甘油≤7.8mmol/L、抗坏血酸≤1.7mmol/L、胆红素≤0.68mmol/L,对试验无明显干扰;两种分析仪结果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偏倚临床可以接受。结论 该国产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在AU2700全自动生化仪上的分析性能良好,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闫慧慧罗金刚骆飞陈敏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
全线性范围内多个定量检测系统间的偏倚评估
2014年
目的改进EP9-A2指南使之可用于全线性范围内多个定量检测系统间的偏倚评估。方法在4套检测系统(A、B、C、D)上检测40份患者标本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以A系统为参考系统,按EP9-A2指南评估B、C、D系统的偏倚;在此基础上,计算两两系统间偏倚可接受距离DD(偏倚与分析质量目标之间的距离),以置信区间包含0为标准来识别系统间不可接受的偏倚。结果与A系统相比,B、C两系统呈负向偏倚,D系统呈正向偏倚,但B、C、D与A系统的偏倚均可接受;各系统间DD呈正态分布;除DDBD置信区间包含0,B、D两系统间偏倚不可接受外,其余系统间偏倚均可被接受;将D系统结果经A系统校正后,各系统间偏倚均可接受;作图可提供全线性范围内的偏倚评估。结论 DD均值的置信区间,可在全线性范围内有效评估3个或更多系统间的偏倚,可用于评估系统间的结果可比性。
赵猛罗金刚兰小鹏
关键词:测量范围偏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