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智

作品数:10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5篇髋臼
  • 5篇3D打印
  • 3篇数字化
  • 3篇数字化技术
  • 3篇髋臼骨
  • 3篇髋臼骨折
  • 2篇愈合
  • 2篇手术
  • 2篇胫骨
  • 2篇胫骨骨折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 2篇内固定
  • 2篇高压氧
  • 2篇骨折愈合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含量
  • 1篇愈合过程

机构

  • 7篇贵港市人民医...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甘智
  • 9篇谭海涛
  • 8篇陆俭军
  • 7篇陆声榆
  • 7篇李晓
  • 5篇李颖
  • 3篇秦豪
  • 2篇杨克勤
  • 1篇谭嘉
  • 1篇梁旭权
  • 1篇覃天金
  • 1篇黄晓荣
  • 1篇邓贵全
  • 1篇陈国平
  • 1篇陈家耀

传媒

  • 2篇华夏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患者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髋臼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骨折断端进行虚拟复位。3D打印技术打印骨盆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并预弯钢板。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15例髋臼双柱骨折,均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影像学资料与术前设计高度一致。平均手术时间为(120±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00±50)mL,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4±3)周。末次随访按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优4例,良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0%。结论:3D打印技术能为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方法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陆俭军谭海涛陆声榆甘智何锦威李晓李颖林鑫欣
关键词:髋臼双柱骨折内固定
高压氧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生物力学特性及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小鼠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生物力学特性及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21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8只)和高压氧组(108只),建立胫骨骨折模型。高压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不予高压氧治疗。分别于骨折后1、2、3、4周取材,取材前通过行为学评分和斜板实验评价两组小鼠的行为学特征,观察取材后胫骨的一般生物学特征,检测胫骨标本的抗扭力和抗折力,测定胫骨骨痂组织的胶原蛋白含量,同时采用改良Masson染色对骨痂组织中的胶原蛋白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压氧组小鼠骨折后1、2周行为学评分降低;2、3、4周斜板实验坡度升高(P<0.05)。骨折后1周高压氧组小鼠右侧胫骨宽度(骨痂处)、胫骨抗折力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周高压氧组小鼠右侧胫骨抗扭力高于对照组,骨折后1、2、3周右侧与左侧胫骨抗扭力比值以及两侧胫骨抗折力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小鼠骨折后1、2、3、4周骨痂胶原纤维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压氧组改良Masson染色出现较多的蓝色反应。结论在小鼠胫骨骨折的愈合过程中,高压氧治疗提高了骨痂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含量,增强了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谭嘉谭海涛陈国平李晓邓贵全黄晓荣甘智梁旭权
关键词:高压氧胫骨骨折骨折愈合胶原蛋白小鼠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康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骨折32例,术后两组患者采用相同康复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康复功能评分及康复时间。结果:两组术后2周和3个月VAS、Harr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VAS、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手术可缩短患者康复周期,使患者早日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减少住院日。
陈家耀陆俭军谭海涛陆声榆甘智何锦威
关键词:髋臼骨折3D打印康复
高压氧治疗对胫骨骨折愈合的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1]治疗胫骨骨折后的相关指标(X线片,局部疼痛,骨密度[2],钙离子、磷离子含量,碱性磷酸酶含量)进行分析,从而了解高压氧治疗对胫骨骨折愈合的疗效[3]。...
甘智
关键词:胫骨骨折高压氧治疗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
文献传递
健侧第7颈神经根经椎前路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25例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经椎体前通路行健侧第7颈神经(c7)根移位修复臂丛根、干部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共收治臂丛损伤患者25例,其中全臂丛撕脱伤12例。上、中干撕脱伤伴下干不全损伤9例,上、中干损伤4例。13例伴有膈神经及副神经损伤,5例伴有副神经损伤,2例伴有膈神经损伤。采用桡浅神经、腓肠神经作为移植神经,据编制成6股,与健侧C7神经根吻合。结果25例患者术后无并发呼吸困难、食管瘘、声音嘶哑。16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时健侧手指麻木,在3个月内消失。随访13.25个月,21例(84%)肩外展大于30°~45°,19例(76%)屈肘大于80°;22例(88%)三角肌肌力大于M3+,18例(84%)肱二头肌肌力大于M3+,23例(92%)冈下肌肌力大于M3°,其中7例患者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患者,冈下肌肌力大于M4,肩外展大于60°。结论经椎体前通路移位健侧C,是可行的,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陆俭军谭海涛陆声榆李晓甘智李颖
关键词:臂丛损伤神经移植
数字化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髋臼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取数字化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骨折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透视次数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改良Matta影像学评分的优良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末次随访根据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观察组优良率达96.23%,对照组优良率为8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结论:应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可以有效缩短髋臼骨折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陆俭军谭海涛张国栋何锦威甘智陆声榆李颖林鑫欣
关键词:髋臼骨折数字化技术3D打印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探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05~2016-02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组,32例)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共6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疼痛评分(VA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共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和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两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6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9.7个月。3D打印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手术组在术后2周和3个月髋关节VAS评分、Harris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髋关节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术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减少失血量,实现微创、精准治疗,疗效满意。
陆俭军谭海涛杨克勤李晓甘智何锦威李颖林鑫欣
关键词:髋臼后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均使用PFNA(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l-rotation)内固定,骨折类型按AO分型,其中稳定型20例,不稳定型22例;左侧22例,右侧20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6周,术后Harris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PFNA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陆俭军甘智谭海涛陆声榆李晓秦豪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老年患者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的塑形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重塑整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10指Ⅲ-Ⅵ度缺损,行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1-2个月行移植趾一侧"指腹"和"驼颈部"的指腹筋膜皮瓣转移术来重塑外形。结果 7例10指皮瓣均成活。经6-18个月随访,再造手指外形获得明显改善,再造手指关节活动及指腹感觉无影响,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重塑整形解决了再造手指"指腹"膨大和"驼颈"畸形的不足,疗效确切。
陆声榆谭海涛陆俭军杨克勤覃天金李晓甘智秦豪
关键词:手指缺损足趾移植再造手术塑形
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3D 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 1B至2016年6 B诊治的髋臼骨折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D 打印辅助手术组)35例和B组(传统手术组)3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复位效果、髋关节功能等.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 4个B,平均12.6 个B.A组手术时间(115.0±25.3)min、术中出血量(350.0±126.5)ml、术后引流量(120.0±15.1)ml均少于B组,A组用改良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复位效果,优良率为94.3%,按照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 6%,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打印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手术可提升髋臼骨折整体手术效果.
陆俭军秦豪陆声榆李晓甘智何锦威林鑫欣李颖谭海涛
关键词:髋臼骨折3D打印
共1页<1>
聚类工具0