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杰

作品数:40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内固定
  • 11篇生物力学
  • 10篇腰椎
  • 10篇颈椎
  • 9篇手术
  • 7篇后路
  • 6篇生物力学研究
  • 6篇前路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螺钉
  • 5篇内固定器
  • 5篇固定器
  • 5篇关节
  • 4篇胸腰椎
  • 4篇枢椎
  • 4篇椎体
  • 4篇寰枢
  • 4篇脊髓
  • 4篇脊柱

机构

  • 31篇郴州市第一人...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中南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童杰
  • 16篇刘社庭
  • 11篇周若舟
  • 10篇胡文军
  • 9篇房佐忠
  • 7篇兰图
  • 7篇刘晓岚
  • 6篇朱青安
  • 5篇黄志平
  • 5篇季伟
  • 4篇谭震
  • 3篇孙太存
  • 3篇龙文荣
  • 3篇陈斌
  • 3篇李征
  • 3篇邓展生
  • 2篇彭振宇
  • 2篇王锡阳
  • 1篇薛小刚
  • 1篇于浩

传媒

  • 5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第七届《中华...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童杰季伟周若舟黄志平刘社庭朱青安
关键词:颈椎经关节螺钉侧块螺钉生物力学后路融合
一种主动椎体间撑开复位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主动椎体间撑开复位钳,包括:固定臂、活动臂,活动臂与固定臂绕一旋转轴枢接,活动臂、固定臂连接有受活动臂、固定臂驱动可平行开合的第一撑开件、第二撑开件,第一撑开件上设置有突刺,第二撑开件上可滑动的设置有突...
童杰李征
文献传递
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2017年
目的观察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9月完成的42例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采用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入路PVP。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术后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9月,中位随访时间6.5月,术前VAS评分为(7.54±1.23),术后1天为(2.02±0.25),术后1月为(1.78±0.66),术后3月为(1.26±0.38),术前ODI评分为(73.5±4.0)%,术后1天为(19.5±1.8)%,术后1月为(15.6±1.5)%,术后3月为(12.4±1.2)%,术后1天、1月及3月VAS、ODI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经横突-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邓国兵胡文军房佐忠童杰周若舟李耿陈斌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骨折
三种颈前路钢板重建对维持颈椎曲度和高度的比较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对3种不同颈椎前路钢板系统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2002年1月~2004年6月,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22例;男85例,女37例,年龄14~70岁。根据采用Orion、Zephir、Codman3种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分为A组37例、B组39例及C组46例。于术前、术后1周和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的曲度和高度,并比较其变化及3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35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6个月3组患者术段颈椎均获骨性融合。且术后1周时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最后1次随访时和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钢板系统均能有效重建并维持颈椎融合节段曲度和高度,近期效果优良。
童杰邓展生孙太存龙文荣王锡阳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报告1例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病例,结合文献,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结果进行性骨化性肌炎临床上极为罕见,其特征表现为对称性拇趾(指)畸形和进行性发展的软组织异位骨化。手术、外伤可加速病程进展。实验室检查通常正常。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结论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依赖于其渐进性的病程特点和典型畸形及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应尽量避免手术、外伤等诱发因素。
童杰邓展生周江南龙文荣王锡阳孙太存鞠洪斌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进行性
新型寰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寰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12头猪颈椎标本制作寰枢椎不稳模型,采用该新型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测量三维运动范围,并与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新型寰枢椎内固定系统的特点是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使用安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其在旋转、屈伸及侧弯状态的活动度与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研制的新型寰枢椎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寰枢椎不稳提供了另一种内置物选择。
刘社庭童杰
关键词:寰椎枢椎内固定器生物力学
一期前路松解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2月,采用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合并高位颈脊髓压迫共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6-70岁,平均51岁;病程6-30年。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5例,游离齿突小骨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术前JOA评分7-12分,平均9.1分。影像学检查均证实寰枢椎脱位,术前平均颈髓角122.3°,寰枢椎处最小椎管矢状径平均11.5 m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个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复位丢失。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11-16分,平均14.5分。术后平均颈髓角155.8°,最小椎管矢状径平均18.4 mm。结论经口咽入路前路松解一期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安全,疗效可靠,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较好的方法。
童杰刘社庭刘晓岚房佐忠谭震胡文军兰图
关键词:上颈椎寰枢椎脱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寰枢关节后路动态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动态固定(转动钉、滑动钉)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分别模拟完整状态、损伤状态、坚强固定、转动钉固定、滑动钉固定。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纯力偶矩。三维运动系统测量寰枢椎运动,分析比较固定节段角度的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和中性区(neutral zone,NZ)。结果损伤状态下,寰枢关节ROM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增加,产生了寰枢关节不稳。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坚强固定和动态固定后ROM均显著减小。与坚强固定比较,动态固定仅在侧弯方向上ROM较大。动态固定显著减小了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NZ,且与坚强固定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寰枢关节动态固定后,在前屈、后伸和旋转方向上的稳定性与坚强固定相当,但在侧弯方向上较弱。动态固定能够维持寰枢关节的相对稳定。
童杰季伟季伟黄志平周若舟朱青安
关键词:寰枢关节坚强固定
巨大纵隔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被引量:2
2006年
童杰邝世晏于浩薛小刚
关键词:前纵隔脂肪肉瘤高分化活动后气促胸腺脂肪瘤
环枢椎不稳新型内固定器的设计与生物力学比较
目的:环枢椎不稳在颈后路手式中,虽有多种内固定方法,均存在它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设计一种操作更简单、使用更安全、固定更可靠的内植物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方法:笔者经过10年脊柱外科工作经验的积累,2007年...
刘社庭童杰
关键词:内固定生物力学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