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远菊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氧化性损伤
  • 2篇注射
  • 2篇细胞
  • 2篇卡络磺钠
  • 2篇PC12细胞
  • 2篇X线
  • 1篇冻干
  • 1篇盐酸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脂质体
  • 1篇制剂
  • 1篇制剂质量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酮戊酸

机构

  • 7篇湖北中医药大...
  • 6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7篇罗远菊
  • 6篇刘宏
  • 4篇吕玲
  • 4篇喻晶
  • 3篇陈丹
  • 2篇张继青
  • 2篇葛宁
  • 2篇陈福慈
  • 2篇刁波
  • 1篇张宜
  • 1篇申玉莉
  • 1篇宋梦姣
  • 1篇李珊
  • 1篇王琪

传媒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年份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无针注射器注射效果的药学评价
无针注射(Needle-flee Injection或Needleless Injection)又称射流注射,是指利用机械装置(如高压气体或弹簧)产生的瞬间高压,推动药剂(液体或冻干粉)经过一个很细的喷嘴,形成高压射流,...
罗远菊
关键词:卡络磺钠药代动力学皮肤刺激性
文献传递
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其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槲皮素6.25,12.5,25,50和100μmol·L-1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于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分别与PC12细胞预孵育2 h,随后采用4 GyX线辐照PC12细胞,于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反应,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菲啉络合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DCFH-DA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槲皮素6.25~100μmol·L-1与PC12细胞作用24 h(r=0.887,P<0.01)和48 h(r=0.872,P<0.01)具有促细胞增殖作用,作用72 h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且随浓度增加毒性增大(r=0.942,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12细胞受辐射后细胞增殖反应、SOD活性和T-AOC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增加(P<0.01)。与辐照对照组比较,槲皮素12.5,25和50μmol·L-1防护组PC12细胞增殖反应(r=0.751,P<0.01),SOD活性(r=0.837,P<0.01)和T-AOC(r=0.940,P<0.01)随槲皮素浓度增大而增高,MDA含量(r=0.845,P<0.01)和ROS含量(r=0.930,P<0.01)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诱导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在12.5~50μmol·L-1浓度范围内其防辐射作用与浓度呈较好的相关性。
喻晶张继青葛宁刁波张宜陈福慈吕玲罗远菊刘宏
关键词:槲皮素X线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
注射用无菌粉末质量控制要点
2012年
目的:了解注射用无菌粉末的质量控制要点,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制剂。方法:参考文献,从原辅料的选择和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贮藏的要点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注射用无菌粉末需达到以下要求:原辅料选择应恰当,配比应合理,玻璃化温度适宜,生产工艺严格,贮藏应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整个生产过程需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陈丹刘宏罗远菊
关键词:注射用无菌粉末冷冻干燥制剂质量稳定性
多次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性损伤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次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材料与方法采用X线以50、150、450、1350mGy剂量分别照射PC12细胞,检测辐照后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50、150、450mGy单次照射后细胞活力均>100%;1350mGy照射后细胞活力<100%。各剂量组细胞活力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且与照射累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150、450mGy剂量组细胞中SOD活性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减小;MDA含量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增多。结论多次中低剂量X线暴露对PC12细胞有氧化性损伤作用,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喻晶刘宏葛宁张继青刁波陈福慈罗远菊吕玲
关键词:X线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
无针注射技术在免疫接种领域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无针注射技术在免疫接种领域的应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无针注射进行免疫接种的作用机制、原理及免疫接种无针注射器的分类,并对此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结果鉴于无针接种疫苗可简化给药过程、提高受种者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提高接种人员和其他保健人员的职业安全性、消除注射位点的疼痛、减少接种成本及更好的免疫原性等优势,无针注射技术可以在大规模免疫接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结论无针注射技术在免疫接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罗远菊刘宏
关键词:免疫接种免疫应答反应
盐酸5-氨基酮戊酸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2012年
目的研究盐酸5-氨基酮戊酸(5-ALA)脂质体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5-ALA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并对其粒径、电位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1,卵磷脂与5-ALA质量比为6∶1,孵育温度为60℃。所制脂质体为乳白色,平均粒径为100 nm,Zeta电位为-40 mV,平均包封率为65.0%。结论该制备方法得到的5-ALA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较高。
吕玲刘宏喻晶罗远菊申玉莉王琪陈丹李珊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脂质体
家兔卡络磺钠无针注射的药动学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卡络磺钠无针注射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规律,比较无针注射器与传统有针注射器肌内注射的注射效果。方法以日本大耳兔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无针注射及有针肌内注射给药,提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以0.12%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91∶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3 nm。结果所测得血药浓度及取血时间数据经DAS2.1.1药动学软件拟合,卡络磺钠无针注射和有针肌内注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单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tmax、ρmax及t1/2分别为:(162.43±17.09)μg·min·mL-1、(5.00±1.41)min、(5.93±0.02)μg·mL-1、(23.54±3.89)min及(180.82±15.29)μg·min·mL-1、(23.00±2.01)min、(5.09±0.29)μg·mL-1、(18.28±2.47)min。结论与传统有针注射相比,无针注射可使达峰时间显著提前、达峰浓度增加,其他药动学参数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表明无针注射卡络磺钠可达到与有针注射相似的注射效果。
罗远菊刘宏吕玲喻晶陈丹宋梦姣
关键词:卡络磺钠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